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改革创新推进民政事业转型升级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访谈录

2014-06-23纯光丁朋

中国民政 2014年8期
关键词:民政工作民政转型

本刊记者/纯光丁朋

以改革创新推进民政事业转型升级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访谈录

本刊记者/纯光丁朋

侯学元,男,汉族,1963年1月生,江苏盱眙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1986年5月参加工作,199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0年10月任省民政厅副厅长、党组成员,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任湖南省岳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2011年4月任省民政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2013年3月至今任省民政厅厅长、党组书记。是政协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项事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改革的号角,以改革创新推进各项事业的转型发展,既是趋势,也是目标。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和提供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民政工作,也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江苏民政一直在改革创新方面走在前列。在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江苏省因时因势提出打造现代民政的构想。打造现代民政、实现民族事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民政作用,成为江苏民政人的不懈探索追求。现代民政是什么又该如何发展,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江苏省民政厅侯学元厅长。

记者:江苏民政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别样的生机和活力,请问,其中的发展理念和战略考量是什么?

侯学元: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我们全省的总体目标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江苏民政工作如何准确定位、如何率先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课题。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非常重视,罗志军书记要求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更大力度地推进民生幸福工程,更加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更好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李学勇省长希望民政工作更好地惠及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时通过研究民政工作的发展规律,我们提出了“建设现代民政,推动全省民政事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可以说,我们比较早地提出了现代民政这一概念。从“十一五”中期开始,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我本人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全省民政系统对现代民政的研究快速推进,进一步启发了我的思考。去年7月15日,在全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我们初步提出并讨论了“现代民政”的内涵。现在看来我们的提法跟三中全会精神还是基本一致的。

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特征,我们提出,江苏所要打造的现代民政,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价值取向,以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为基本特征,以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和市场参与为运行机制,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民政工作理念、目标、体制、路径和能力的有机统一。这样的概括,可以说基本抓住了现代化和现代性两大基本特性,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政特色。这种概括也得到了各地民政部门的认同,认为在价值取向、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比较准确地体现了现代民政的本质,指明了现代民政建设的基本方向。

自今年初厅党组确立建设现代民政这个战略目标以来,各地民政部门紧紧围绕“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建设,深入探索、勇于实践,在研究问题中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在创新探索中推进民政事业转型。目前看这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记者: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为何要以建设现代民政为目标?

侯学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精心部署,民政事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深化改革的问题。刚才所说的现代民政的概念,我认为,它是符合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的。历史车轮从不停歇,社会发展永不停滞,民政工作也是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发展着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得很早,到现在也远未完成,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13年8月8日,江苏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侯学元赴江苏省泗阳县成子湖片区开展调研帮扶活动。

首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现代化既是趋势,也是目标。从传统走向现代,是历史的大方向,也是各项事业发展大趋势。卫生领域在提倡“现代医疗”,教育领域在宣扬“现代教育”……同样,我们认为民政领域也要有一个观念的转变、理念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体制机制的转变。比如,养老方面,现代养老绝对不同于“养儿防老”式的、家庭式的传统养老。现代慈善也不是传统慈善,传统慈善是先帮助老婆、孩子、兄弟、姐妹、亲戚,可以说是五伦之内,再扩大一点就是面向社会的施舍救济,而现代慈善是在“陌生人社会”条件下的慈善,不再局限于血缘、亲缘关系。这也是现代民政提出的宏观历史背景。

其次,建设现代民政是我们对“现代性”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我们要建立区别于传统民政的现代民政,就必须有明显区别于传统民政的特征或者标准,我们率先建立了5大类、18项、48个指标的现代民政指标体系。现代民政光提一个概念好提,但不能停留于概念本身,要通过指标体系量化体现。换句话讲,我们要通过这些指标,来引领或者倒逼各级民政部门创品牌、补短板,提升民政工作整体水平,实现民政事业转型升级。现代民政指标体系反反复复讨论了七八次,本来指标很多,但是我认为,现代民政不仅要体现现代化,更要体现现代性。建设现代民政是个过程,关键是现代性和现代元素的问题。它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民政工作理念、目标、机制、路径和能力的有机体,因为只讲一个目标,就是现代化的问题。但是,还有理念、机制、路径和能力,这就是现代性的问题和现代元素的问题。现代化与现代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考量现代民政两个不同的维度。单纯注重目标,就变成现代化了。从某种意义讲,抓住现代民政的基本元素,建设现代民政就有了抓手。比如,我们正加强民政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推进社区治理和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等。又比如,江苏的“政社互动”“三社联动”、通过公益创投推进社会组织发展、专业社工的岗位设置、培育开发使用等领域,也充分体现了民政工作的重要性。我把它们作为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的重要领域,甚至我认为它们是民政工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民政工作老守着过去的摊子,拘泥于传统的思维和方法,会逐渐被边缘化,要随着社会转型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转移主动占领战略制高点。那么,我们的战略制高点在哪里?我们的社会组织管理,我们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我们的专业社会工作,好多都是,现代民政工作要更关注这些。当然,现代民政自然还包括用现代的理念、技术对传统民政工作进行嫁接、改造和提升,赋予其现代性或现代元素。

最后,建设现代民政也是解决传统民政结构性问题的必然选择。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民政难题仅靠传统办法,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近年来,与民政相关的社会事件屡屡出现,有的击穿了社会道德底线,社会反响十分强烈。虽然这些案例都是突发性的个案,但是如果把这些个案联系起来,认真分析的话,似乎又不是孤立的,或者说这些孤立的个案后面都隐含着一些带有共性的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传统民政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深刻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且当下传统民政所面临的这种危机是一种结构性危机。我反复想过多少次,结构性危机单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个案处理是不行的;把它归因为民政部门应对媒体不力更是南辕北辙。如果不正视结构性问题,进行整体性转型或者重构,我们即使24小时加班,也应付不了。只有对传统民政进行结构性的改革、进行全面的转型才能适应。所以必须从理念到目标到机制到路径到能力全面的改革和转型。这也是问题导向,是问题倒逼的,否则的话,我们只能当消防队长,见一处火灭一处火。

记者:江苏是如何推进“现代民政”的?

侯学元:建设现代民政,是一项长期的理论课题,也是一项紧迫的实践任务。今年,厅党组部署了建设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活动,并制定下发了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指标体系。可以说,现代民政建设基本做到有思路、有步骤、有举措。

第一,现代民政的核心是民本,推进现代民政建设需要在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一丈不通,万丈无功”,民生服务是否打通到最后一公里、落实到最后一步,决定着群众的满意度和支持度,关系着现代民政建设的成败。为此,要着力打造阳光民政,使民政工作与人民群众“零阻隔”。依法公开民政信息,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加大政策宣传,扩大民生政策的公众知晓率;主动回应民众的民生关切,及时化解因不理解、或理解片面而产生的误解;利用好社会舆论,及时引导主流媒体、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展示民政形象、构建沟通桥梁、汇聚改革力量。要着力打造公平民政,使民政工作在涉及底线公平上“零误差”。在基本民生保障中,要以公平公正为基准,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机制体制,健全监督管理,根除人情、关系、权力等因素赖以生存的土壤,让民政服务对象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公平公正,为增强政府公信力增加正能量。要着力打造便捷民政,使民政服务与人民群众“零距离”。要创新方式方法,深入研究网络、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手段,大胆探索“柜台式”向“虚拟式”拓展;针对落实民生服务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弱势群体的情况,在加强政策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从“等上门”到“送上门”,让民政服务对象无障碍地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二,现代民政的引擎是改革,推进现代民政建设需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我们要用好这个红利,将它转化为推进现代民政建设的不竭动力。当前,全省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本身就是直接作用于民政工作的改革,是一项直面短板、啃硬骨头的探索。在现代民政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围绕重心抓改革,落实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治理、军民融合式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任务,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城乡均衡与服务均等、区域互动与互补的关系,努力形成全面转型升级的良好格局。要攻坚克难抓改革,针对民政事业转型发展中顶层设计滞后、机制运行不畅、制度“碎片化”,切实抓好重点攻关要强化自身抓改革。着眼法治化、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要求,在推进业务建设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

第三,现代民政的活力在社会,推进现代民政建设要在激发社会参与上下功夫。全面深化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在深化简政放权中扩大社会参与,利用市场调节盘活民政资源。我们要放活管理服务,通过依法下放行政审批权力等方式,降低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公共服务的门槛。要激活社会力量。利用政府的有利政策,激发各类主体进入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作用,引导慈善资本有序参与社会救助。要导活民政资源。提高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使社会组织成为现代民政建设多元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从实践情况来看,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建设开局良好,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就已经呈现“燎原之势”,成为江苏民政改革发展的主要抓手。

2013年8月,江苏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侯学元走访慰问泗阳县裴圩镇困难群众。

猜你喜欢

民政工作民政转型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坚定履行新时代光荣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民政工作综述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时代民政工作怎么干?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