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水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原则

2014-06-25席恒瑾刘文娟

艺术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景观生态

席恒瑾 刘文娟

摘 要:滨水区景观是水陆交界的特殊地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而目前在滨水区景观的设计中对生态原则的把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文对生态原则在滨水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滨水区;景观;生态

生态原则是景观设计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借助自然力的最少设计,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更新的再生设计。要想使滨河区开发成功,治理水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是基本的保证。同时,在滨河区的开发中,保护水体及周边环境也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要尽量避免因不适当的开发建设而对滨河资源造成破坏。将生态的观念引入滨水区景观设计,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小对资源的剥夺,保持水环境,维持动植物生活环境,有利于生态健康和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在滨水区景观设计中对生态原则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地方

尊重传统文化和本土知识,吸取当地经验,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设计应延续该地的历史文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有英国的伦敦、利物浦和美国的旧金山和西雅图等。历史保存和旧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得到重视,并赋予了城市滨河区建设新的内容。还有比较典型的是悉尼,为了在开发上不搞大的拆除和大的建设,尽可能完整的保护了历史遗存,这样就把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物质景观保留下来,有效地保护了城市文脉,悉尼邻近港湾的岩石区开发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成功的个案。

2 自然优先原则

自然优先即让自然做功,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与合作关系:自然界没有废物,如枯枝落叶就是新生命的营养物资;自然有自我组织和自我设计的能力,从低级走向高级,自然的能动性自我愈合和自净维持了大地的山清水秀;充分利用生物效应,多个边缘带为人类提供最多的服务;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滨河生物与生态的多样性。新的设计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包括水以外的阳光、地形、风、土壤植被等,将这些结合到设计中,人为的设计必须适合其原有状态,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带来的副作用最小化,从而保证了整体景观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让自然做功,这样的案例如德国在莱茵河两岸有悬崖绝壁,河谷陡峭,有绵延不尽的葡萄园,有尖顶的古城堡,还有色彩缤纷的田园村镇。德国生态学家强调尊重自然,对滨河区的景观规划不要侧重于人工化的建筑和设计。人力并非能够克服自然的力量,对待自然只有近自然的方式才尽可能奏效,采取“自然型护岸”技术创造“亲近自然河流”美丽景观,这里我们通过莱茵河的开发来理解这自然的力量。莱茵河的开发建设有其历史原因:1993年和1995年莱茵河先后遭遇两次洪灾,主要原因是水泥堤岸弱化了沿河堤岸渗透力,致使莱茵河流域生态遭到破坏,德国进行了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将水泥堤岸改为生态河堤,重新恢复河流两岸储水湿润地,并对流域内支流实施裁直变弯,使莱茵河恢复了生机。

同样的案例也发生在瑞士,雷维苏河的拓宽改造更为大胆,仅以植物作为材料,工程完成不久,在柳树尚未将根扎牢时,便遭遇到2次洪水,护岸遭到严重破坏,居民纷纷逃离了这条河流。最为重要的是在对河流重新治理仍然采用同样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在长大,护岸变得坚固越来。最终使雷维苏河成为一条接近自然形态的河流。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采用生物施工法时,在植物长成之前,能始终意识到河流会有程度不同的危险,洪水过后,能够将河岸损毁的部分尽快复原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快速城市化扩张,河流水体被填埋,植被遭到破坏,河道被混凝土和铁护栏加以围护,这种三面光、直线化的人工护岸切断了水的循环,对生态产生了影响,改变了人与河川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开始探索自然生态工程做法,以创造更自然、丰富、美丽的风景河川。1988年,针对东京都的隅田川、名古屋市的崛川和北九州市的紫川三条河流提出全面治理改造计划,推行多自然型河道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地下水的渗透和水分的良性循环,加强了岸线的净化功能,恢复了河流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河流生态修复。日本滨河景观设计,尤其是以生态保护作为其设计原则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 生态多功能性和生态美学

现代滨河景观设计是对滨河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并不是单一景观元素的设计,是为人和自然多目标的整体优化,既要考虑它的使用功能又要考虑生态美学。例如,Vigano为Salo湖边的小镇(意大利)做的整个湖滨规划设计。规划原地域的范围很小,但是规划者却从更大尺度上考虑整个小镇与湖的关系。除湖滨区的整治外,为保持湖滨区步行系统的完整性还包括了限制湖滨地区的交通规划,整个城市中历史性区域与湖滨步行道采用同样材料铺装;建立的步行桥和与相邻空间融合互通,从整体入手的整治,改变了Salo几十年来保持的内向品质,拥有全面综合发展的机会,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湖滨区狭小的范围。

在我国值得借鉴的样板首推四川成都府南河公园的治理。其创意由美国学者贝·达蒙女士提出,在成都市政府的支持下,经过中、美、韩三国的水利、城建、环保、园林和艺术家共同设计建造的以水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园。做法是将受到污染的水从府南河抽取上来引入公园的人工湿地系统进行自然生态净化处理,“达标” 后在回归河流。同时,整治又把环境治理和旧城改造相结合,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相结合,该工程改善了成都的人居環境,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最佳范例奖”和“地方首创奖”三个奖项。

近年来,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城镇都掀起了河流水系整治改造的高潮,这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空间意义深远。然而,在滨水区景观的设计中对生态原则的把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滨河景观设计中好的实例,好的方法,多做理论研究推动国内滨河景观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庭伟.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 俞孔坚.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浙江省慈溪市三灶江滨河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4(5):28-32.

[3] 亚历山大(美).建筑模式语言:城镇·建筑·构造[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4] 西蒙兹(美).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5] 莫修权.漕运文化与中国城市发展[J].华中建筑,2003(1):76-78.

[6] 金广君.日本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与概述[J].城市规划,1994(4):45-69.

[7] 徐永健,阎小培.北美城市滨水区开发的经验及启示[J].城市规划,2000(3):23-25.

[8] 范须壮.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之我见——以杭州西湖南线工程整合为例[J].华中建筑,2003(5):84-93.

作者简介:席恒瑾(1983—),女,河北张家口人,在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应用美术系任教,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

刘文娟(1985—),在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应用美术系任教,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

猜你喜欢

景观生态
景观别墅
“生态养生”娱晚年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