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综合题分析的三项原则

2014-06-24姜家余

地理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定性概况定量

姜家余

一、定性概况与定量表述原则

定性概况与定量表述即是对问题分析、归纳和结论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目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所缺乏的。综合题在分析或简述或说明某种地理要素的特点、特征时,都要定性概况与定量表述。

例Ⅰ:(2011年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左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1右为甲城市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 600毫米以上),5~10月降水较丰富(为雨季),11月到次年4月降水较少(为干季)。(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海拔低于200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解析:第(1)小题的“气候特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由右图可知,气温全年高温、季节变化小,这是定性概况;最低约为20℃、最高约为30℃,这是定量表述。降水全年降水量较大,分为干、湿两季,这是定性概况。全年降水量约为1 600毫米,11月到次年4月降水较少,都在50毫米以下,5到10月降水较多,尤其是7、8月份,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这是定量表述。第(2)小题的“地形特征”,包括地形和地势两方面。地形由左图可知,该地区是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地区,是恒河三角洲,故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是定性概况;从等高线数值看,该地区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低平,这是定量表述。地势一方面从河流的流向可分析判断出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这是定性概况;另一方面,从等高线数值看,该地区北(西北)部海拔在300米以上,而南(东南)部海拔在200米以下,这是定量表述。本例中两个题目难度都不大,属于常规分析题,但学生“眼高手低”,不懂得从“定性概况与定量表述”两方面加以分析,往往只有定性概况,未有定量表述,只有结论没有依据,作答不够充分,因此造成失分或得分不高。

二、整体性把握原则

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它各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则即是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用于分析和解答地理高考综合题。

例Ⅱ:(2009年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答案:(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2)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解析:某河流的水文特征是该地区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具体表现。第(1)题中A河流的水文特征,涉及该地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多个地理要素。由经纬网可知该地区是我国东北某局部区域,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由于气温在0℃以下,降雪积累而不融化,待到来年的春天气温回升时再融化补给河流,所以河流具有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等特点。植被上,东北是我国天然林分布最广、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少的地区,故河流含沙量较小。第(2)小题:农业生产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整体。“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即说明“西北部与东南部”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地理要素的差异,因为它们具有整体性。通过图示区域的等高线和河流分布可分析得出:地形西北部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故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而东南部海拔在200~600米,等高线较为密集,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层较薄。水源上西北部有河流,灌溉条件较好。气候都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综合分析得出西北部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地理环境整体性不仅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还包括人文地理环境整体性。因为组成人文地理环境的人口、交通、城市、工业、农业、技术、政策等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在高考综合题中常见分析或简述某地工业、农业或城市等区位条件,也要运用整体性原则,从人口、劳力、交通、城市、工业、农业、技术、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

三、规律掌握与因材料而宜原则

这里所指规律即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劳力、市场、交通、技术、政策、资金以及工业、农业等;评价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时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评价。但这些规律不能让学生误以为是分析、解答高考综合题的程式化、模式化,学生更不能刻意遵循固定的答题模式而忽视题目设计的本意,应因题、因地、因设问、因情境、因材料而宜。

例Ⅲ:(2013年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3)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 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答案:地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

解析:由图中提供信息可知轮台位于天山的南麓、塔里木盆地的北缘,附近有河流。又因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盆地内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基于以上分析出气候: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地形:地处高山山麓洪积扇或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土壤肥沃;水源: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水源宝贵等。若学生答案是: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力、灌溉水源充足等,只是简单套用自然条件中的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或社会经济条件中的劳力、技术、市场、交通、政策等去回答问题,显然是程式化或模式化的答题,没有具体分析轮台所在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这样学生虽然掌握了规律,但不会应变,不能因题、因地、因情境、因材料而宜,难以取得高分。

一、定性概况与定量表述原则

定性概况与定量表述即是对问题分析、归纳和结论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目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所缺乏的。综合题在分析或简述或说明某种地理要素的特点、特征时,都要定性概况与定量表述。

例Ⅰ:(2011年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左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1右为甲城市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 600毫米以上),5~10月降水较丰富(为雨季),11月到次年4月降水较少(为干季)。(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海拔低于200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解析:第(1)小题的“气候特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由右图可知,气温全年高温、季节变化小,这是定性概况;最低约为20℃、最高约为30℃,这是定量表述。降水全年降水量较大,分为干、湿两季,这是定性概况。全年降水量约为1 600毫米,11月到次年4月降水较少,都在50毫米以下,5到10月降水较多,尤其是7、8月份,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这是定量表述。第(2)小题的“地形特征”,包括地形和地势两方面。地形由左图可知,该地区是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地区,是恒河三角洲,故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是定性概况;从等高线数值看,该地区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低平,这是定量表述。地势一方面从河流的流向可分析判断出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这是定性概况;另一方面,从等高线数值看,该地区北(西北)部海拔在300米以上,而南(东南)部海拔在200米以下,这是定量表述。本例中两个题目难度都不大,属于常规分析题,但学生“眼高手低”,不懂得从“定性概况与定量表述”两方面加以分析,往往只有定性概况,未有定量表述,只有结论没有依据,作答不够充分,因此造成失分或得分不高。

二、整体性把握原则

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它各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则即是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用于分析和解答地理高考综合题。

例Ⅱ:(2009年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答案:(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2)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解析:某河流的水文特征是该地区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具体表现。第(1)题中A河流的水文特征,涉及该地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多个地理要素。由经纬网可知该地区是我国东北某局部区域,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由于气温在0℃以下,降雪积累而不融化,待到来年的春天气温回升时再融化补给河流,所以河流具有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等特点。植被上,东北是我国天然林分布最广、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少的地区,故河流含沙量较小。第(2)小题:农业生产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整体。“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即说明“西北部与东南部”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地理要素的差异,因为它们具有整体性。通过图示区域的等高线和河流分布可分析得出:地形西北部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故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而东南部海拔在200~600米,等高线较为密集,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层较薄。水源上西北部有河流,灌溉条件较好。气候都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综合分析得出西北部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地理环境整体性不仅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还包括人文地理环境整体性。因为组成人文地理环境的人口、交通、城市、工业、农业、技术、政策等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在高考综合题中常见分析或简述某地工业、农业或城市等区位条件,也要运用整体性原则,从人口、劳力、交通、城市、工业、农业、技术、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

三、规律掌握与因材料而宜原则

这里所指规律即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劳力、市场、交通、技术、政策、资金以及工业、农业等;评价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时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评价。但这些规律不能让学生误以为是分析、解答高考综合题的程式化、模式化,学生更不能刻意遵循固定的答题模式而忽视题目设计的本意,应因题、因地、因设问、因情境、因材料而宜。

例Ⅲ:(2013年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3)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 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答案:地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

解析:由图中提供信息可知轮台位于天山的南麓、塔里木盆地的北缘,附近有河流。又因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盆地内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基于以上分析出气候: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地形:地处高山山麓洪积扇或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土壤肥沃;水源: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水源宝贵等。若学生答案是: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力、灌溉水源充足等,只是简单套用自然条件中的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或社会经济条件中的劳力、技术、市场、交通、政策等去回答问题,显然是程式化或模式化的答题,没有具体分析轮台所在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这样学生虽然掌握了规律,但不会应变,不能因题、因地、因情境、因材料而宜,难以取得高分。

一、定性概况与定量表述原则

定性概况与定量表述即是对问题分析、归纳和结论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目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所缺乏的。综合题在分析或简述或说明某种地理要素的特点、特征时,都要定性概况与定量表述。

例Ⅰ:(2011年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左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1右为甲城市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 600毫米以上),5~10月降水较丰富(为雨季),11月到次年4月降水较少(为干季)。(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海拔低于200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解析:第(1)小题的“气候特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由右图可知,气温全年高温、季节变化小,这是定性概况;最低约为20℃、最高约为30℃,这是定量表述。降水全年降水量较大,分为干、湿两季,这是定性概况。全年降水量约为1 600毫米,11月到次年4月降水较少,都在50毫米以下,5到10月降水较多,尤其是7、8月份,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这是定量表述。第(2)小题的“地形特征”,包括地形和地势两方面。地形由左图可知,该地区是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地区,是恒河三角洲,故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是定性概况;从等高线数值看,该地区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低平,这是定量表述。地势一方面从河流的流向可分析判断出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这是定性概况;另一方面,从等高线数值看,该地区北(西北)部海拔在300米以上,而南(东南)部海拔在200米以下,这是定量表述。本例中两个题目难度都不大,属于常规分析题,但学生“眼高手低”,不懂得从“定性概况与定量表述”两方面加以分析,往往只有定性概况,未有定量表述,只有结论没有依据,作答不够充分,因此造成失分或得分不高。

二、整体性把握原则

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它各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则即是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用于分析和解答地理高考综合题。

例Ⅱ:(2009年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答案:(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2)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解析:某河流的水文特征是该地区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具体表现。第(1)题中A河流的水文特征,涉及该地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多个地理要素。由经纬网可知该地区是我国东北某局部区域,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由于气温在0℃以下,降雪积累而不融化,待到来年的春天气温回升时再融化补给河流,所以河流具有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等特点。植被上,东北是我国天然林分布最广、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少的地区,故河流含沙量较小。第(2)小题:农业生产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整体。“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即说明“西北部与东南部”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地理要素的差异,因为它们具有整体性。通过图示区域的等高线和河流分布可分析得出:地形西北部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故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而东南部海拔在200~600米,等高线较为密集,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层较薄。水源上西北部有河流,灌溉条件较好。气候都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综合分析得出西北部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地理环境整体性不仅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还包括人文地理环境整体性。因为组成人文地理环境的人口、交通、城市、工业、农业、技术、政策等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在高考综合题中常见分析或简述某地工业、农业或城市等区位条件,也要运用整体性原则,从人口、劳力、交通、城市、工业、农业、技术、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

三、规律掌握与因材料而宜原则

这里所指规律即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劳力、市场、交通、技术、政策、资金以及工业、农业等;评价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时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评价。但这些规律不能让学生误以为是分析、解答高考综合题的程式化、模式化,学生更不能刻意遵循固定的答题模式而忽视题目设计的本意,应因题、因地、因设问、因情境、因材料而宜。

例Ⅲ:(2013年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3)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 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答案:地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

解析:由图中提供信息可知轮台位于天山的南麓、塔里木盆地的北缘,附近有河流。又因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盆地内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基于以上分析出气候: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地形:地处高山山麓洪积扇或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土壤肥沃;水源: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水源宝贵等。若学生答案是: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力、灌溉水源充足等,只是简单套用自然条件中的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或社会经济条件中的劳力、技术、市场、交通、政策等去回答问题,显然是程式化或模式化的答题,没有具体分析轮台所在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这样学生虽然掌握了规律,但不会应变,不能因题、因地、因情境、因材料而宜,难以取得高分。

猜你喜欢

定性概况定量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二维不可压磁微极流体方程组的整体适定性和爆破准则
抢眼披风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形成初步定量思维。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