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有一吨故事能写

2014-06-24阙政

新民周刊 2014年24期
关键词:老友记罗杰美剧

阙政

Roger Christiansen身兼多职,既是美国导演协会的成员,还在全球多所知名大学任教:哥伦比亚大学、南加州大学、美国国家戏剧学院、东京理工大学、清华、北大、北电……但说起他最为中国观众熟悉的身份,一定是经典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的导演。

10年前,他就参加过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他又担任了上海电视节的评委。和他聊天是件很愉快的事,既重温了《老友记》曾经带来的欢乐,又听了许多新故事——台上台下,他都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Roger有个中文名字,叫柯罗杰。尽管不懂中文,他还是会收看中国的电视剧:《爱情公寓》、《我们结婚吧》,没有字幕,没有翻译,也能跟着笑:“复杂的剧情看不懂,就知道他们在说爱情,肢体语言是相通的。”

我觉得不算抄袭

《新民周刊》:你觉得中国的电视剧和美剧差距大吗?

罗杰:很多人都说很大,我反而觉得不大。尤其在情景喜剧上,我看到很多相似点:讲故事的方式、运镜、灯光、音乐,每个人的表演都很夸张……我拍《老友记》、《汉娜·蒙塔娜》(Hannah Montana)和《网络小主播》(ICarly)的时候也是这样。

《新民周刊》:我们都觉得《爱情公寓》抄了不少美剧的段子。

罗杰:是啊,我听到不少这种说法,但我觉得不算抄袭,因为这些喜剧的题材都差不多,关于男女关系,全世界到处都雷同。要是这算抄袭的话,可能《老友记》也抄了其他片子,比方说比它更早的《我为卿狂》(Mad About You)。

我见过《爱情公寓》的编剧汪远,他跟我说他很喜欢美剧。而我觉得他是把从美剧那里借鉴来的喜剧元素中国化了,有他的原创在里面。喜剧其实是一种很有国别限制的东西,如果不能本土化,未必会好笑。

《新民周刊》:相比国剧,美剧更仰赖编剧、制片人而不是导演吗?

罗杰:对,因为美剧的编剧通常就是制片人,比方《老友记》的三位编剧:Kevin S. Bright、Marta Kauffman和David Crane,既是首席编剧,也是执行制片人,我们管这样的人叫作一部剧集的show runner。这些主导者会去继续聘请合作编剧和导演。如果没有他们每周写剧本出来,我就没有工作,所以剧本非常重要。

《新民周刊》:编剧和导演发生分歧的时候听谁的呢?

罗杰:听编剧的。在电影里,导演是中心,在电视剧里,编剧才是。他们给我剧本,我负责把演员放到合适的位置,彩排、演出。彩排的时候编剧会在边上看着,告诉我,哪里很好,哪里需要修改,然后他们去修改剧本。我一般都会接纳意见,因为这是他们的剧,我希望他们下周仍然请我来拍,如果我说不的话,也许下周我就被辞退了。

《新民周刊》:一集的拍摄周期大概是多久?会花更多时间在剧本上吗?

罗杰:在美国确实有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剧本上,比如说《老友记》,每集基本上都要写5-6遍,然后花3天时间彩排,再花2天去拍摄,直接在观众面前拍,如果他们不笑,编剧就会改用其他笑话。很多剧都采用这种在观众面前拍摄的方式,《生活大爆炸》和《热力克利夫兰》也是。

多分一点投资给编剧

《新民周刊》:边拍边播主要是为了根据观众喜好及时调整剧情吗?

罗杰:是啊,我们会一直留意现场观众的反馈,如果某个角色让他们喜欢,就更多地发展这个角色。观众永远是最要紧的人。我知道在中国你们拍完30集再拿去卖,这样就来不及根据观众的反应改变剧情,除非像《爱情公寓》这样还有第二季。

《新民周刊》:你们为《老友记》作过什么样的调整呢?

罗杰:你记得“甘瑟”吗?在戏里演“Central Perk”咖啡店的员工。其实他本来真的就是咖啡店员工,我们的一位编剧在咖啡店看到他,就叫他来客串一集,也没有台词,只是端咖啡。结果因为他几乎纯白色的金发,观众都很喜欢他,慢慢真的发展成了一个角色。

还有一次,到了第九季的时候,编剧们想发展一条新的故事线,就打算撮合Rachel和Joey,安排他们暧昧、暧昧、暧昧,终于互相亲吻——亲上去的那一刻,现场300个观众都沸腾了,“什么什么”,他们惊呼。制片人听到了,就出去问:怎么你们不希望他俩在一起吗?观众说:“不要!我们把他们当亲兄妹!”于是编剧决定听观众的,安排两个人不断地在关键时刻错过彼此,最终盖棺定论:我们只是朋友。这样一来大家都满意了。

《新民周刊》:也会采用大数据分析吗?

罗杰:数据分析的事每个制片公司都在做,用电脑分析观众的各种范畴,分析什么样的剧会更卖钱。但我相信还是要有好故事,因为有时候人们并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有人穿了一件印着字母的T恤,别人看到了,说“啊我喜欢”,谈的人越来越多,衣服就越来越流行。《纸牌屋》也是这样,只要人们开始讨论它,就会形成从众心理,变成大家都想看。

《新民周刊》:你觉得中国电视剧有什么毛病吗?

罗杰:我听说明星的片酬占总预算的三分之二,明星可以掌控一切,这让我有点吃惊。几年前我帮一个中国朋友做电视剧,故事是关于一个时尚杂志的“女魔头”,她身边有个年轻的助手,想抢她的饭碗,还有个年轻的设计师,想抢她的老公,三个女人形成一组三角关系。有一天他们告诉我,终于等到一位女演员,在中国很有名,所有人都知道,有市场,可以开始写剧本了,但有个问题——这个拿走了三分之二预算的女演员,开始想要主导这个秀,想找人改剧本,开除另外两个比她更年轻更漂亮的女演员……这样的事情在美国一定不会发生,我们会辞退她,因为她毁了整个故事,而故事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中国,卖钱需要明星,不像美国,是电视剧成功以后才能卖大钱。《老友记》第一季刚播出的时候也差点被砍,因为6个演员都是新人,没有名气,但是越往后观众越喜欢这部戏,他们也都成了明星。

《新民周刊》:会给中国电视剧提什么样的建议呢?

罗杰:改变聚焦点,从看重演员、导演,到看重编剧。我觉得中国有一吨故事能写,新宇宙将从这里开始。名导演和名演员在哪里都能挣大钱,但是也应该多分一点投资给编剧。我现在碰到很多中国剧组,因为给编剧的预算本来就少,所以他只能孤军作战,不能像美剧一样再去请合作编剧,继而形成一个团队。

当然我知道中国有审查,但市场的确越来越自由,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开放。美国也有电视分级,像《老友记》在NBC这样的公共台播出,不能有性的内容——但我们会暗示,事实上我们一直在暗示。我希望大家眼光更长远,不要挑赚钱的捷径,不要抄袭,要花更多时间去原创,《老友记》就是这样才赚到了大钱。

《新民周刊》:你觉得《爱情公寓》,或者说中国的其他热播剧,有可能卖到美国吗?

罗杰:有人问我,一些中国的热门古装剧是不是在美国也登上了主流电视频道,我想主要还是在华人区吧。《爱情公寓》要输出到美国恐怕很难,即便可能,销售量也不大,因为美国人不爱看字幕。而在美国,电视产业永远都是一门生意,如果销路不广,就不会长久。中国人也不必对此感觉糟糕,认为美国人忽视中国人,其实美国人是忽视所有人,只关心自己。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友记罗杰美剧
月亮高高掉进水里头
山那边
B站下线《老友记》侵权内容
《老友记》重聚篇再次推迟
专为华纳流媒体平台定制 《老友记》重聚特别篇筹备进行时
烤红薯
浅析美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小马虎兔子罗杰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美国追念《老友记》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