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中图版)

2014-06-24赵燕

地理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流域河流解题

赵燕

一、教学分析

学情分析:高三第一轮复习已结束,由于第一轮复习是以章节为模块的知识点的复习,因此,学生对相关地理基础知识虽有一定的掌握,但比较零散,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学生已熟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为教师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奠定基础。

考纲要求:流域开发的地理要求、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学重难点:河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探究);地理答题思维方法的归纳及其运用(实战演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合相关地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掌握河流的水文与水系特征;理解河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地理知识的整合,提高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习题训练,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互学和展学,激发学习积极性,保障参与度;通过对河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三、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与河流有关的图片,引入该节课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河流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河流的相关知识,激发学习河流的兴趣。

开篇:“河流”的专题复习非常重要。考纲中要求掌握:流域开发的地理要求、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河流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河流的特征是流域特征的综合反映,以河流为主体的水资源,用途广泛,不可替代。表1为近几年重庆高考地理试卷中有关河流的分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河流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引起对本节课的重视。

承转:在教材编写中,有关河流的内容也占较大篇幅。涉及教材内容分布的情况见图1。

设计意图:回归教材,明确河流知识的出处,以便查漏补缺。

承转: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为以河流为中心的四个方面,形成河流知识体系(图2)。

设计意图:对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知识框架体系。

承转: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展示预习成果。

*河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问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以某一自然要素为例说明自然环境要素对水文特征的影响;河流的水系特征:以某一自然要素为例说明自然环境要素对水系特征的影响;河流对自然环境要素有什么影响?

展示:(略)

点拨:气候主要影响河流的补给、水量、水位、冰期。高纬度地区由于冬季结冰,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水位上涨形成春汛;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的河流主要是高山冰川和山地降水补给,水位高低受气温影响,夏季河流水量大;季风气候区的河流主要是雨水补给,夏季水位上涨,水量大,形成汛期,而且季风具有不稳定性,降水的变率大,所以水位的季节变化明显。地形会影响流速、含沙量;植被会影响河流的流量、含沙量;土壤的性质、颗粒大小会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如黄土疏松容易被流水侵蚀,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地形会影响水网密度、流向、水系形状,如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气候会影响流域面积、水网密度。河流对两岸局地小气候有调节作用,河流上游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峡谷,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下游由于水流速度缓慢,流水的沉积形成平原、河口三角洲,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问题:河流给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人类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哪些产业?河流给人类造成什么不利影响?对于这些不利影响应该怎么办?

展示:(略)

点拨:河流提供了淡水资源——发展农业(灌溉水源,养殖水域)、工业、城市的分布;航运条件、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水能资源——水电、工业等。防止水土流失、洪涝旱灾害、水污染等——修建水利工程、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储备河流知识。

承转:通过回顾,相信同学们对河流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进入下一环节——直击高考,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探究完成。

思考题1: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 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较为紧张,原因是什么?

(3)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展示:(略)

点拨:(1)①明确答题要求: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和流量的季节变化归纳日本河流特点;②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日本是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为主,属季风气候;③推理、整理答案:河流短;水流急;流域面积小;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2)①夏季太平洋沿岸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的原因;太平洋沿岸水资源紧张的原因;②日本山地位于国土中部,太平洋沿岸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日本海沿岸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从材料可知太平洋沿岸年降水量可达3 000毫米,但是依然缺水,说明缺水的原因属于人为原因;③推理得出答案:夏季风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于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3)①濑户内海沿岸冬、夏季节径流少的原因;②明确濑户内海的位置,濑户内海南侧四国岛上的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北侧本州岛的山脉阻挡了来自日本海的冬季风;③推理得出答案:冬季有北部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的水汽;夏季有南部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的水汽。endprint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河流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转换学习观念,培养思维习惯,让“交流、展示、质疑、合作”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方式。

承接:通过以上练习,一起来回顾解题过程。

解题思路:①读问题,明要求;②读图文,获信息;③调知识,理思路;④地理语,分主次。

设计意图:建立地理问答题解题的思维模式,提高解题能力。

承转:有了解题方法,接下来进入实战演练,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思考题2: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4),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有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图5),取得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美国平均水平。

(1)分析图4,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依据材料和图5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展示:(略)

点拨:(1)①从图4分析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②获取图4的信息:扩大种植面积、乱开滥采、以木炭为燃料、高强度利用耕地、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③整理得出答案: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材炼钢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影响生物生长。(2)①明确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与图5信息得出治理措施及获得的效益;②获取图5及材料信息;③整理得出答案:措施:修筑(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效益:取得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落实解题思路方法,让学生养成思维习惯。

专家点评:本教学设计紧扣高考考纲要求和学情,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突出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和目标任务。从教学环节看,先对考点详细分析,明确该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然后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与点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学习解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最后开展课堂练习,强化知识运用,提升学生能力。各教学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又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从教学方式看,通过问题导入,以独学、互学和展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展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和提炼总结,也注重教师的“教”,展现教学过程“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也体现出教学民主性。从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手段看,通过问题分解突破知识难点,通过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知识储备系统化。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解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并让学生“实战演练”,使“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这一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落实。(重庆市潼南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陈合武)endprint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河流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转换学习观念,培养思维习惯,让“交流、展示、质疑、合作”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方式。

承接:通过以上练习,一起来回顾解题过程。

解题思路:①读问题,明要求;②读图文,获信息;③调知识,理思路;④地理语,分主次。

设计意图:建立地理问答题解题的思维模式,提高解题能力。

承转:有了解题方法,接下来进入实战演练,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思考题2: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4),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有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图5),取得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美国平均水平。

(1)分析图4,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依据材料和图5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展示:(略)

点拨:(1)①从图4分析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②获取图4的信息:扩大种植面积、乱开滥采、以木炭为燃料、高强度利用耕地、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③整理得出答案: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材炼钢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影响生物生长。(2)①明确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与图5信息得出治理措施及获得的效益;②获取图5及材料信息;③整理得出答案:措施:修筑(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效益:取得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落实解题思路方法,让学生养成思维习惯。

专家点评:本教学设计紧扣高考考纲要求和学情,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突出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和目标任务。从教学环节看,先对考点详细分析,明确该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然后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与点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学习解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最后开展课堂练习,强化知识运用,提升学生能力。各教学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又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从教学方式看,通过问题导入,以独学、互学和展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展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和提炼总结,也注重教师的“教”,展现教学过程“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也体现出教学民主性。从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手段看,通过问题分解突破知识难点,通过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知识储备系统化。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解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并让学生“实战演练”,使“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这一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落实。(重庆市潼南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陈合武)endprint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河流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转换学习观念,培养思维习惯,让“交流、展示、质疑、合作”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方式。

承接:通过以上练习,一起来回顾解题过程。

解题思路:①读问题,明要求;②读图文,获信息;③调知识,理思路;④地理语,分主次。

设计意图:建立地理问答题解题的思维模式,提高解题能力。

承转:有了解题方法,接下来进入实战演练,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思考题2: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4),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有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图5),取得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美国平均水平。

(1)分析图4,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依据材料和图5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展示:(略)

点拨:(1)①从图4分析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②获取图4的信息:扩大种植面积、乱开滥采、以木炭为燃料、高强度利用耕地、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③整理得出答案: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材炼钢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影响生物生长。(2)①明确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与图5信息得出治理措施及获得的效益;②获取图5及材料信息;③整理得出答案:措施:修筑(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效益:取得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落实解题思路方法,让学生养成思维习惯。

专家点评:本教学设计紧扣高考考纲要求和学情,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突出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和目标任务。从教学环节看,先对考点详细分析,明确该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然后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与点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学习解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最后开展课堂练习,强化知识运用,提升学生能力。各教学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又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从教学方式看,通过问题导入,以独学、互学和展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展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和提炼总结,也注重教师的“教”,展现教学过程“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也体现出教学民主性。从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手段看,通过问题分解突破知识难点,通过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知识储备系统化。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解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并让学生“实战演练”,使“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这一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落实。(重庆市潼南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陈合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域河流解题
区域联动护流域
河流的走向
河流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建构流域跨界水环境污染协作治理机制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