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数字化剪辑之于影像时空观的意义
2014-06-25王一
王一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剪辑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数字化剪辑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影视制作的流程中,这同时也引发了新的影像时空观的建立和变革,数字化剪辑的出现使电影创作者意识到影像时空具有多种可能性,从而摆脱了现实时空对影像情节叙事的束缚。创作者可以从情节发展的逻辑性和戏剧性,观众欣赏的主观心理等角度出发,在剪辑中打断反映现实的时空结构,重新组合起新的影像时空叙述体,从而更好地释放影视艺术的美学品格。
关键词:数字化剪辑;影像时空观;维度;关联性
1 概述
电影的观念(电影是什么)其实就是电影的时空观念,可以归结为电影导演如何看待电影时空和经验时空的关系问题。从苏联的蒙太奇学派到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再到现代的意识流电影,无数的电影艺术家致力于探索电影艺术的时空表现,不断丰宫电影表现时空的手法。毫无疑问.数字化剪辑对于电影本体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将电影的时空特性进行了放大,让电影进入一个高度自由的时空王国。
2 时空的多维度展示
1999年3月31日,影片《黑客帝国》在美首映。影片以其突破性的凌厉视效,极富东方武术神韵的绚烂打斗征服了观众,从此宣告了一个影片新技术时代的到来,科幻大师卢卡斯说:“看来《星球大战》现在只能称之为前‘黑客帝国时代的科幻影片了!”
在《黑客帝国》中,最吸引人目光的可能就是片中营造出的时空奇观,创作者将其称为“子弹时间”(Bullet Time)。影片开始时,崔妮蒂迎战警察,一个纵身飞腿动作腾空而起,这时整个人物在空中突然冻结了,但不是整个画面静止,而是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突然凝固。而观众同时能以360度的视角环视人物,好像摄影机在一瞬间围着她转了一圈,而崔妮蒂在镜头快速转动一周后缓缓落下,又回到刚才的一瞬间而继续。这种镜头的拍摄原理是以被摄体为中心,把单镜头照相机按一定的间隔排成一圈或一排,在同一瞬间每架照相机都拍下一张静止的照片。由于照相机有同步快门控制,这样就能在同一时刻拍摄到多个角度的静止画面,然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编辑处理。计算机像动画师一样将一系列静止的图片组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连续的画面呈现在银幕上。这种拍摄方法像全息摄影一样能够拍摄立体画面,而与全息摄影不同的是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动态的,它把照相机拍摄的静态画面通过后期处理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动态画面。照相机排列的路径决定了画面的动势。
影片中还有一个类似的镜头:男主角尼奥飞身躲避子弹时,身体向后弯成几乎90度。这时演员仿佛被冻结了,观众好像观看全息摄影照片一般以360度的视角把他看了个通透,然后演员接着动作。这些镜头采用抠像合成技术,由演员腰系钢丝在绿幕前进行表演,然后在拍摄现场将照相机沿着一种特殊的螺旋轨迹排成一行,在拍摄这组镜头时动用了120台照相机,每架相机的快门是同步的,这样就可以控制相机在一个瞬间同时拍下一个演员的多角度照片,然后在计算机中进行特殊处理,一方面把绿色背景去掉换上楼顶的背景,另一方面如同动画师一样将一系列静止的图片连接在一起。为了使演员的动作连续,即从动作开始到“凝固”,再从“凝固”到运动,同时在相机排列的轨迹的两端各设置了一台电影摄影机,也能够与相机同步拍摄,这样呈现在银幕上就是令人目眩的画面了。
“子弹时间”最大的贡献,在于在传统电影的时空表现基础上,借助高科技,让时间凝固,对空间进行了多维度的展示。这种展示与传统时空表现的不同,就在于整个过程是用一个镜头来完成的。导演的奇思妙想加上高科技的强大作用,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3 时空的关联性展示
而到了2000年,又有一部电影借助数码摄像机和其他高科技手段,为我们带来与众不同的时空体验。这部电影,就是由麦克·菲吉斯编剧、导演、联合摄影和作曲的《时码》。在时间关系的推进上,影片首次使用四个长达93分钟的长镜头同时记录四个主要人物现实生活中共时发生的一切。在空间关系上,这部电影将银幕自始至终被分割成上、下、左、右四个单独的画面。由于所有的事件都是同时发生的(四个画面始终跟随着四个主要人物),即便观众知道即将发生什么,观影的经历也变得支离破碎、不得要领和沮丧不已。随着故事的渐次展开,四个画面呈现的四个空间互为衔接和补充,而由于四个主要人物之间复杂和多变的关系(朋友和恋人之间、同事和陌生人之间相见、分离和交叉互换),四个分割画面每每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叠,而某些人物会不经意地同时出现在两个画面中(成为不同拍摄角度对人物的记录),使画面与画面之间产生水乳交融之感,而观众在不断寻找视觉兴趣点的过程中被超重的视觉负荷推到了感知的极限。如果说“子弹时间”是将时间凝固,对空间进行历时性地多维度展示,那么《时码》可算作在每一个凝固的时刻对不同空间的共时性展示。
4 结语及一些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
爱因斯坦伟大的“相对论”观念改变了物质世界的三维定律,更改变了人类的思维习惯。时间不再是与空间对立存在的元素,而成为第四维度与三维空间相辅相成。电影作为表现手法上自由度最大的艺术,一直翱翔于梦幻和现实、过去和未来的复杂关系之间。其特殊性被过分夸大的电影似乎正在汇入一条更大的视听媒体洪流中,这一媒体洪流从摄影化(photograPhic)到电子化(electronic)、又到了网络化(cybernetic),这就是时下电影从叙事内容和制作方式上都在经历的革命性转变。新技术不但综合了原有媒介的特性,将它们统一到数字媒介的大旗之下,而更重要的是将巴赞主义影像本体论引向解体。随着数字影像支配电影制作,事实上任何影像的创造都是可能的,影像和物质实体之间的联系就变得非常脆弱,影像本身不再能保障视觉的真实性。艺术家不需要到世上去寻找电影化的对应物,他们能够赋予任何抽象观念甚至不可能的梦境以视觉形式,叫作“实在的非真实”(virtualirreahty)。这样一来,影像就不再是复制物质现实,而能在一个互动性循环内获得它自身的生命和原动力,电影摄制就不再受到实景拍摄、群众场面和天气条件等不可预计因素的干扰。但话又说回来,既然我们知道任何影像都可以数字化地创造出来,那么我们对影像真实性价值的怀疑也就进一步强化了。
今天我們面临着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电影技术的挑战,同样意味着剪辑面临着一场新的危机。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以往的以胶片为基础的剪辑是镜头对镜头的剪辑,或者说是一个画格与另一个画格的对位,而数字技术的开放性特性,可能会完全推翻这种剪辑方式,直接在画格内进行剪辑,这就意味着人物在画面中进场与出场接合处被消弭了,现在的动作影片可能会做到一切都变得是活生生的,而无须再靠剪辑来达到。
参考文献:
[1] 高晨朗.二维实时系统和数字化剪辑对电视蒙太奇效果的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1.
[2] 陈甜甜.后电影——数字化影像的人本主义回归[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 杜衣杭.影视剪辑在数字时代的新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3.
[4] 杨玉洁.重温胶片时代,迎接电影数字化美好未来——“影视剪辑与中国电影发展论坛”在京举办[J].影视制作,2009(12):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