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科书编制原则和要点探讨

2014-06-24田忠

地理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科书内容教材

田忠

地理教科书讲述中国和世界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揭示地理环境中不同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教材。中小学地理教科书由于涉及国家版图等众多敏感信息,是目前惟一需要教育部、外交部和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三方会审的学科教材。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制,经国家审查通过的各版本初中地理教科书,已陆续出版并在全国各地使用。本文结合相关工作的感悟和体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地理教科书编辑制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把控的要点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探讨,供教材编辑和广大师生参考,也希望为即将启动的普通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的修订提供借鉴。

一、教科书编制遵循的原则

1.政治性原则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理教科书还包括领土范围、面积等重要的地理信息,其中的地图通过符号、注记、色彩等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国家的疆域和边界,不仅涉及我国的国家版图和国家版图意识教育,而且反映了一个国家在领土主权方面的意志和外交立场,常常被视为领土主权的依据。例如,在地理教科书中有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领土的表述代表了国家立场,地图出版必须符合《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等国家要求,中国国界线必须按照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绘制。

2.课标性原则

课标即课程标准的简称,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是学生课程学习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地理教科书的编制出版必须以地理课标为依据,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落实地理课程内容的各项要求。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是对2001年实验稿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需要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其修订思路,尤其是课程内容部分的增减及调整变化。例如,在认识我国区域部分,从原规定的至少学习五个区域,调整为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的同时还应从全国范围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这就要求教科书必须按此要求重新组织相关内容。

3.科学性原则

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地理教科书的文字表述必须做到准确、严谨,所呈现的地理知识应既符合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又符合地理科学的有关方法和观念,还符合当今的地理现实,从而给学生以正确、全面的认识,不宜出现有争议或不确定的内容,更不能出现误解、误导和重复的内容。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不同的地理概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多种的划分标准。与此同时,要求地理教科书的地图编制必须有严谨的数学基础、规范的表示方法、准确的内容呈现。

4.教学性原则

地理教科书是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基本教学资源,应当具备合理的内容结构和编排体系,具有方便学习的内在逻辑关系;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指导作用,通过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内容处理避免“繁难偏旧”,要有一定的层次和弹性,能够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域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中图版初中地理教科书设计了颇具特色的课文和探究双系列并行的内容编排,区域选择注重区域的独特、典型和覆盖面,并安排一定数量的“学习与探究”(与节同尺度)、活动等选择性学习内容。

5.可读性原则

地理教科书是学生的学习用书,内容呈现方式要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多从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物、富于启发的地理故事、带有趣味的地理问题入手,课文讲述要力求难易适当、简明扼要、规范生动、通俗易懂,多用不同的地图和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图像配合说明,活动和练习设计要易操作、有创意,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现实体验和学习兴趣。例如,中图版初中地理教科书采用了先中国后世界的内容呈现顺序,与学生由近及远的习惯认知相同,并注重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发挥图像系统的直观诠释作用,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6.时代性原则

地理教科书是时代的产物,内容选择和组织应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及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入、事件分析、案例拓展等可以多使用反映时代特征的地理素材,同时充分吸纳获得公认的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前沿研究成果,及时利用世界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权威资料和统计数据。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我国陆地最低点的海拔必须采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的8 844.43米、-154.31米权威数据,非洲的原苏丹分解为苏丹和南苏丹两个独立国家后涉及地图和相关地理信息的修改。

7.艺术性原则

地理教科书要想真正赢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喜爱,除内容、编校和印制质量外,全套教科书所表达的视觉整体美也非常重要,是一种艺术格调,有无形的感染力。它从内到外应体现出教科书独特的文化韵味,要与教科书的功能和价值相结合,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既要有中小学教科书的庄重感,又要有地理学科的自身特色,还要与相应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吻合。例如,小到不同色彩的搭配、对称均衡法则的运用、黄金分割比例的处理;大到文字表述的语言风格,地图和装帧的设计风格,图文编排的组合风格等,无不是教科书视觉整体美的一部分。

二、教科书编制把控的要点

1.宏观层面要点

(1)章节结构。一套教科书的体系结构特别是章节结构,是体现教材特色的关键所在。它需要主编依据对课标基本理念的理解,按照合理的思路和教学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设计,建立完整、系统、利于学生学习的分册、分章和分节的体系结构,同时适当分散难点,注意知识再现。地理教科书的编辑必须协助主编把好这一关,确保全套教材的覆盖广度和难易程度符合课标的要求以及各分册主体明晰与容量均衡,确保章节主题的逻辑连贯和有序递进。现行各版本初中地理教科书虽然都包括地球和地图基础知识、世界地理概况及其区域知识、中国地理概况及其区域知识三方面内容,但其学习顺序、组合方式、区域选择等均有不同,体现了教材在章节结构方面的差异。endprint

(2)表层系统。地理教科书表层系统由课文、图像和作业三大系统构成。课文系统包括正文、教学指导语和辅助材料等文字内容,有叙述性、活动性两种不同的课文形式,是教材的逻辑主体,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图像系统包括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美工图五种基本类型,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形式,是教材的视觉主体,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作业系统包括穿插呈现的思考、操作等活动类,以及最后系统呈现的检测类,可在课堂内外进行,有一定的可选择性,是教材的实践主体,具有引导反馈作用。课文、图像和作业三大系统间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相互支撑和融合的有机整体,常占比重大致为40%、40%、20%,图像在课文和作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课文和作业间因活动的相互渗透越来越紧密。

(3)编写体例。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往往是教材特色之所在。例如,章首可设置教学指导语、结构提要、活动课题,节前可设置学习标准、内容导入、探究活动,节尾可设置习题练习,章末可设置案例研究等。各章各节内进一步细分为目、段,其间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活动栏目。活动栏目是教材中最活跃的部分,一般分课文系统和作业系统两大类,前者包括学习指南、阅读材料、学法指导等,后者主要包括思考(如探索、读图、比较、讨论)、操作(如绘图、计算、观察、实验)、实践和习题四种。中图版初中地理教科书采用课文和探究双系列并行的编写体例,如贯穿每章始终的课题,节前的探索和学习指南引入,节尾具有层次性、情境性、开放性的复习题等活动栏目呈现,为教材增色不少。

(4)装帧风格。地理教科书的装帧风格主要体现在对文字、图像和色彩的综合协调,通过不同的构图原则和版面类型,利用点、线、面的分割呈现不同的节奏韵律,总体上追求简洁大方、和谐有序、新颖活泼的风格。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封面、扉页和版式设计,以及章首、栏目和图像整饰等环节的整体视觉效果。例如,封面及扉页设计应具有地理学科特点,图案简洁并与各册内容相呼应,封面色彩明快可用颜色区分各册;版式多以通栏或分栏进行编排,既显规整又有灵活度,页眉体现章节关系并按章分色方便查阅;地图呈现效果要求线符和注记内容清晰,层次感强,注重色系内的过渡和色彩间的对比等。

2.中观层面要点

(1)课标落实。课标既是编制教科书内容的依据,也是评价教科书质量的依据。课程内容中,“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水平要求,共计100条,必须在教科书中予以相应落实和一一呈现;“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列举了拼图游戏、动手制作、模拟演示、参观体验等不同的活动方式,倡导开展探究式和开放式学习,共计24条,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2)知识逻辑。教科书内容之间的知识逻辑是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主线。一套地理教科书可分为册、章、节、目、段、句六个层级,共同构成一个呈螺旋式上升的完整的逻辑知识体系。一般而言,上下级之间多存在总分逻辑关系,如章对节、节对目、目对段,这就要求章名、节名、标题名具有较强的统领性,在言简意赅的同时能够概括下一级的讲述内容;同层级之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多样,如章与章、节与节、目与目,可以存在并列、主从、递进和因果等多种关系。目下面段、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能相对较为隐性,更需特别留意和推敲,可以通过拆分、合并、增删等方式理顺内部逻辑,增强知识点间的关联性,同时要注意前后文的呼应关系,以及知识再现的处理。

(3)图文配置。图文配置主要体现在图文编排位置和搭配关系两个方面。教科书以文字表述为主,图像的编排位置多选择有助于对文字中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难以用文字描述清楚的内容进行展示。图文搭配关系主要有四种:一是以图代文,如我国的行政区划部分,只能用相关地图才能实现让学生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课程目标;二是以图释文,如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讲述,运用地图对文字表述作进一步阐释、印证为最佳;三是以图引文,如部分探究活动更适合先读图引导,再以文字进行归纳的形式;四是以图补文,多见于景观图的运用,如对文字中提及的东北平原配相应景观图片可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但也要注意对图片地理信息的说明。

(4)图式图例。图式图例是地理教科书编制的一项特殊要求,是对文字和地图中众多要素的参数设计和统一规范。如文字涉及字体、字号和字色,地图涉及线划、符号、色彩和注记等各方面。文字设计包括章节目、正文、栏目文字、图像名称、注释等,强调层级演变关系,同时字号不宜太小、字色多用黑色以保护学生视力。地图设计中,线划包括境界线、水文线、交通线等系列,以不同类型区分为主,以粗细和色彩区分为辅;符号包括居民点、矿产和工业等系列,以几何形状和象形图案为基础,再以色系区分不同类型;色彩中线色以C、M、K色为主,面色以Y色和复合色为主,纵向体现色系的变化,横向体现色彩的区分和搭配;注记包括行政区域、居民点、地形地貌等系列,以字体、字色区分为主,以字形和字号区分为辅。

3.微观层面要点

(1)文字表述。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常用、最权威的教材,对其中文字表述的编辑处理,是教科书编制中最见功底的方面。首先是学科要求,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又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确保地理教科书中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准确,上下文之间逻辑条件、推理关系的严谨,同时确保地理资料和数据的核实和查证。其次是语言要求,注意语句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字词标点、计量单位用法的规范和格式的统一,避免冗长、晦涩,保证通顺无歧义。再次是教材要求,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通俗易懂,必须提升语言文字表达水平,展现教材语言的魅力与感染力。

(2)图像表达。五种图像基本类型各有不同的表达优势和说明对象,经过选编或组合,可达到以图启智、以图育能、以图激趣、以图怡情的目的。地图主要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注重针对性、明晰性和晕渲等制图新技术的运用;景观图主要客观再现地理事物或现象,注重典型性、时代性,有视觉冲击力;示意图主要阐述某种地理特征,注重科学性、概括性,能说明相关问题;统计图主要用数据呈现地理事物的发展状况,注重准确性、比较性和时间上的变化;美工图主要指绘制的各种图画,注重趣味性、多元性,以独特视觉说明地理问题。endprint

(3)版面编排。从图文混排的有效性出发,版面布局宜多采取左右结构,正文位于内侧,辅文位于外侧,主次分明,并适当运用栏目和图像进行穿插,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避免给师生琐碎和散乱的感觉,力求图文有序、张弛有度、和谐有美。在图文编排顺序上,一定要注意图文之间的相互呼应,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更符合阅读习惯的先文后图形式,但在部分活动栏目中需要有意识地采用先图后文形式,也有部分内容需要采用有利于对照理解的图文并行形式。需要特别强调两点:其一,不要出现大段文字连续编排,或是多个栏目、多个图像连续编排的情况,会造成版面呆滞,无形中带来视觉疲劳,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其二,注意版面不要布局太满,一定要有部分留白的处理,适当给内容一个呼吸的空间,也给师生做笔记提供一些方便。

(4)专项检查。专项检查可有不同侧重,一般情况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对封面、扉页、前言、后记和版权等的核查,确保书名、署名和图书出版信息的正确完整;二是对目录及与内文关系的核查,确保目录章节名、页码与内文章节名、页眉章节名、页码的对应,如章首有节、目等类似信息也应同查;三是对字体、字号和字色的核查,确保各种文字的类型使用一致;四是对全书图名、表名的核查,确保序号连贯、名称无误;五是对计量单位、外文等的核查,确保用法规范和统一;六是对敏感政治信息的核查,确保国家和首都名、国旗和国徽、国界类型和走向、领土和人口数据,以及钓鱼岛、南海诸岛、海洋权益、民族宗教等的文字表述或地图表示完全正确。

三、结束语

编制一套教科书不容易,编制一套好的地理教科书更不容易。在教育部强调教科书多样化而不是同质化的今天,一套地理教科书内在、外在的质量和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地理教科书编制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严格遵循七大原则,认真把控十二要点。

中图版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的编制也在积极贯彻这一要求,教育部在其审查结论中称,教材“符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中小学教科书审查指南》的要求,予以通过”。教材审查意见进一步指出:“教材思想导向正确,与新课程标准的切合度较高。其中,教科书双系列结构颇具特色,能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学法指导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培养,插图质量较好,栏目设计活泼。”

希望广大专家、编辑、师生能积极关注和参与中小学地理教材的建设,为地理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编制出更多、更好的地理教科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科书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