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郊区或将成吸纳人口的主力

2014-06-23刘仝保

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口比例城市化人口

刘仝保

中国城镇化模式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4月份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城市现代化研究》,系统分析了世界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300年历史,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路线图和政策建议。

该报告的主编、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和中国国情来看,大城市的郊区将会成为吸纳主要新增城镇人口的主力。

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主体工程

《经济》:《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城市现代化研究》是《中国现代化报告》的第13本年度报告,为什么把报告主题确定为城市现代化?

何传启:现代化既是我们的国家目标,也是中国复兴的必由之路,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也进入城市社会成为社会主体的发展阶段。2012年,全球城市人口比例超过50%的国家已经达到了116个。这说明,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时代,城市现代化研究具有全球意义。

该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即主题报告:城市现代化研究;评价报告:世界现代化评价;附录:图表和附文。其中,主题报告包括三章:第一章是世界城市现代化的基本事实,分析过去300年的进程,预测未来100年的趋势;第二章是世界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原理;第三章是对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理性分析。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在给报告做序中指出,根据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鉴世界城市化的历史经验,中国城市发展将进入质量与规模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采用“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路径

《经济》:发展经验证明,世界城市化的路径既有大城市主导类型,也有小城市主导类型。中国呢?

何传启:世界城市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传统城市化和现代城市化,其中现代城市化经历了工业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服务城市化三个小阶段。欧美发达国家大约是18世纪启动工业城市化,19世纪末进入社会城市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进入服务城市化阶段。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有很大差别。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城镇化将要进入一个城镇化与郊区化同步推进的阶段。未来40年中,中国人口流动会出现一种“双向流动模式”,即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向郊区和郊区外的乡镇流动;郊区人口既可以向城市流动,也可以向郊区外的乡镇流动。这是一个人口集中化和人口分散化同时进行的过程。可以推测,2030年前后,中心城市人口比例将经历一个从上升到下降的拐点,2045年前后,郊区人口比例将超过中心城市人口比例。到2050年,大约30%—50%的中国人有可能住在郊区。未来40年中国郊区人口比例会持续增长。

《经济》:从世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中国国情看,这本报告给当下实施的新型城镇化会产生哪些影响?您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城市现代化的客观发展?

何传启:报告认为,目前中国城市现代化程度属于世界初等发达水平,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位置。报告提出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路线图和政策建议。根据世界经验和中国国情,中国可以采用“中度城市化”模式,城镇化率将会从54%上升到80%左右,农村人口比例将从46%下降到20%左右。

未来40年,中国可以采用“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路径,大城市数量将从125个上升到340多个,大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将从21%上升到48%;中城市数量将从108个上升到约360个,中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将从6%上升到16%;小城市数量将从420多个上升到930多个,小城市和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将从23%下降到约17%。

在2010年至2050年期间,中国人口空间结构将发生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从农村社会向城市化社会的转变,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大约发生在2011年至2020年期间。第二次是从城市化社会向城乡动态平衡社会即郊区化社会的转变,郊区人口超过城市人口,预计发生在2045年前后。人口可以自由迁徙,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双向人流达到动态平衡,那时人们的生活会很幸福。

城市化规律、国家政策和社会选择将会对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城市化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选择是有理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国家政策。如果国家政策符合客观规律和中国国情,那么,这就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反之相悖。

同时,国际经验不足以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我们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在21世纪前50年,应该在全方位推进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破解“现代城市病”,须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加快城市战略转型,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其次是提高城市生产力和城市贡献比,建设创新型城市;还要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建设发达宜居城市。

最终,中国城市发展应当在借鉴世界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进入质量与规模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成效,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口比例城市化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人口结构与数量问题研究
Q2.如果全球人口停止增长,将发生什么?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整形人口比例韩国输给匈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