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雨掌上医生毕磊:一个慢公司的生存之道

2014-06-24宁咏微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4年1期
关键词:春雨医疗医生

宁咏微

2013年10月26日,春雨掌上医生春雨4.0版本全新上线,而在此之前,春雨已经发布了首个地方版本青岛版,图谋商业化。

“原来春雨掌上医生马上就快两岁了。”这是春雨天下的副总裁毕磊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发出的感慨。

在此之前,他自己都忘了这个时间点,因为最近一直忙着春雨地方版的推广及合作相关的事情,对于这些“小事”,已经来不及注意了。

不过,春雨掌上医生4.0版本仍是春雨的小伙伴们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在这个新版本中,春雨对数据进行格式化和算法整合,推出“医疗智能问答搜索系统”,而算法整合背后,是春雨两年来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数据。

可以说,春雨是一家慢公司,成立两年,两轮融资,平均每半年一个新版本,团队40人左右,始终在移动医疗领域深挖。

“移动互联网的创业项目死得很快,扛过两年很难。但经过两年的发展,春雨的目标却越来越明确,就是要做健康入口。”毕磊的信心,来自两年来的用户和数据积累,以及移动医疗的高门槛。春雨掌上医生作为最早的移动医疗APP,已经落了第二名很大一截。

但毕磊现在也觉得,是加快发展步伐的时候了。目前春雨掌上医生的多个地方版本的推广都已提上日程,怎样与可穿戴设备结合也是春雨在思考的问题。不出意外,新一轮融资在明年也会按部就班地展开。

数据积累的长尾效应

如果说这两年来所做的事中最让春雨骄傲的,毕磊的答案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数据以及始终为用户服务的产品设计理念。

前文提到的“医疗智能问答搜索系统”,是基于春雨平台上数百万个真实的健康问答案例所做的智能系统。用户提问之后,系统会智能匹配与症状相关的健康数据,提供包括可能患有的疾病概率、执业医生提供的相关科普文章、应做的检查、参考治疗方案等数据。

据介绍,春雨所有展示的结果通过智能算法提取医患问答而计算出来的结果,而非普通搜索引擎仅是根据关键词检索出来的网页链接。“我们每一个智能结果都是可以查证的,而且都是由专业医生回复的,数据价值非常大。”毕磊不无自信地说,“春雨的数据是最权威的。”

这些数据带来的长尾效应也正在逐步显现。毕磊表示,已经有多家可穿戴设备厂商与春雨接触,希望接入春雨的数据,合力研发能广泛应用的便携式硬件设备。

“医疗是最能够广泛应用可穿戴设备的领域。”毕磊解释,目前可穿戴设备提供的拍照、录音、视频等功效,仍然算是手机等设备功能的延伸,并没有起到革命性的作用。而如果便携式设备能应用到医疗领域,则会产生巨大价值。

“在人们会随身携带这些设备的时候,会产生大量数据,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做进一步分析,价值非常大。”毕磊假设,如果一个设备能测出病人何时会发病,从而提醒病人按时吃药,那会是可穿戴设备一个巨大的进步。

毕磊同时也提到,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春雨不会自己生产硬件。“从研发到渠道销售,自己做硬件的成本太高,而春雨的定位是一个轻公司,只做好移动医疗就行了,我们最希望的就是做好对用户的服务。”

说到以用户为核心,这是春雨一直在做的事情。从加快医生回复速度,到简化设计理念,都体现了春雨的努力。

“无论是传统的医疗行业,还是目前线上医疗网站,包括百度的医疗搜索,他们所服务的对象都是药企和医院,最普通的用户一直被忽视。”毕磊说到,“用户的需求其实很好满足,提供好的建议、看好病就行了。”春雨目前在做的,就是让医生回答用户的提问,满足用户需求。“我们相信,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今后面向他们收费也会很顺畅,因为我们给用户提供了真正的价值。”

每一块都是生意,但不能都做

谈及未来的发展,毕磊表示不会把春雨掌上医生这个产品做得过于庞大,移动互联网的生存理念从来都是“小而美”,门户时代的“大而全”已经不行了。

“现在医疗行业转型的最大难点就在于产业链太长,既有前端的导诊、导号,又有后续的入院、体检等。他们每一样都不想放弃,因此每一样都做不好。”毕磊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但不是每一块生意都必须要做。

回归到移动互联网,毕磊认为产品设计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注,并且要抓住用户的核心需求点。把一个产品做深,进而在这个领域产生核心竞争力,这是春雨这两年摸索出来的移动互联网生存法则。

目前,春雨涉及的范围有问诊、病症自查、新闻资讯,涉及18个科室。而在最新推出的青岛版本中,预约挂号功能也已上线。“每一块都是生意,但不能都做。我们希望坚持做好健康入口,挂号已经够了,再往下不会涉及。”

对于百度等巨头的竞争,毕磊则笑着表示不会怕。“大公司的理念还是为医院和药企服务,我们是最早做移动医疗的,为用户服务,现在每天解决超过2万个问题,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线上咨询平台。春雨做了一直没有人做的事情,并且会坚持做下去。”

船小好调头,春雨避开了传统互联网巨头们擅长的领域,切入了门槛较高的移动医疗。正如毕磊所说,春雨不奢望做成像小米一样市值百亿的公司,只希望能做到十亿美元的规模,却能盘活百亿甚至千亿的产业链。

春雨的付费模式分为在线咨询付费和电话咨询付费两个部分。在线咨询的费用按回复的时间分为6元、12元和25元三档,价格越高,得到答复的时间就会越短。电话咨询则是按分钟收费,价格会更高一些,这种方式被春雨天下的副总裁毕磊称为“双向撮合交易”。

为了激励医生去回答问题,在不同时段,春雨每天会发放2000个“免费号”供用户咨询,这部分钱都是由春雨埋单的。这部分开支也是目前团队运营成本中较大的一块,按照最低收费标准,每月花在这部分的运营成本大约有18万元。“让用户付费需要一个过程,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用户付费体验的渠道还不够开放,有人嫌麻烦没有支付账号。医患双方也没有达到一定的信任度,这也与中国长期存在的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关。未来我们希望更多的用户付给医生钱去获得个性化的服务。”

目前,除了游戏类App外,大多数的App支付比率只在3%左右,虽然目前用户在春雨上的支付比率能够达到5%,已高于普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但还是很少。从这个数字里也可以看出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付费意愿其实还有待培养。

“中国式”医疗App

对春雨来说,除了要解决用户付费问题外,最大的挑战还有成本管理与拓展的矛盾问题。一方面,要控制运营成本就要限制一定的问题量;另一方面要扩大影响力需要大量互动问题的支撑,在用户的付费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阶段,显然,这是春雨掌上医生发展的又一个障碍。

虽然春雨掌上医生目前尚未盈利,但在2012年他们得到了B轮融资。毕磊说:“在医疗领域不能走得太快,宁可慢一点也要稳步成长。”目前,春雨的创业团队有1000个医生,线下还有5000个医生作为储备。用户的发展,用户付费习惯的进一步养成,对运营成本的考量,找到清晰的商业方向,这些都是制约春雨掌上医生未来发展的原因。

春雨的创始人张锐曾在多个媒体场合表示,移动健康领域的一个局限是,各种化验、检查没法做。正是由于这种局限性,医疗App应用目前能做的主要有四个板块:第一,人体数据采集;第二,人体健康、健身相关的辅助程序;第三,不需要大量的诊疗手段和数据的医疗咨询;第四,病人出院后的随诊、随访,包括病情的调查与远程检测。

目前,春雨作为连接医生和用户的管道,拥有大量包括用户与医生的问答在内的相关数据,这些都直接体现了用户的需求,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谈到未来的商业方向,春雨以后要做的不是与医生分成,而是与各大药商、药厂合作,或者利用LBS(定位服务)进行一些个性化的推荐。“我们会从数据角度来做数据营销,怎么让这些数据产生价值是我们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定位O2O,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移动互联结合起来,让App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在目前使用春雨的用户中,南方人要多于北方人,多为年龄段在20~30岁的年轻人,其中女性又比男性要多。春雨主推的是妇科和儿科,一些健康管理类和育儿类的公司也希望能跟春雨合作。在内容方面,除了用户在移动端的提问数据外,春雨与新浪Ask、腾讯搜搜问问也有合作,并将它们平台上的一些有价值的医疗问题导入了春雨平台。

美国的移动医疗应用HealthTap去年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融资。它的模式是医生在线回答问题,用户通过电话或信息联系医生,进行预约服务。它的盈利点是向医生收取费用,帮助医生建立良好的网上声誉和扩展业务。这样的综合移动医疗服务,其实就是网上导诊。但基于中国的医疗体系,毕磊说春雨目前还不适合这样做,“美国有很多个人诊所,美国人拥有家庭医生也是很普遍的事情,这样就使得医疗资源在美国更具有流动性。中美两国在医疗服务体系上还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导致了移动医疗必然,也必须要‘中国式。如果一味地参考国外App产品的原型,将他们的理念和模式移植到中国市场,这种克隆的App难免会水土不服”。 (编辑/晓勇)

猜你喜欢

春雨医疗医生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春雨
春雨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医疗服务Ⅱ个股表现
你擅长在脑海里列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