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电视实力调研看产业发展趋势
2014-06-22梁刚建
文/梁刚建
《中国广播影视》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的刊物,其连续九年举办的“TV地标调研”已成为业界一个权威和品牌。于2013年12月完成的“TV地标(2013)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其采集的数据完整、充实并可靠。笔者曾兼任社长的另一份广电产业媒体《综艺报》,一年来也披露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笔者把这两者进行了组合,并参考其他的研究数据,从中可以帮助我们窥见2014年的产业发展趋势。
电视仍然是受众最广泛的媒体
2013年初,“北京地区电视开机率已从70%下降到30%”的消息被大量转发,“唱衰电视”的声音甚嚣尘上。事后证明,这完全是一个乌龙新闻。调查数据表明,全国电视市场的开机率从2001年到2013年一直稳定在20%~25%之间,2013年则是23%,完全没有大幅波动的现象(见表1)。
倒是另外一项调查结果增强了电视工作者的信心:每天20:45是打开电视最高的时段,这一分钟的开机率达到66.81%,即这一时段每10户家庭中有6~7户在收看电视。
电视版图仍无变化,省级卫视三强的地位很难撼动
从收视率和营业收入来看,除中央电视台以外的全国卫视排名仍然维持着原有格局,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北京卫视、天津卫视、东方卫视、江西卫视、山东卫视、深圳卫视,这10家卫视的收视份额占了全部省级卫视收视份额的64%。虽然卫视10强的位置有时出现变化,传统三强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见表2)。
表1 2001年至2012年全国电视市场开机率
表2 中央电视台和三强卫视广告收入
综艺类节目竞争激烈,电视剧仍是收视主战场
2013年,以《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为代表,全国卫视有近20档歌唱类节目同时排播。 总 局 出台政策调控之后,情况有所缓解。调研结果 显 示, 受《 爸 爸 去 哪儿》的市场示范影响,2014年的一个热点是亲子真人秀节目将大量出现。除了金鹰卡通卫视在今年1月18日开播的《疯狂的麦咭》外,2014年将有江苏卫视《改造熊孩子》、浙江卫视《爸爸请回答》、江西卫视《宝贝筹码》、湖北卫视《我猜我宝贝》《爸爸你好吗》、贵州卫视《家有儿女》等24档亲子栏目先后现身荧屏(见表3)。
与此相仿,脱口秀和喜剧类节目也将呈现扎堆现象。湖南卫视《就是让你笑》、江苏卫视《中国笑星》、浙江卫视《中国喜剧王》、安徽卫视《超级笑星》、天津卫视《喜剧之王》等一批喜剧类栏目正在运作中(见表4)。
但调研结果也显示,虽然有综艺节目的夹击,但电视剧仍是收视主战场。省级卫视2013年电视剧贡献的收视份额接近50%,从各卫视2014年的排片情况看,电视剧仍然会是各家争夺的主战场。
表3 2014年亲子类节目一览表
表4 2014年喜剧类节目一览表
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清晰的大方向
与新媒体融合,是电视台清晰的发展方向,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与新媒体的合作。从几档大牌节目与新媒体合作的情况(见表5)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做法不但为电视台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为节目本身带来了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有利于节目影响力的扩大和品牌的推广。
第 二个层面是电视台本身的新媒体开发。2013年元旦,湖南卫视推出了基于互动的社交应用——“呼啦”。2013年7月15日,“呼啦Ⅱ”上线后,其社交功能更加突出,“呼啦圈”整合了“呼啦”中的社交关系,用户与好友可以对话、群聊以及查看彼此的消息动态等。“呼啦”推出半年时,有超过600万的注册用户;推出10个月时,用户超过800万,周活跃用户600万。
除“呼啦”外,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安徽卫视、北京电视台等也都开发了自己的电视社交平台,它们分别是“乐享电视”“潮浙看”“哇啦”“海豚互动”和“摇乐摇”。不久前,央视网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首款社交电视轻应用“魔镜”,通过与二维码结合,“魔镜”实现了电视直播中的快速互动。
表5 电视台重点综艺节目新媒体网络版权价格
量身制作专属某档节目的社交应用也成为潮流
2013年岁末,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同名手机游戏上线,在《爸爸去哪儿》之前,河南卫视的两档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东方卫视的《梦立方》《顶级厨师》、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等节目也开发了同名移动社交游戏软件。
新闻客户端也是一个发力方向。2013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10周年之际,“央视新闻”客户端登录搜狐新闻客户端订阅平台,登陆当天订阅用户即达29万,创造了搜狐客户端订阅用户单日最高纪录。此前一个月,即2013年4月1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上线,一天之内,后台收到了11万条留言回复。2013年11月1日,“央视新闻”新浪微博上线后,40天“粉丝”数过百万,截至目前“粉丝”超过1100万。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2014年将是电视融入互联网时代的关键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