论绘画与音乐之关系
2014-06-25陈静李文正
陈静 李文正
摘 要:绘画与音乐是艺术中两种不同的形态,却有很多的共通性。它们的跨界情缘是从这两种艺术形态诞生之日起就已经结下的。通灵的音乐会给画家带来神秘的幻想和无边的灵感,他们可以用色彩来描绘跳动的音符,描绘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描绘大千世界的喜怒哀乐和事理人伦。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关键词:音乐;绘画;通感;情感表达;象征
0 引言
曾经收看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访谈栏目《翰墨音缘》,觉得非常有创意,每期邀请一位书画家与一位音乐人畅谈彼此间“翰墨”与“音韵”的结缘之路,介绍艺术家们与他们的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从中我们不仅仅了解到艺术家们不同寻常的生活片段,还能感受到很多经典作品的来之不易。这期节目的创意固然可贵,更可贵的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音乐与绘画之间的渊源。如郁钧剑、蒋大为等音乐人也是业余绘画者;自然也有不少书画家对音乐很精通,比如著名画家靳尚谊,书法泰斗欧阳中石等都是爱好音乐、精通音律之人,这一切都说明音乐与绘画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表现于此,还在于本质性的特征体现。
1 “视觉”与“听觉”的关系
视觉与听觉是人的两种主要的感官,在视线达不到的地方,听觉先入为主,我们常说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便是如此,但是在声音触及不到的地方,视觉便预先到达,饱览一切的画面并充分发挥想象。即耳中见色,眼里闻声。与绘画相比,音乐有着独到的优势。它虽然没有直观的造型能力,却能以声调的变化,节奏的运行等反映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不受任何空时的局限,直接抵达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亲和力,并能与其他艺术共融相生。绘画在绘画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放置音乐的背景,合适的音乐可以慰藉人的心灵,可以给人以力量和希望,并给人无边的想象力,使人容易达到某种境界。19世纪的艺术理论家佩特所说“所有艺术通常渴望达到音乐的状态。”这句话正体现了音乐的特质。音乐是听的艺术,绘画是看的艺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艺术却有着通感,可以相感而相通。当我们注视一副美妙的画面时,不免会在心里涌出一股优美的旋律,一副好的作品,可以通过色彩的跳跃呈现不同的节奏感,给人心灵的愉悦感,即构图形式美法则中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当我们听到优美的乐曲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面,犹如壮丽的山河,时而壮观,时而幽静。远古的声音会把我们带进某种回忆里,那里有真实的、幻想的、过去的、未来的,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灵无边的世界。某著名作曲家曾经说过,在创作一首作品时,往往是眼前先浮现出某种事物,某些画面,然后循着这种感觉去作曲,结果听众真的在未知的状态下感受到了与这些画面相符合的形象。这说明音乐家在艺术创作中,能够将客观的或者可见的事物形象自觉转化为听觉意象。可视的事物创造性地转化为听觉意象,而听众也在欣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主动的再创造。
2 “音型”与“造型”的关系
绘画中,我们常常听到造型这个词,造型是一切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的基础,一切以型为本,型是打造一切绘画艺术的基础,二维的、三维的、平面的、立体的、要通过形体的展示来音乐的不同于绘画的造型。观赏者正是通过具体的形态来感受一切外在的东西,形体是绘画者与受众的媒介;而音乐的“音型”则是由声音而生,只能从内心体验中“构象”。同时,音乐中的画面不是静止的,是随声赋形的效果。伟大的《义勇军进行曲》,声音响起,每一个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似看到万里江山的巍峨,黄河长江的浩瀚。随着音乐的变化和高低起伏,在我们耳朵里形成一个跳跃的意象群。这些本该由画家的笔墨渲染的形象却通过音乐的“音型”表现出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3 “共融相生”的关系
佛家说:要耳中见色,眼里闻声。这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从声音中感受色彩,从色彩中看到声音,这正是音乐家和画家所要达到的境界。它符合人们心理审美活动的基本规律。线条有节奏,图形有乐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迷倒了多少观赏者,那神秘的、淡然的微笑,似有似无,含有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著名画家康定斯基曾经用大小不一的圆来翻译乐谱,蒙德里安用矩形的彩线来表现百老汇的爵士乐,这些都表明了表明音乐和绘画可以互为表现形式。徐悲鸿的万马奔腾,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带给我们多少遐想。
4 现代绘画与音乐
现代绘画背离了传统绘画的艺术法则,不再讲求对事物的再现能力,而是以色彩的表现力和形态的张力为主,力在表现强烈的情感和象征功能。这种忽略外部形态追求意象的特性与音乐更加接近。马蒂斯用最纯粹的蓝色表现天空,用绿色表现树叶,只有色彩之间强烈的跳跃性才能构成绘画音乐的和弦。才能奏出最强音,表达作者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感情。绘画中的色彩也具有象征性功能,如绿色象征和平、蓝色象征大海等,还用各种色彩象征人的喜怒哀乐。音乐中也有各种象征功能,如贝多芬的曲目代表压迫与觉醒,而舒曼的曲目则是成长与反抗的象征。后印象派绘画大师凡·高认为,“未来的画家就是尚来有过的色彩家。”他画出了一幅又一幅的《向日葵》,其强烈的色彩张力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弹奏出一首首不同凡响的生命变奏曲。另外,在同一时期的绘画和音乐往往因为他的共同性而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如19世纪的浪漫主义绘画和浪漫主义音乐,就有很多的共同点,如相同的思想根源和发展的脉络等。黑格尔在《美学》第二卷中讲到,在过去的艺术体系中,无论是象征性的还是古典的,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人们所需要的那种诠释精神的艺术形式已经不能展现,由此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浪漫主义的宗旨是表达人的主体性精神,以表达自我为主。也正是19世纪浪漫风主义绘画和音乐的共同性。
5 结束语
随着19世纪各现代主义画派的出现,探求声音与色彩的关系成了音乐与绘画创作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艺术家们一反过去的传统写实手法,以抽象形式直接表现瞬间即逝的视听印象和内在情感。这使得音乐与绘画之间有了更多的契合点。用音乐的方式表现绘画,用绘画表达心中或狂热或安静的旋律,各姊妹艺术间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李坤霞.论音乐和美术的色彩共通性[J].青春岁月,2013(12).
[2]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2).
[3] 汪洋.论现代绘画艺术的音乐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1(5).
作者简介:陈静(1981—),山东人,文学硕士,任教于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设计艺术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