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生态 促丰都经济发展

2014-06-23万文杰

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丰都旅游生态

万文杰

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加速县域跨越式发展步伐,“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丰都位于重庆地理中心、三峡库区腹地,处于“一圈”和“两翼”的重要接合部,是承接“一圈”、联动“两翼”的重要节点。幅员2901平方公里、辖23镇、5个乡、2个街道,下设53个居委会、277个村委会,总人口84.29万人。丰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夏为梁州属地,周为雍州所辖,春秋战国时期为巴国属地,曾建“巴子别都”。建县设治亦有2000年历史。境内有独特文化资源“鬼城名山”、世界级地质奇观雪玉洞、原生态自然风光南天湖、龙峡河谷景观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既有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湿地,又有山地草场、峡谷溶洞,还有风貌保持较为完整的乡土风情。近几年,又相继发现大量古代文化遗址,长江、龙河水上旅游资源、长江沿线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资源,极具打造中国乡村旅游样板的资源条件。涪丰石高速公路、渝利快速铁路建成通车,丰忠高速公路、水天坪综合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马建设。龙河新城和城西片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新增城镇面积2平方公里。园区建设投入强度达到50亿元/平方公里,产出强度达到70亿元/平方公里。20万吨成品油库、光电材料生产基地、粮食仓储加工等亿元级项目落地,东方希望、船舶制造、创美石材等工业新增点形成。丰都的区位优势已经发生了历史性改变,渝东南地区通江达海最便捷的“水、公、铁”交通枢纽,为丰都新一轮县域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发展高地。

2013年全县GDP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485元增加到15765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479元增加到5991元;81%的农户提前实现万元增收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3%、13%。只有实实在在的真抓实干,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心群众生活,才能真正凝聚民心。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才会有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才能真正激发全社会更多的创造活力。县政府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建和维修校舍2.9万平方米,营养改善计划和“留守儿童”工程惠及学生10.4万。“三甲”医院启动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室标准化建设加速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日益改善。解决6.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五大保险”扩面增幅达10.3%,城镇新增就业7600人。深入开展扶贫攻坚和移民后扶工作,完成整村脱贫18个,减少贫困人口1.6万。留守儿童“4+1”教育管理模式在重庆市推广,照顾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众。率先推行农村敬老院管理制度改革,建设村(居)爱心援助站,10.3万民政对象得到了帮助。首创村级扶贫义务监督员制度,初步实现了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低保制有效衔接。获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国全民体育健身先进县”。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进一步明确丰都为重庆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主体功能定位、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未来几年,丰都县将紧紧围绕“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牢固树立生态涵养发展理念,提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旅游精品化”,突出抓好“工业立柱、城镇聚气、农业夯基、旅游靓牌、生态铸魂”五大建设任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以生态经济发展为主线,以生活品质提升为要求,整体转型、同步小康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生态优越、生产发展、生活美好的“三峡库区明珠、重庆生态低碳经济重地、国际旅游文化名城”。

实现“生态涵养、绿色崛起”,关键是要抓好“工业立柱、城市聚气、农业夯基、旅游靓牌、生态铸魂”五大任务。丰都提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的目标。

古语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建设经济发达、活力迸发的创业之都是丰都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突出经济发展,支持创新、创业。着力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着力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实现在加强生态涵养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生态涵养,奋力推进丰都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涵养、绿色崛起。endprint

猜你喜欢

丰都旅游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丰都,不负好春光
山清水秀 人杰地灵——中国著名鬼城丰都新貌
旅游
丰都庙会
生态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