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电影化”之去留:中日动画艺术的比较》有感

2014-06-25朱明健

艺术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动画论文

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殷俊副教授于2012年5月在国家权威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电影化”之去留:中日动画艺术的比较》,论文的篇章结构从“去电影化”:中国动画的传统范式与现实局限以及“电影化”:日本动画的观念探索与艺术实践两方面展开,从中国动画电影语言的忽视,动画时空的缺失,声画关系的单一;日本动画中蒙太奇的运用,色彩美学的运用,空镜头的运用展开对比论述,并得出相关的结论。观点新颖,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行文流畅,反映出作者较高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中对动画“电影化”给出了定义,“电影化”是指作品中主要电影元素的表征。现代动画理论将动画电影视为一种电影类型,认为其表现的是一种“画出来的运动”,这就强调了电影思维和电影语言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在一般电影中,摄影机面对的是真实的物质世界,记录物质现实,其本性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假定性必然受到逼真性的制约。而动画电影则是“虚拟现实的影像”,无生命的物质材料通过电影技术手段构成人造世界,获得生命律动的幻觉。因此,具有极端的假定性,不会受到逼真性的任何约束。动画电影思维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来组织电影语言,将一般电影的时空观念、声画观念、蒙太奇观念加以吸收和运用,协同美术风格即绘画语言,一起创作出名副其实的动画电影。

论文通过“电影化”之去留:中日动画艺术的比较分析得出:作为影视片的一种类型,动画是由美术和影视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它是以电影视觉思维方式为基础内容,以美术造型规律为手段来营造情境,具有造型艺术和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正是因为动画具有这些基本特性,决定了它不但具有造型和视觉思维,而且還具有电影语言的艺术思维。电影思维不仅是动画具有电影艺术品质的保证,而且能使其所呈现出的画面获得更新的意念和更深的内涵,产生超越画面本身含义的独特而强烈的艺术效果。动画电影应该包含着电影艺术的一切要素和特性,也必然依赖于电影艺术所特有的技巧和手段,并以此作为它具有电影特性和电影美感的表现方式,电影性毫无疑问应该在动画创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比日本动画的电影性探索,是希望中国动画尽快转变“重美术轻影视”的传统思维,推动中国动画电影突破“动的绘画”的现实局限,让动画的“中国学派”拥有真正持久的艺术影响力与文化内涵。

这些观点新颖、视角独特,从“电影化”入手,以更高的视野,崭新的角度审视、比较中日动画,对更好地发展中国动画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该论文作为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数字媒体时代的动画新艺术形式研究”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论文被无锡日报引用,江苏希际数码艺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瀚港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业内知名企业研习、采纳,使得企业作品创作内容、质量及利润得到很大提高,社会效益显著,对当下中国动画如何走出困境,如何进行创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朱明健,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动画与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二级教授,博导。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动画论文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我是动画迷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