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新设计,非3D不可

2014-06-24陈冰

新民周刊 2014年24期
关键词:外骨骼实体店客户

陈冰

世界杯第一球,瘫痪“钢铁侠”开出!

以往只会出现在科幻大片中的“超级战甲”居然走入现实。这种被科学家称之为“外骨骼”的机械外衣,到底是如何帮助世界杯少年完成惊天一脚的?

原来,世界杯少年的机械外衣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再次行走”计划的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米格尔·尼克莱利斯早在2012年就曾为《环球科学》撰文,模拟了巴西世界杯用“外骨骼”开球的真实场景,在外骨骼的内部安装传感器,收集外力信息,传至穿戴者的大脑,随后由大脑发出指令控制机械外甲完成特定动作,让外骨骼如同身体的一部分。

通过开发新型智能外骨骼帮助瘫痪的人们重新站立行走,这个梦想不再遥不可及——由达索系统提供的3D体验软件让此类工程创新成为可能。各个行业的机械、软件和电子工程师团队可协作完成复杂的高科技项目,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必要修正。3D体验让我们的眼界不再局限于改善重伤患者的生活品质,而是延伸到思考能让他们重新用自己的双脚站立行走的创新技术。

从遨游宇宙的卫星到乘风破浪的轮船,从风驰电掣的汽车到精巧灵敏的平板电脑,大到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小到一个洗发水瓶,3D体验无处不在。

体验,体验,还是体验!

互联网时代,对于重视体验胜过一切的消费者来说,产品本身已经不足以打动客户。消费者期待与商家更多互动并对其发挥影响,而不仅仅是被动地购买商品与服务。世界各地的高管与学者都已经接受这一观点——在现代经济中,成功的关键是提供消费者体验,从而真正从竞争对中脱颖而出。

然而,这个任务并不简单。体验究竟意味着什么?更重要的是,在情感、理性与实际接触等多种复杂因素促使与消费者产生连接的情况下,企业如何构建体验?如果我们改变创新的方式,是否可以提供消费者所期待的体验?

答案当然是——yes!方法之一就是在社交媒体上寻找突破口。

现在,许多包装消费品(CPG)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交流和口碑比宣传市场信息更容易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潜在消费者正通过新的方式改变,甚至控制购买决策过程。管理咨询公司Boozand Company指出,社交媒体正在快速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人们了解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方式。事实上,现在有70%的消费者都会在购买产品之前查看评论,近80%的人表示会在购物时用到智能手机。

企业通过与消费者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什么样的新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实现协同设计和个性化设计。沃尔玛副总裁爱德华在介绍公司收购社交媒体新公司Kosmix的声明中指出:“社交网络和移动应用已日益成为全球客户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心理。”通过分析Twitter和Facebook上的网帖和Walmart.com网站上的搜索关键词,可以促进这家大型零售超市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对新老产品的关注度。

菲多利在采用社交媒体推广其健康零食系列产品时,仅24小时内在Facebook上就获得150万个“喜欢”评价,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现在,这家公司推出了“美味小帮手”竞赛应用,请消费者为产品的新口味提出创意想法。竞赛胜出的3种新口味将由菲多利投入生产,获最佳口味的创意者还将赢得100万美元的大奖。

菲亚特在设计新车时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这家意大利汽车制造商邀请客户和车迷共同协助在线实时开发新车型Fiat Mio。在18个月的项目周期中,有250多万访客在线参与,共提出近2万条设计评论和意见,从便于停车的90度旋转车轮到可避免事故的车辆间通讯装置等,不一而足。这是世界上首批协作式设计的汽车之一。

2012年年初,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啤酒制造商Samuel Adams公布“公众打造计划”,推出大众共同设计的啤酒。通过互动的Facebook应用,公司让粉丝群一起参与新啤酒产品的设计,包括色泽、纯度和口感等,最终推出了一款于2012年3月面世的美式红啤BAustin Ale。川崎表示:“我完全相信众包式的创作设计方式,它能集思广益,这是其他协作方式所无法企及的。”

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产品开发,同样也适用于包装领域。几年前,有机乳制品企业岩石地农场在虚拟社区中发起重新设计产品包装的活动。近4万名粉丝就包装的形状和颜色提出建议,还积极呼吁在新包装上继续保留奶牛吉祥物。

市场调查公司Symphony IRI指出,超过80%的新产品在推出后的第一年就惨遭失败,只有3%的新产品能在头一年达到5000万美元的销售额。如果CPG企业要领先于对手,就要更好地判断消费者需求,甚至还要在新产品设计研发中集思广益以争取获得消费者的帮助,从而提高新品推出的成功率。

IBM消费品产业解决方案组合产品总监大卫表示,3D有望为业界格局带来深刻变革,引发企业内外部的巨变。他说:“员工、供应商和消费者能通过在线虚拟环境进行协作,将新的创意变为现实,社交媒体的这种新功能非常令人激动。产品设计和仿真目前能通过云技术来完成,甚至通过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就能实现。这种虚拟3D环境的广泛应用意味着设计人员和工程师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展开协作进行产品设计,共享理念,从而将‘社会性的潜在影响力提升到全新高度。”

在体验中变革

随着3D打印、模块化技术、可重复利用的智能产品推动制造领域的变革,人们正在成为制造中的参与者。这就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需要一个商业体验平台以实现共同的创新和制造。

达索系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伯纳德·查尔斯在20143D体验高峰论坛上表示,3D体验平台是达索系统顺应企业未来的“体验”需求而推出的,它是一种全新的在业界是独一无二的工作模式,消费者在产品未投产前就能获得真实的体验并给与反馈,通过在虚拟世界不断地体验和验证,保证真实世界的产品一次就能够做到最好。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热潮,3D体验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endprint

眼下大热的电动汽车特斯拉也是来自3D体验平台。“特斯拉汽车自创立以来几乎一直使用达索的3D体验产品。”特斯拉汽车公司工程工具主管保罗说道,通过3D数字化、可视化、虚拟化等技术,从概念发展到工程、制造、质量保证和销售,以至于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甚至是特斯拉的供应商都参与了进来。因为使用的是直观可视的3D语言,所以即使不会使用各类复杂的专业软件,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顺畅沟通,并节约时间和成本。

通过各个部门的提前介入,特斯拉能够及时发现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尽早更改的问题,从而避免额外的费用或开发时间上的延误。“我们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模拟车祸发生的现场,研究汽车刹车的轨迹,以此来验证汽车的各项性能。获取制造反馈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创造的是需要真正进行投产的汽车。让所有部分更早参与进来并在产品初始发布阶段就获得相应反馈肯定要比到最后再获得反馈要好得多,因为在最后阶段再进行修改所需成本要高得多。”

正是顺应市场呼声,特斯拉在听到客户的体验感受之后,决定开发售价只有3.5万美元的新型产品,在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之后,进一步满足中产阶层对电动车的巨大渴望。

毫无疑问,“体验”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形式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钥匙,企业也将因此面临全新的竞争。

实体店眼下正在经历着致命威胁——三分之一的消费者采取“展厅销售”的消费方式——在实体店挑选商品,然后在网上从同类竞争对手处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诀窍就在于提供“店内体验”,进一步增强与客户的互动,让客户愿意当场就下单。因为多达六成的消费者在亲和力强、商品知识丰富的工作人员协助下更愿意在实体店内购买商品。

这种了解购物者偏好的个性化服务在购物者进店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有些实体店将分析功能和应用与定位技术配合使用,当客户走到店面附近时,就会接收到与店面相关的信息。如果一位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车里移除了一条裙子,现在又来到实体店,那么她所提出的问题就很可能是关于这条裙子本身,而非价格。实体店可以给她发送消息,告诉她店里将会有人接待她,并解答她的问题。接下来实体店的工作重点就不再是提供折扣而是提供她真正需要的服务。”IDC Retail Insights的商品战略项目总监葛瑞格指出。

总部位于美国的沃尔玛折扣店就通过购物应用帮助消费者规划店内采购行程,并将线上折扣和实体店购物体验相结合。沃尔玛的移动和数字技术高级副总裁托马斯说:“我们能够叫出客户的名字,引导他们在店内购物,并未他们提供购物建议和实时折扣信息——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客户的移动设备来实现的。反正任何能够帮助消费者节省时间、金钱,并让他们感到愉快的做法,都有助于避免客户流失、防止他们去别的地方消费。”

“外骨骼”风光无限

研究人员为世界杯少年的外骨骼安装了一系列传感器,负责将触感、温度和力量等信息反馈给佩戴者。这种反馈将借助显示器或者振动的电机完成。然后,由植入头皮或者脑内的电极探测到的大脑活动控制外骨骼。这些信号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给佩戴者身上的一台电脑,电脑负责将信号转换成具体的动作。科学家利用机动化金属支撑结构支撑瘫痪少年的大腿,同时帮助他的大腿弯曲、站立,这样瘫痪少年就可以站立行动,并开始踢球啦。

除了能在医疗领域大显身手,外骨骼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们不仅可以保护支撑肢体和器官,更能提供额外的动力、增强机能,甚至可以让人像“钢铁侠”那样,完成超越极限的高难度动作,执行作战任务。目前最具潜力的外骨骼技术之一当数美国雷神公司的军用“外骨骼”XOS2,穿上这套机械战甲,可以轻松完成上千次俯卧撑,轻而易举地举起100公斤重物,单手劈开厚达7-8厘米的的木板。最近,日本ACTIVELINK公司正在研发一款增力机械外骨骼,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小型化、可搬运100公斤重物的机械外骨骼,应用于救灾和建筑施工等领域。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骨骼实体店客户
昆虫的外骨骼
一种可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结构设计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实体店转基因
实体店与电商,零和还是共赢?
“实体店+”,另一条开拓之路?
实体店的未来魅力无限
智能助力外骨骼使人举重若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