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起心灵的桥梁

2014-06-23吕倩姬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做人子女心灵

吕倩姬

如果自你出世开始,你的一切生活,包括饮食起居、学业、工作,甚至与你厮守一生的伴侣等,都是你父母一手包办,你会觉得自己活得快乐吗?

假若你有一位苛严的父亲,他天天拿你跟品学兼优的邻家小孩比较,尽管你很用功的读书,他也不曾重视过你、称赞过你,你的感受又如何呢?

或许你父母对你万般宠爱,但他们将一生中没有实现的愿望、理想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严加“塑造”,这副重担你承受得了吗?

人世间,父母的爱被视为是神圣的,父母的伟大似乎也不容置疑。可是这些生活事例令我哑言,他们的境遇也令我心酸。

天下父母有谁不爱自己的子女?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哪个父母愿意让子女恨自己?否则就不会有十月怀胎的欣喜了。

可是为什么有些子女却发出了“为人子女甚艰难”的叹息?为人子女,有谁不想得到父母的重视、关怀和爱护?哪个子女不爱自己的父母,不想有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可叹的是,有些父母却偏偏捕捉不到子女的心灵,顾及不到子女的感受,或许,他们也会发出“做人父母甚艰难”的长叹吧。

互相都是爱着对方的,可是,由爱的不得法却转变成了“怨”和“恨”,这是为什么?是彼此间少了沟通,少了互相理解,少了一份正确看问题的眼光和思想。

作为父母应该明白,不是所有子女都能顺着自己的心意,按着自己描绘的蓝图发展的。要知道,每一个生命都具有天赋之才,为什么要抑制他们的本心,一定将其改造成自己心目中的“材料”呢?那么多“逆心而行”的痛苦,而且也不见得是最美的。

更可悲的是,蛮横的性格、过分的比较、偏心的对待……都会深深地影响下一代。这样会使子女感到迷惘,甚至心灵扭曲,那真是于己于人、于社会都不利。

那么,如何为人父母呢?为人父母,应该给子女树立一个好榜样,不过分干涉子女,给子女留下一个开明、温和的好形象,这样子女才会打心底接受父母,父母也才能以优秀的品行去影响、教育子女。

作为子女,是否也应该多多体谅父母?你看着他们的脸庞由润泽到爬满皱纹,他们苍白的头发、布满青筋的双手,这都是辛劳的象征。他们如此辛苦,多是为了子女,我们何不常常主动和他们沟通,创造一种无间的亲密氛围呢?

父母每天忙忙碌碌,工作难免有压力,生活上难免有不顺心的事,为了让整个家庭不经历风雨,他们在外很多时候要忍气吞声,在家里发泄一番是很有可能的。如果这时子女不去宽解他们,反而顶撞反驳,岂不是“火上浇油”?有时父母的唠唠叨叨,你不要觉得心烦,有一位已过中年的人士说:“父母的唠叨,当时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当你在一生的路上走过一大半时,再回忆当年,你会觉得,有父母的叮咛唠叨,是一种福分。”

多一份理解,多一些沟通,父母和子女之间就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天性的、神圣的爱散发出自然的芬芳,“为人子女”“做人父母”也就不会再艰难了。

评点:

这是一篇优秀的学生作文,我相信,这篇文章不仅可以深深地打动广大同学们,也必将能感动你们的父母。文章开头,小作者以三个反问开篇,将子女与父母相处中的三个典型问题和盘托出,生动且极具代表意义,引人共鸣。紧接着,作者又以一系列的问句,道出了都是爱着对方的,却偏偏生出“为人子女甚艰难”“做人父母甚艰难”之叹息的无奈,每一句话都植根于现实,饱含深情,具备直抵人心的力量。其后,作者提出了观点,是“彼此间少了沟通,少了互相理解”,父母应该尊重每个生命的“天赋之才”,不违子女的本心,别让他们“逆心而行”,子女则应该“主动和他们沟通,创造一种无间的亲密氛围”。而尤为可贵的是,文章在指出父母过失的同时,也站在父母的立场,道出了他们的不易,“你看着他们的脸庞由润泽到爬满皱纹,他们苍白的头发、布满青筋的双手,这都是辛劳的象征”“为了让整个家庭不经历风雨,他们在外很多时候要忍气吞声”……这些句子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体贴,其中蕴含的脉脉温情,溢于言表。纵观全文,文章论说的事实典型,细节刻画尤为深动,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建议同学们可与父母共同分享此文。(张思)endprint

猜你喜欢

做人子女心灵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从零开始做人脉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