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奖”洋女婿与咱何干

2014-06-24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吉娜埃里克

近日,安徽蚌埠一中挂出告示庆祝该校“女婿”获诺贝尔化学奖。毕业于该校的吉娜系新科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里克·白兹格之妻,两人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相识并喜结良缘。蚌埠一中负责人说:“学校本意是想以诺贝尔奖为宣传契机,鼓励学生向吉娜学习,并不是为了和埃里克·白兹格硬拉上关系,给自己脸上贴金。”

埃里克之妻吉娜曾在蚌埠一中就读的确属实,该校对吉娜确有培育之恩,但仅从上述报道,看不出这些培养与埃里克斩获“诺奖”有何实质关联,与吉娜的“学霸”历史形象也毫无关系。在吉娜已经走过的人生中,必定经历过许多地方、许多单位,结交过许多人,显然这并不能表明,这些地方、这些单位、这些人与诺奖能扯上什么直接关系。

想方设法扯上一点关系,这是一些国人极为擅长的本领。近年来,一些功成名就的洋女婿、洋媳妇甚至祖籍在内地的海外华裔,常常被人提及。

之所以类似主动攀亲现象一再上演,表面上是因为国人心底有“光宗耀祖”的“争光”心态。这种光耀过去是指给家族带来荣光,如今则被延伸至地方、单位和学校。争光有时争的是一种虚无的荣誉,有时这种荣誉也可转化为现实交往中扩大自身影响的绝佳筹码。正因为如此,社会交往中,常见一些陌生人见面不是先介绍自己,而是急着摆出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的关系和背景,就像一些人的名片上挤满各种如雷贯耳的花哨头衔,最终目的无非是引起对方重视。也许在蚌埠一中的负责人眼里,国人仰慕已久的诺贝尔化学奖居然能跟该校扯上一点点关系,这对于提升学校影响力和人气有不小的作用。

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即“熟人社会”。人们之间怎样才能变熟?有熟人靠熟人介绍,没熟人就靠与名人扯上的那点关系搭桥,名人就是一张四通八达的名片。学会扯关系,已成为某些国人人际交往中极为看重的本领,靠拉关系吃饭者也不在少数,而靠与名人沾亲带故从而过上滋润日子的也大有人在。

曾有调查显示,现阶段办事时没熟人可能寸步难行,而一熟三分亲。不难看出,无论是熟人还是名人,均不过是人际交往的媒介,其背后折射的往往是公共资源分配的小圈子化。什么时候,我们不用靠熟人和名人为自己开路,这种公共资源分配小圈子化的局面才会逐渐改观。

回到文首这件事上,世人的世俗化我们尚可一笑了之,学校则不同,学校是人类灵魂的陶冶之地,理应远离世俗恶习,唯此,心灵被世俗浸染的学生才可回归应有的纯洁。蚌埠一中负责人否认此举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在于“鼓励学生向吉娜学习”,不知他们到底要鼓励学生学什么,难道是像吉娜那样,有朝一日也能与一个潜在的诺奖伴侣牵手?

猜你喜欢

诺贝尔化学奖吉娜埃里克
没有你
没有你
吉娜交朋友
郎朗与吉娜 在婚姻里活成孩子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从事CRISPR基因编辑的首个全女性团队
千万别算计人
得克萨斯大学教授约翰·B.古迪纳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拿开以后
赏析:以近几年诺贝尔化学奖为背景的原创题
多尺度模型赢得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