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暴力卡通形象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

2014-06-23宁红王亚琴邱亚伟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攻击性儿童

宁红 王亚琴 邱亚伟

摘要:

传统社会中,帮助儿童实现社会化进程的主要来源是家庭、学校及伙伴, 而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几乎从根本上打破了这种传统格局。随着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通过直观明了的视频材料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儿童的比例明显上升。具有对比强烈、色彩鲜明、纯度较高等特点的动画片更是受到儿童青睐,与此同时,关于其中的暴力内容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那么,动画片中卡通形象的暴力言行究竟对儿童心理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暴力卡通形象;攻击性;儿童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中国内地尤其是城市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犯罪率以及越轨行为的出现率不断上升,大多数人将其归结为孩子学业上的压力、社会治安环境的恶化和儿童交往对象的不当,极少有人注意到媒介暴力与儿童越轨行为间的关系。属于媒体内容之一的动画片具有对比强烈、色彩鲜明、纯度较高等特点,这些特点恰好满足儿童生理和思维发展的感官刺激,受到了儿童的大力追捧。动画片中的特技以及光和画面的表现力更增强了作品中暴力的震撼力,这种强大的震撼力甚至可以在观看者的心理上形成或强或弱的负面影响。然而,很多家长及老师认为少儿的卡通节目对孩子的影响是比较积极、正面的,但西方学者的研究早已表明,大量以暴力对付坏人、借维护正义之名行暴力血腥之实的卡通节目, 以及借暴力的英雄式描述来促销广告的暴力,远超过一般成人观看的电视片。近年来热播的国产动画片中,《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电击小子》等均含有很浓厚的暴力色彩,这些动画片中频繁出现打斗、焚烧、捆绑、屠杀等具有较强攻击性的情节和场景。试想,儿童在观看这些动画片的时候心理和生理无形之中受到了多大的影响!

二、卡通暴力和儿童攻击性的关系

关于卡通暴力和儿童攻击性的关系,Huesmann L.等人的一项从1977到1992年的纵向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过多接触媒体暴力可以预测其成年早期的攻击行为,并且对攻击性媒体角色的认同以及对暴力卡通形象的理想化认知也与其成年后的攻击性存在一定的关联。Anderson,C.A.等人以语义启动反应视为指标的研究,以及Bushman,B.J.和Geen对被试思维的内容分析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与非暴力材料相比,媒体暴力增强了与攻击性有关的思维的可得性。Anderson, Berkowitz等人发现短期接触暴力电影、电视、游戏和音乐等攻击性信息会提高个体的生理和语言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观念和攻击性情绪体验。然而,也有与此相矛盾的观点,Mark Griffiths对攻击性媒介提高个体攻击性的结论提出质疑,指出,已有关于攻击性媒介影响的研究大都存在研究方法的问题,研究者之所以得出儿童观看暴力动画片后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结论,源于这些研究者是用了特定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者对攻击性媒体是否提高个体攻击性的问题,大量的研究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最终,2000年7月,美国心理学会、医学会等六大专业团体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声明指出“目前,已有1000多个研究以压倒性的优势指出,在一些儿童身上确实存在媒体暴力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有了这个声明,但是对于暴力媒体的研究仍然没有停止。

三、前人研究的局限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根据以往的研究者对媒体暴力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性研究,我们很容易发现,绝大多数研究要么是基于媒体暴力这个广泛的概念,要么是动画或电子游戏这个子概念的影响,并没有学者将动画与真人暴力视频进行差别性研究,也没有从外显攻击性行为和内隐攻击性两个方面去探究动画与真人形象之间的差异。

动画和真人暴力对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的比较性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应用中,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将媒体暴力中的动画视频和真人视频分开研究,结合儿童的生理发展特点,进一步细化媒体暴力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对今后开展媒体暴力的研究提供一些更详细的信息。在实际应用方面,可通过对比研究,引起国家对动画片和真人视频分级限制的重视。

四、结语

在卡通暴力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实行动画片分级制度,是减少对未成人不良影响的最好途径。在动漫较为发达的国家,譬如日本和韩国,早已实行了动画片分级制。像《蜡笔小新》这样的动画片,在日本就属于限制级,12岁以下儿童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观看,但在我国,这样品动画片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观看。2013年4月6日,因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情节,江苏两个孩子被同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这样血淋淋的事实向社会敲响了警钟,对于儿童所观看动画片进行分级限制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任频捷.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性倾向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2002(39)

[2]肖伟,宗传玉.浅谈动画片对儿童成长的影响[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

[3]夏旭光,王海华.暴力动画片对儿童的影响[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21)

[4]Anderson, CA, Berkowitz, L., Donnerstein, E., Huesmann, RL, Johnson, J., Linz, D., Mark Griffiths.Violent video games and aggress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1999, 4(2): 203-212

[5]Malamuth, N.,& Wartella , E. The influence of media violence on youth .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03,4: 81-110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猜你喜欢

攻击性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留守高职生的控制欲、攻击性和焦虑、抑郁的关系调查研究
留守儿童
中职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