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2014-06-24邹秋萍周琳
邹秋萍+周琳
[摘 要] 国际理解学科渗透教育是以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和视野。国际理解是对异文化的认知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小学英语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其课程本身就传递着外语国家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等文化内容。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美国中小学的国际教育实践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基于美国两例教学实例的分析,试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国际理解;学科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2-0117-03
国际理解教育在小学阶段一般不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而是通过文化现象透视政治和经济根源,按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过程选择内容,形成文化主线贯穿的逻辑体[1]。小学阶段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观念是多元、人本和责任。要求学生了解多元的差异文化,培养文化的自豪感和尊严。国际理解学科渗透教育以文化为主线,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都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因此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可行性。以国际理解教育中异文化认知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的外语学习,为迅速提高外语水平和对外交流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对异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必然有助于学生对于外语的掌握和适当运用[2]。所以,不论是扩宽“国际理解视野”,还是提高学生的异文化认知能力,国际理解教育在英语学科中的渗透都十分必要。
1 小学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现状
1.1 小学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分两个阶段,前期是借鉴和探索阶段,后期是本土化学科与国际理解教育的融合阶段。截至2013年,中国知网上关于英语学科的国际理解教育有13篇文章,仅有一篇是融入教学,且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地区普遍在一线城市。在实践中,课堂教学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简单的文化介绍,使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二是教师不重视此部分课程内容,侧重于语言教学,一味地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三是教师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往往忽视国际理解教育,忽略了培养学生开放、平等、尊重、宽容、谨慎的国际理解态度。从宏观方面,相比美、英、日、韩等国家,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缺乏本土创新。从微观方面,在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实践中,我国也处于探索阶段,只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有实践基地。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十分必要。
1.2 小学英语课堂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可行性
中小学国际教育指向学生介绍其他国家地区的不同历史、文化和一些国际问题,向学生传授其他国家的语言,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及对其他国家、种族人民的尊重与理解[3]。小学英语是我国小学生接触外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媒介,小学英语课堂暗含大量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契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教材的编写也凸显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理念。如人教版PEP在三年级My food、五年级Cooking中讲解了中西方饮食,提到了西方文化产物如汉堡和水果沙拉等。三年级加拿大庆祝新年、四年级万圣节介绍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行为。但是教师在目标定位、教材理解和课堂教学中把国际理解教育边缘化,以下教学实例供一线教师参考。
2 美国教学课堂案例分析
美国经济界研究表明,世界购买力和 95%的消费者在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4]。美国学生将进入一个高度竞争的国际市场,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知识是未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3]。因此,美国颁布了《外语学习标准:为 21 世纪做准备》,将培养具有国际理解能力的学生纳入正式的教育目标,在外语学科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向标,教学案例在实施过程中均以“5C”标准为依据,即:Communication(沟通)、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和 Communities(社区)。
其中,Communication的标准为:要求学习者参与到对话中,传递和获取信息、表达情感和交换意见(The Interpersonal Mode);要求学习者能理解和诠释不同主题的书面和口头用语(The Interpretive Mode);要求学习者能向读者和听众演示和呈现信息、观点和概念(The Presentational Mode)。
Cultures的标准为:要求学生能陈述practices与perspectives之间的关系(文化行为与文化理念);要求学习者能陈述Products与Perspectives之间的关系(文化产物与文化理念)。
Connections的标准为:要求学习者能通过学习其他语言扩宽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求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其他语言获取信息,并感知和认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和不同的观点。
Comparisons的标准为:要求学习者通过比较目的语和其他语言的异同,探究语言的本质;要求学习者对比目的语与所学语言的文化,理解文化差异。
Communities的标准为:要求学习者能在学校及校外的社区运用所学语言;要求学习者出于个人兴趣或提高自己而学习运用所学语言,为终身学习者做准备。
以下案例来自于美国《21 世纪外语学习标准》附录部分提供的外语课堂学习方案。
案例一: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日历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简析。美国West Hartford八年级学生在Ms.Chen汉语学习班学习中国日历的内容。
2)教学目标:(1)Interpretive Communication,学生理解用目标语介绍的关于中国日历的故事阅读文本;(2) Products of Culture,学生阅读和讨论作为文化产物的日历;(3)Culture Comparisons, 学生对比中美日历的异同,比较其背后的文化。
3)教学过程。分发给学生关于中国十二生肖来历的故事卡片,教师用目标语讲解卡片。故事教学完成后开展十二生肖讲故事比赛,要求学生用中文回忆复述其故事。之后探讨日历在本民族和其他文化中的重要性,学生讨论中美日历异同并用汉语为自己家里制作中国日历,日历中可以是家人生日、家庭纪念日、学校活动日和其他重要事件日期[5]。
案例二:美国二外西班牙语课堂的新闻播报
1)教学内容简析。美国Williamston 高中八年级学生第二外语西班牙语课堂,教师设计了用西班牙语进行新闻播报的活动。
2)教学目标:(1)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本族语进行新闻撰写和构思;(2)Presentational Communication,学生能用目的语西班牙语进行新闻播报;(3)Practice of Culture,学生能以批判性的视角呈现出新闻事件背后的文化;(4)Furthing Connections,学生能够将不同的新闻话题进行对比分析;(5)School and Community,学生能用西班牙语在课堂上进行交际;(6)Life-long Learning,学生能够对新闻事件形成自己的见解。
3)教学过程。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西班牙语进行新闻事件构思和撰写,写完以现场直播的形式进行15~20分钟的陈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新闻播报的内容题材,既可以是新闻事件的报道,又可以是天气预报、体育赛事或文娱新闻。这些新闻的题材来源可以是西班牙当地,也可以是美国或其他国家地区[5]。
3 美国课堂案例对我国小学外语教学渗透 国际理解教育的启示
3.1 国际理解教育应明确定位,贯穿教学始终
以上教学实例基于美国“5C”标准进行设计,依据这5个维度形成围绕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的编织型外语课堂。课堂教学目标与5个维度层层相扣,将国际理解教育定位在文化交流、比较和沟通中。从案例一可以看出,第二、三个教学目标侧重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文化异同。案例二的教学目标有两个涉及文化和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其学科自身教学目标和国际理解教育的切入融为一体。如案例一,教师牢牢把握汉字识记和日历文化等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进行美国与中国日历的对比,提高学生的异文化能力。
这对我国教师是个有意义的借鉴,在优秀教案设计中教师往往看重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甚少提及。朗文材料有一篇Inventions Make Our World Smaller的阅读,也有关于日历的发明,教师仅仅要求学生熟记新单词,用思维导图归纳故事信息,回答日历的发明与哪个国家有关。对于一年有12月份背后的文化来源和价值观等只字未提。虽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多元化,材料也很丰富,但教案设计中很少看到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教师可以参照美国案例,将其有机的纳入教案中,有意识的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3.2 挖掘教材,寻找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契合点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要想在教学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在没有偏离教材内容的前提下适当拓展。如上述案例一,美国教材仅是关于中国日历的介绍和月份年月的文化知识,但教师以文化为主线,用单词卡片进行十二生肖的补充,抓住中国日历的文化核心,让学生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背后的文化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中国文化。同时比较中美日历的异同,加深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
我国英语教材中也有许多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契合点。以人教版PEP为例,教材展示了主要英语国家的标志物,如美国自由女神像、英国大本钟等,教师应挖掘这些产物背后的文化,增长学生对其他国家的认知经验,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同时可以将中外文化进行对比,如教材中出现的特色标志物如长城、天坛,可以与外国标志物进行比较。不仅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也能使其更宽容的接受外国的文化。这正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国际视野”,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
3.3 创设情境,凸显国际理解教育理念
学科教学与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应该融合,而非生硬拼凑。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案例二中,教师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创设新闻直播间的现场播报情境,不仅能让学生踊跃参与,同时引导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探究所播报事件背后的原因,在西班牙语学习过程中增进了对不同国家的理解。该案例可以应用到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如六年级上册“Birthday Parties around the World”介绍了中国、俄罗斯、阿根廷、丹麦4个国家庆祝生日的方式,可以创设情境以新闻播报的方式进行介绍,凸显国际理解教育理念,让学生感知文化差异。国际理解教育不仅是对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适时的传递给学生积极的人生信念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如在学习英语单词water时,教师可以带瓶水,采用海伦凯勒的老师沙文老师那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触实物水,这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把海伦凯勒学习water的故事讲给学生,通过学习外国名人轶事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正如Cook所说,“从马利诺夫斯基到韩礼德、乔姆斯基都说过,交流只是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功能,学习外语并不仅仅是要学习者会使用另一种语言与人交谈,而是在各方面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心智”[6]。美国教学实例把国际理解教育定位在教学目标之中,以教材为依托,用单词卡片和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对比目的语国家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尊重、理解、包容的心态。小学英语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学科之一,语言和知识的学习中十分重要,但学习语言不是复制语言,学习英语单词并不是死记硬背,学生更应该在学习中学会成长,健全的心智和包容的心态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远美,李晶.北京市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4):50-51.
[2]洪文梅.谈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外语教学改革[J].甘肃高师学报,2007,(3):108-109.
[3]侯 威.美国中小学的国际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6 ,(8):6-9.
[4]Anthony Jackson.Preparing Urban Youths to Succeed in the Interconnected World of the 21st Century[J].PhiDelta Kappan, 2004,(11):210- 212.
[5]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M].Kansas,USA:Allen Press Inc,1999.
[6]V Cook.The Goal of ELT:Reproducing Native-speakers or Promoting Multicompetence among Second Language Users[C]//In J Cummins Davison(Eds).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New York:Spinger,2007:23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