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老师的家访
2014-06-24王秀梅
王秀梅
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豆豆放学回家,给他的妈妈吴华带回来一张纸条。吴华很好奇,怎么开学第一天,儿子就出“状况”了?她赶紧打开一看,原来是儿子幼儿园的通知:星期五下午三点半安卡拉老师要来家访。通知上写着,家访时老师不进屋,时间为十分钟,请家长准备好谈话的内容。
吴华一家是旅居芬兰的北京人,对芬兰的一些风俗习惯还不太了解。刚刚上幼儿园就要家访,这在国内可是少有的现象。吴华想,一定要给老师留下一个最佳的印象,好给自己的孩子加分儿。
为了这个不可多得的和老师“增进感情”的机会,吴华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动脑筋,想尽办法要好好“款待”安卡拉老师。
第二天,吴华下了班就直奔商场。老师来了一定得送些礼物啊,选什么好呢?太贵的,买不起,太便宜的,又怕老师瞧不上眼。最后,吴华买了一些做包包的花布、拉链、装饰品等,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吃过晚饭,她就开始鼓捣起来。
接下来的两天,吴华又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水果、点心、饮料等备得一应俱全。
在“忐忑”的心情中,终于迎来了安卡拉老师。豆豆爸爸负责请进,老师微笑着说:“只在门外谈十分钟好了。”
在豆豆爸爸的热情坚持下,安卡拉老师只好进屋来坐。吴华忙着给安卡拉老师沏茶、倒水、拿点心。而安卡拉老师先是看了看孩子的生活环境,然后用本子记下了他们家里的大致情况,还问了他们在哪儿工作、教育程度、经济实力。知道了这些以后,安卡拉老师又和他们探讨了孩子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因材施教”地制定了对孩子的施教方针和方式。
不知不觉已经超过十分钟了。安卡拉老师还要去下一个孩子家,吴华赶紧拿出准备好的礼物:给安卡拉老师做的折叠的购物袋、口金包、小物包,包里还放了上好的中国大红袍茶叶。
安卡拉老师推来推去地说不要,吴华只好硬塞给她。第二天,辛谱园长打来电话,说很高兴了解了孩子那么多情况和生活状态,礼物已经看了,这个是妈妈的手工,可以留下。因为是孩子妈妈用心制作的,一定会珍惜的。
吴华接完电话,非常纳闷。老师收到的礼物怎么还上交呢?而且家访还不让进屋。带着这个疑问,吴华又拨通了辛谱园长的电话,想仔细了解一下。
辛谱园长给她介绍了芬兰学校的一些规定。第一,家访规定十分钟,是为了多走访几个孩子,尽早地完成全班的家访工作。第二,家访不进屋,是为了不给家长添麻烦。第三,家访不收礼,是芬兰幼教的原则。
辛谱园长说,家长的小小心意,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老师一定要上报,学校通过以后,老师才能收下。如果有不上报的,一经发现,将会受到严重处罚。
【原载2014年第3期《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
版》】
插图/送礼/春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