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2014-06-23丁玉美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淮北市

丁玉美

摘 要:淮北市是安徽省乃至黄淮海地区优质高蛋白大豆的重要产区,但多、乱、杂的品种往往造成了大豆单产水平较低,影响了豆农的收益。2013年开展了大豆品种比较试验,以便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大豆新品种,为该市及周边地区大豆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淮北市;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44-02

大豆作为淮北市的3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6.67万hm2左右,也是安徽省优质高蛋白夏大豆的主产区之一。但由于种植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明显,加上豆农的栽培管理技术不规范等,致使大豆单产水平较低,常年单产徘徊在120kg左右,经济效益较低。为提高淮北市大豆单产水平,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大豆新品种,笔者2013年开展了大豆品种比较试验,以便为我市大豆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大豆品种 试验品种主要是从淮北地区农资市场和我市育种企业近几年培育出来的大豆品种中筛选出来的,共17个,分别是徐豆9号、濉科8号、中黄37、徐豆15、皖豆28、濉科928、中黄57、荷豆13、中黄13(ck)、皖宿01-15、濉科9号、合豆3号、中黄42、荷豆12、徐豆14、濉科998和徐豆16。

1.2 试验点情况 该试验点安排在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良繁基地,土地平整,土质为砂姜黑土,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茬为小麦,每667m2产小麦480~550kg。

1.3 试验设计 17个供试品种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对照品种为中黄13。每个小区行长33.33m,宽6.00m,小区面积200m2,东西行向,行距25cm,24行区。试验净面积3 500m2。

1.4 栽培管理情况 播前旋耕,每667m2底施“15-15-15”复合肥25kg,尿素5kg;6月17日机械精播,每667m2播量5kg;播后浇水1次;播后苗前(6月19日),每667m2用50%乙草胺乳油150g对水50kg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防治1a生禾本科杂草;7月25日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1%甲维盐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虫害;8月12日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g+1%甲维盐乳油50mL对水30kg喷雾,防治豆天蛾、大豆食心虫、豆荚螟、造桥虫、蚜虫和飞虱等虫害1次;初花期至花期,每667m2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g对水30kg防治大豆根腐病等病害1次;每667m2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g对水30kg防治炭疽病1次;8月中旬,因旱情较重,浇水1次;8月中旬~9月中旬,每667m2用98%磷酸二氢钾200g对水50kg进行叶面喷施3次,每次间隔期10d。

1.5 调查分析方法 (1)调查试验大豆品种各生育性状、产量性状。(2)收获时,每个品种自最北1行始向南数6行,再自田头向内截取5m后,再丈量2m取双行(即取第6行和第7行),数株数,以确定每667m2株数,连续拔取20株,数株粒数,求平均值,经烤种后称百粒重,计算单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分析

2.1.1 气温持续偏高 6月中旬~9月下旬平均气温比常年高1.7℃,只有9月上旬、下旬低于常年;7月8~13日、8月6~18日分别持续6d和13d的30℃以上的高温,最高温度高于35℃;累计积温3 035.3℃,比常年平均高187.6℃。

2.1.2 干旱少雨 6月中旬~9月下旬降水量346.7mm,比历年平均少150.1mm;其中,6月中旬~7月下旬持续少雨,降水量137.6mm,比历年平均少154.9mm;8月5~21日持续17d无雨。

2.1.3 日照充足 6月中旬~9月下旬日照时数794.8h,比常年平均多48.0h。

2.2 生育期个体生长情况分析 大豆苗期遭遇干旱,虽然及时进行了抗旱浇灌,但仍然造成大豆出苗率偏低,整齐度差,长势弱;花荚期受高温干旱的影响,部分品种落花落荚现象严重,鼓粒期推迟,产量低。出苗率和高温干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试验品种的最终产量。个别品种成熟期、产量等也和常年有一定差异。

2.3 品种综合性状分析 在本品种比较试验中,从大豆生长期长短看,各试验品种熟期均适中,95~105d;从植株高度看,大部分品种株高在50~75cm,高度适中;从株数看,大部分品种每667m2株数在12 000~16 000株,但也有低于10 000株的,如中黄42(9 988株),也有高于18 000株的,如徐豆9号(18 018.9株);从株粒数看,大部分品种平均株粒数在55~90粒,但也有平均株粒数在100粒以上(中黄57,105粒)和低于50粒以下(荷豆12,41.5粒)的品种;从百粒重看,大部分品种百粒重在20g左右,最高为皖宿01-15(24.2g),最低为濉科928(14.8g)。

2.4 产量结果分析 17个试验品种,9折后实产均在140kg/667m2以上。单产200kg以上的品种有1个,中黄37(205.4kg);单产180~200kg的品种有2个,分别是中黄57(195.3kg)、濉科928(186.0kg);单产160~180kg的品种有8个,分别是徐豆16(179.1kg)、中黄13(178.4kg,ck)、皖豆28(175.1kg)、徐豆9号(172.6kg)、濉科998(171.8kg)、濉科9号(164.9kg)、徐豆15(164kg)、荷豆13(161.7kg);单产160kg以下的品种有6个,分别是中黄42(156.0kg)、合豆3号(152.2kg)、皖宿01-15(147.8kg)、荷豆12(144.3kg)、濉科8号(142.4kg)和徐豆14(142.2kg);单产排在前5位的品种分别是:中黄37(205.4kg)、中黄57(195.3kg)、濉科928(186.0kg)、徐豆16(179.1kg)和中黄13(178.4kg,ck),其中排名前3位的品种单产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5.1%、9.5%和4.3%,排名第4位的品种和对照品种产量相当,其他品种单产虽然比对照品种产量低,但在本地遭受严重高温热害不利气候的影响下,仍然取得了较好的产量水平(表1)。

3 小结

本试验因受前期干旱,中期严重高温热害等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大豆植株密度、生长量和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本次试验的所有品种单产水平均明显高于本地大田大豆单产水平。由于中黄37、濉科928、徐豆16等品种在本地区种植时,蛋白质含量均在40%以上,为高蛋白大豆品种,因此,推荐高蛋白大豆品种中黄37、徐豆16、濉科928和高产品种中黄57等在本地区种植,种植时,要在稳定株数的前提下,切实采取措施重点攻粒数和增粒重,有利于取得较好的产量。本次试验的大部分品种均在淮北地区种植多年,虽然有个别品种表现和常年表现略有出入,但仍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摘 要:淮北市是安徽省乃至黄淮海地区优质高蛋白大豆的重要产区,但多、乱、杂的品种往往造成了大豆单产水平较低,影响了豆农的收益。2013年开展了大豆品种比较试验,以便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大豆新品种,为该市及周边地区大豆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淮北市;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44-02

大豆作为淮北市的3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6.67万hm2左右,也是安徽省优质高蛋白夏大豆的主产区之一。但由于种植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明显,加上豆农的栽培管理技术不规范等,致使大豆单产水平较低,常年单产徘徊在120kg左右,经济效益较低。为提高淮北市大豆单产水平,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大豆新品种,笔者2013年开展了大豆品种比较试验,以便为我市大豆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大豆品种 试验品种主要是从淮北地区农资市场和我市育种企业近几年培育出来的大豆品种中筛选出来的,共17个,分别是徐豆9号、濉科8号、中黄37、徐豆15、皖豆28、濉科928、中黄57、荷豆13、中黄13(ck)、皖宿01-15、濉科9号、合豆3号、中黄42、荷豆12、徐豆14、濉科998和徐豆16。

1.2 试验点情况 该试验点安排在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良繁基地,土地平整,土质为砂姜黑土,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茬为小麦,每667m2产小麦480~550kg。

1.3 试验设计 17个供试品种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对照品种为中黄13。每个小区行长33.33m,宽6.00m,小区面积200m2,东西行向,行距25cm,24行区。试验净面积3 500m2。

1.4 栽培管理情况 播前旋耕,每667m2底施“15-15-15”复合肥25kg,尿素5kg;6月17日机械精播,每667m2播量5kg;播后浇水1次;播后苗前(6月19日),每667m2用50%乙草胺乳油150g对水50kg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防治1a生禾本科杂草;7月25日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1%甲维盐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虫害;8月12日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g+1%甲维盐乳油50mL对水30kg喷雾,防治豆天蛾、大豆食心虫、豆荚螟、造桥虫、蚜虫和飞虱等虫害1次;初花期至花期,每667m2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g对水30kg防治大豆根腐病等病害1次;每667m2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g对水30kg防治炭疽病1次;8月中旬,因旱情较重,浇水1次;8月中旬~9月中旬,每667m2用98%磷酸二氢钾200g对水50kg进行叶面喷施3次,每次间隔期10d。

1.5 调查分析方法 (1)调查试验大豆品种各生育性状、产量性状。(2)收获时,每个品种自最北1行始向南数6行,再自田头向内截取5m后,再丈量2m取双行(即取第6行和第7行),数株数,以确定每667m2株数,连续拔取20株,数株粒数,求平均值,经烤种后称百粒重,计算单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分析

2.1.1 气温持续偏高 6月中旬~9月下旬平均气温比常年高1.7℃,只有9月上旬、下旬低于常年;7月8~13日、8月6~18日分别持续6d和13d的30℃以上的高温,最高温度高于35℃;累计积温3 035.3℃,比常年平均高187.6℃。

2.1.2 干旱少雨 6月中旬~9月下旬降水量346.7mm,比历年平均少150.1mm;其中,6月中旬~7月下旬持续少雨,降水量137.6mm,比历年平均少154.9mm;8月5~21日持续17d无雨。

2.1.3 日照充足 6月中旬~9月下旬日照时数794.8h,比常年平均多48.0h。

2.2 生育期个体生长情况分析 大豆苗期遭遇干旱,虽然及时进行了抗旱浇灌,但仍然造成大豆出苗率偏低,整齐度差,长势弱;花荚期受高温干旱的影响,部分品种落花落荚现象严重,鼓粒期推迟,产量低。出苗率和高温干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试验品种的最终产量。个别品种成熟期、产量等也和常年有一定差异。

2.3 品种综合性状分析 在本品种比较试验中,从大豆生长期长短看,各试验品种熟期均适中,95~105d;从植株高度看,大部分品种株高在50~75cm,高度适中;从株数看,大部分品种每667m2株数在12 000~16 000株,但也有低于10 000株的,如中黄42(9 988株),也有高于18 000株的,如徐豆9号(18 018.9株);从株粒数看,大部分品种平均株粒数在55~90粒,但也有平均株粒数在100粒以上(中黄57,105粒)和低于50粒以下(荷豆12,41.5粒)的品种;从百粒重看,大部分品种百粒重在20g左右,最高为皖宿01-15(24.2g),最低为濉科928(14.8g)。

2.4 产量结果分析 17个试验品种,9折后实产均在140kg/667m2以上。单产200kg以上的品种有1个,中黄37(205.4kg);单产180~200kg的品种有2个,分别是中黄57(195.3kg)、濉科928(186.0kg);单产160~180kg的品种有8个,分别是徐豆16(179.1kg)、中黄13(178.4kg,ck)、皖豆28(175.1kg)、徐豆9号(172.6kg)、濉科998(171.8kg)、濉科9号(164.9kg)、徐豆15(164kg)、荷豆13(161.7kg);单产160kg以下的品种有6个,分别是中黄42(156.0kg)、合豆3号(152.2kg)、皖宿01-15(147.8kg)、荷豆12(144.3kg)、濉科8号(142.4kg)和徐豆14(142.2kg);单产排在前5位的品种分别是:中黄37(205.4kg)、中黄57(195.3kg)、濉科928(186.0kg)、徐豆16(179.1kg)和中黄13(178.4kg,ck),其中排名前3位的品种单产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5.1%、9.5%和4.3%,排名第4位的品种和对照品种产量相当,其他品种单产虽然比对照品种产量低,但在本地遭受严重高温热害不利气候的影响下,仍然取得了较好的产量水平(表1)。

3 小结

本试验因受前期干旱,中期严重高温热害等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大豆植株密度、生长量和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本次试验的所有品种单产水平均明显高于本地大田大豆单产水平。由于中黄37、濉科928、徐豆16等品种在本地区种植时,蛋白质含量均在40%以上,为高蛋白大豆品种,因此,推荐高蛋白大豆品种中黄37、徐豆16、濉科928和高产品种中黄57等在本地区种植,种植时,要在稳定株数的前提下,切实采取措施重点攻粒数和增粒重,有利于取得较好的产量。本次试验的大部分品种均在淮北地区种植多年,虽然有个别品种表现和常年表现略有出入,但仍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摘 要:淮北市是安徽省乃至黄淮海地区优质高蛋白大豆的重要产区,但多、乱、杂的品种往往造成了大豆单产水平较低,影响了豆农的收益。2013年开展了大豆品种比较试验,以便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大豆新品种,为该市及周边地区大豆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淮北市;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44-02

大豆作为淮北市的3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6.67万hm2左右,也是安徽省优质高蛋白夏大豆的主产区之一。但由于种植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明显,加上豆农的栽培管理技术不规范等,致使大豆单产水平较低,常年单产徘徊在120kg左右,经济效益较低。为提高淮北市大豆单产水平,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大豆新品种,笔者2013年开展了大豆品种比较试验,以便为我市大豆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大豆品种 试验品种主要是从淮北地区农资市场和我市育种企业近几年培育出来的大豆品种中筛选出来的,共17个,分别是徐豆9号、濉科8号、中黄37、徐豆15、皖豆28、濉科928、中黄57、荷豆13、中黄13(ck)、皖宿01-15、濉科9号、合豆3号、中黄42、荷豆12、徐豆14、濉科998和徐豆16。

1.2 试验点情况 该试验点安排在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良繁基地,土地平整,土质为砂姜黑土,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茬为小麦,每667m2产小麦480~550kg。

1.3 试验设计 17个供试品种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对照品种为中黄13。每个小区行长33.33m,宽6.00m,小区面积200m2,东西行向,行距25cm,24行区。试验净面积3 500m2。

1.4 栽培管理情况 播前旋耕,每667m2底施“15-15-15”复合肥25kg,尿素5kg;6月17日机械精播,每667m2播量5kg;播后浇水1次;播后苗前(6月19日),每667m2用50%乙草胺乳油150g对水50kg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防治1a生禾本科杂草;7月25日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1%甲维盐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虫害;8月12日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g+1%甲维盐乳油50mL对水30kg喷雾,防治豆天蛾、大豆食心虫、豆荚螟、造桥虫、蚜虫和飞虱等虫害1次;初花期至花期,每667m2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g对水30kg防治大豆根腐病等病害1次;每667m2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g对水30kg防治炭疽病1次;8月中旬,因旱情较重,浇水1次;8月中旬~9月中旬,每667m2用98%磷酸二氢钾200g对水50kg进行叶面喷施3次,每次间隔期10d。

1.5 调查分析方法 (1)调查试验大豆品种各生育性状、产量性状。(2)收获时,每个品种自最北1行始向南数6行,再自田头向内截取5m后,再丈量2m取双行(即取第6行和第7行),数株数,以确定每667m2株数,连续拔取20株,数株粒数,求平均值,经烤种后称百粒重,计算单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分析

2.1.1 气温持续偏高 6月中旬~9月下旬平均气温比常年高1.7℃,只有9月上旬、下旬低于常年;7月8~13日、8月6~18日分别持续6d和13d的30℃以上的高温,最高温度高于35℃;累计积温3 035.3℃,比常年平均高187.6℃。

2.1.2 干旱少雨 6月中旬~9月下旬降水量346.7mm,比历年平均少150.1mm;其中,6月中旬~7月下旬持续少雨,降水量137.6mm,比历年平均少154.9mm;8月5~21日持续17d无雨。

2.1.3 日照充足 6月中旬~9月下旬日照时数794.8h,比常年平均多48.0h。

2.2 生育期个体生长情况分析 大豆苗期遭遇干旱,虽然及时进行了抗旱浇灌,但仍然造成大豆出苗率偏低,整齐度差,长势弱;花荚期受高温干旱的影响,部分品种落花落荚现象严重,鼓粒期推迟,产量低。出苗率和高温干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试验品种的最终产量。个别品种成熟期、产量等也和常年有一定差异。

2.3 品种综合性状分析 在本品种比较试验中,从大豆生长期长短看,各试验品种熟期均适中,95~105d;从植株高度看,大部分品种株高在50~75cm,高度适中;从株数看,大部分品种每667m2株数在12 000~16 000株,但也有低于10 000株的,如中黄42(9 988株),也有高于18 000株的,如徐豆9号(18 018.9株);从株粒数看,大部分品种平均株粒数在55~90粒,但也有平均株粒数在100粒以上(中黄57,105粒)和低于50粒以下(荷豆12,41.5粒)的品种;从百粒重看,大部分品种百粒重在20g左右,最高为皖宿01-15(24.2g),最低为濉科928(14.8g)。

2.4 产量结果分析 17个试验品种,9折后实产均在140kg/667m2以上。单产200kg以上的品种有1个,中黄37(205.4kg);单产180~200kg的品种有2个,分别是中黄57(195.3kg)、濉科928(186.0kg);单产160~180kg的品种有8个,分别是徐豆16(179.1kg)、中黄13(178.4kg,ck)、皖豆28(175.1kg)、徐豆9号(172.6kg)、濉科998(171.8kg)、濉科9号(164.9kg)、徐豆15(164kg)、荷豆13(161.7kg);单产160kg以下的品种有6个,分别是中黄42(156.0kg)、合豆3号(152.2kg)、皖宿01-15(147.8kg)、荷豆12(144.3kg)、濉科8号(142.4kg)和徐豆14(142.2kg);单产排在前5位的品种分别是:中黄37(205.4kg)、中黄57(195.3kg)、濉科928(186.0kg)、徐豆16(179.1kg)和中黄13(178.4kg,ck),其中排名前3位的品种单产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5.1%、9.5%和4.3%,排名第4位的品种和对照品种产量相当,其他品种单产虽然比对照品种产量低,但在本地遭受严重高温热害不利气候的影响下,仍然取得了较好的产量水平(表1)。

3 小结

本试验因受前期干旱,中期严重高温热害等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大豆植株密度、生长量和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本次试验的所有品种单产水平均明显高于本地大田大豆单产水平。由于中黄37、濉科928、徐豆16等品种在本地区种植时,蛋白质含量均在40%以上,为高蛋白大豆品种,因此,推荐高蛋白大豆品种中黄37、徐豆16、濉科928和高产品种中黄57等在本地区种植,种植时,要在稳定株数的前提下,切实采取措施重点攻粒数和增粒重,有利于取得较好的产量。本次试验的大部分品种均在淮北地区种植多年,虽然有个别品种表现和常年表现略有出入,但仍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淮北市
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淮北市通联站展示
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
淮北市大气污染物异质性分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基于交通调查的淮北市城市公交发展规划研究
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淮北市在皖北六市中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
淮北市妇幼保健院举办母乳喂养全员培训班
淮北市东岗楼立交改造选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