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国学(四)出于天性的亲情

2014-06-24敖宏铭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和悦周文王周武王

出于天性的亲情

敖宏铭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国家和善待他人。像古人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使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下面的三则国学素材,给我们讲了古人的孝道和亲情故事,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

孝亲“色难”

《论语·为政篇》中曾经记载子夏向孔子问“孝”一事。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说了一句很平实的话——“子女保持和悦的脸色是最难的。”孔子提出”色难“之后,接着反问学生:“有事要办时,年轻人代劳;有酒菜食物时,年长的人吃喝。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他的意思是:除了以具体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服务与奉养之外,不能忽略“和悦的脸色”。更重要的是,和颜悦色必须出于真心诚意。做到这一点,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将会源源不绝地展开,家庭生活的品质也会不断地提升。子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在交友与处世方面又怎能顺利成功呢?

素材解读:人与人相处久了,喜怒哀乐的情绪不加掩饰,容易流于任性。任性并非真诚,因为真诚的人除了忠于自己的内在感受之外,还有一份体贴与体谅别人的心思。面对父母时,想着他们的生养及教育之恩、扶持与鼓励之情,自己的脸色自然就会和悦了。物质上给父母享用,这是低层次的“孝”;而高层次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适用话题:感恩;孝心;体谅;敬重……

心中的牵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诗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即此诗为迎养其母而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素材解读: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古时的“出远门”,大概有游学、出仕、游历、游玩等。真要远游的时候,一定要让父母知道去处,以便保持联系,减少牵挂的心思。这种情形在今天已经不再构成问题,因为通讯设施的普遍化,使得“天涯若比邻”。现在父母最担心的,是子女去了一些不理想、不安全的地方。所以子女在外,一定要常报平安,不要让父母心中惦念。

适用话题:母爱;离别;牵挂;亲情的可贵……

孝治天下

我国古代的周朝倡导以“孝”治天下。周文王对他的父亲王季非常孝顺,他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都要去给父亲问安,看到父亲身体很好,他内心很欢喜;看到父亲身体不适,他就觉得很难过。父亲每天三餐的食物,他都要亲自去查看,看看温度是否适中,唯恐太热了烫着了,太冷了吃不下去。周文王是真正做到了“晨则省,昏则定”。

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继承了父亲的德行跟志向。当父亲生病的时候,周武王每天陪伴在侧,连帽子都不解下来,一直这样侍奉父亲。父亲一餐不吃,他也吃不下;父亲吃了一餐,他就陪父亲吃一餐。如此陪伴了父亲十二天,父亲的病就好起来了。周武王的这份孝心,让父亲非常的宽慰。

当君王能如是做时,他的人民会怎样呢?君王做出孝道的表率,就会触动人民这一份本善之心。

素材解读:一个家族能这样尽孝,就带动了一个国家的孝道。《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个家庭都仁德,则一个国家就能兴起仁德的社会风气。以古鉴今,我们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分子,如果每个分子都能严于律己,守德慎行,就会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适用话题:言传不如身教;传承;德行的力量……

猜你喜欢

和悦周文王周武王
《和悦》
武王伐纣
成都龍泉驛北周文王碑及宇文泰治蜀之道
讲诚信到极致的炎黄先祖
讲诚信到极致的炎黄先祖
构建“和悦”课堂,彰显小学数学魅力
奴隶倒戈
周文王即位另有隐情?
周文王即位另有隐情?
家校和育携手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