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慢与不慢之间

2014-06-24雪小禅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长河彼岸呼气

雪小禅

写作是什么?有很多人问过我,而我也问过我自己,它到底是什么?

是简单的书写么?是黑字落到白纸上么?还是想表现出内心的一部分?

在众多对写作的论述中,独喜贾平凹说的以下这段话:写作就像人呼气,慢慢地呼,呼得越长久越好,一有吭哧声就坏了。节奏控制好了,就能沉着,一沉就稳,把每一句每一字放在合宜的地位——会骑自行车的人都骑得慢,会拉二胡的弓子运行得沉——这时的写作就越发灵感顿生,能体会到得意和欢乐,否则就像纸糊的窗子在风中破了,烂声响,写得难受,也写不下去。当然,沉稳需要内功,一个人的身体不好,不可能呼气缓长……

最初,可能写作是兴趣,是抒发。是把不能说出来的事情借笔端表达出来……是日记么?或许,只要写出来,心里不憋了不闷了就好了。根本没有想到发表,就一直写一直写……蓝色的信笺上淡淡泪痕。那时还有强烈的火气,笔下的划痕都是重的。

慢慢地,从写作文到了写作。写作文是时间地点人物,但写作是一条长河,缓慢地流着,要从此岸到彼岸。文字是,笔是。就这样一下一下划着啊,也许能到对岸,也许不能到。可是,真是不重要。关键是这一路写来,看到许多瑰丽的散淡的落寞的艳灿的风景。而且是一个人。

写作其实是很耗神的一件事情。伏案的时候,只有自己陪着自己。热闹了不行,繁杂了不行。要有必要的孤独——写作是一个人的啸歌,独自眠餐独自行。极少有两个人合写的文字,即使合写,也有主笔,另外他人,只是修改或提了意见而已。这私密到极致的事情,必须私密下去。

开始的时候,或许笔是清丽的,亦或许很燥,像猛火煲汤,一下子扑出来,得不到真味。写到最后,得了真传。中国画是似与不似之间,而写作,是慢与不慢之间。欲速不达,不到境界,不能轻易就把所有佐料全放了,放上了,也不是那个味道。什么时候放什么,全有讲究。最美的写作不是呻吟,不是一味抒写疼痛,而是享受写作的美妙——人在文字缠绵的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唱戏,分不出台上台下。

“艺术都是病态的。”写作可以上瘾。一个字一个字铺排下去,像自己的小卒,而你是那个统帅者,安营扎寨,把心里蓄谋已久的东西给这些文字按上。很快,它们就散发出一种属于你自己的独特气息。多好!上了瘾的东西是很难戒掉的,归根到底,写作还是让人上瘾的东西——哪怕没有读者。

见过一个没有名气的作家,他写了东西就放在自己的博客上,也没有几个人关注,也没有几个人阅读。可是,他的文字真好,干净清澈——当然也不可能发表,他有绝世的凄凉。有时候深夜待在他的博客里,那里有安静的贞烈,不与世人争艳的清凉。没有虚荣,没有做作,却端的都是平常心、好文字。只有真正静下心来,不想着拿文字去赢得什么时,才会有真正的好文字。所以,越到后来,写作更像是一种修行了。

看过季羡林写过的一句话,他在90多岁仍然笔耕不辍。“写作能使自己心里平静,如果有一天我没能读写文章,清夜自思,便感内疚,认为是白白浪费了一天……”

虽不至于和季老先生如此这般认为虚度了时光,可是,如果一段时间一字不着,就觉得少了什么,失了什么……茫茫然的,心里空落落的——再多的甜蜜和物质的富饶也不能阻挠来势汹汹的侵略,文字,它们形成了方阵,形成了洪水,刹那之间就可以席卷我。

更多的意义在于——在遍体鳞伤之际,在心里布满伤口的时候,文字,救命的文字,以最温存又最凌厉最跋扈的样子翩然而来。在此时,在此刻,它是恩人一般,及时出现在已经空空寂寂的心里。如果此时没有它,如果此时不是写作,也许那浩荡的长风早就吹得狼烟四起,而你独在旷野,是绝世的清凉与孤独。

它来了,那焦虑的心似春水绿了,又绿了。风向都变了,一点点吹向了彼岸。写作,在最幽微的时候,可以搭救那遇险的心,让暴烈和邪恶都放慢脚步,让心里的温暖再次一点点散发出来,像那淤泥中的莲花,在黑暗中绽放。

[怦然心动]

写作,对于个人的意义来说,是抒发心灵的需要,正如作者所言,“写作是一个人的啸歌”,他可以在文字里抒发对生活的所感所悟,可能欢乐,可能惆怅;也可以热烈,或是恬淡;写作只和精神有关,却与功利物质无缘。而写作一旦与心灵扯上关系,慢,便成了它的特色——文字像一条长河,缓慢地流着,从此岸到彼岸。

当心灵慢下来时,写作便成了一种需要,一种享受。

【文题延伸】爱上文字、写作的快乐、让心灵慢下来……(平子)

猜你喜欢

长河彼岸呼气
日落长河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彼岸
长河上游清流梦
幸福不在彼岸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叶云岳:半生筑起创新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