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思考下的城市新区街景规划方法初探
——以东海迎宾大道街景规划为例*
2014-06-21严铮
严 铮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 江苏 210009)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概况
东海县位于连云港西部,区位交通优势突出,与周边城市联系便捷。徐连高速是东海县南部最重要的对外交通主动脉,其东海段高速出口有一条245省道通至东海县县城。这段路也被称为迎宾大道,是外来者进入东海的主要道路。
(二)重点难点
应当说,这种城市新区的街景规划与建成区相比有很大不同,它不是那种对现有街景的提升与优化,而是基于现状基础,对未来的合理预测。总体来说,这一规划的重点或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道路两侧城市功能的优化与调整
城市新区一般均编有相应规划,但缺乏从城市形象、街道景观等角度的思考。同时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城市新区道路两侧城市功能的不确定性。对本次规划来说,迎宾大道位于徐连高速出口,属于城市新区范围,两侧用地现有规划对于迎宾大道两侧功能的确定主要以物流、工业、居住等功能为主,功能划分相对简单,需要加以优化调整。
2.街景规划的控制与引导
为保证规划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能参照规划实施,规划设计本身应当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本次迎宾大道街景规划其成果不仅仅在于一张张美丽漂亮的“表现图”,还应当包括能为规划管理部门具体使用的控制体系,这也是本次规划的一大难点。
3.规划成果的深度与实施
街景规划本身一般为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比例尺一般为1:500——1:1000左右,这一比例尺度下,3米的层高在图纸上也就表现为3-6mm的尺度,建筑的某些细节难以体现。基于此,规划的深度在局部地区就需要深化,比例尺度需要放大加以研究。同时,由于业主希望能够迅速见效,规划还需要考虑近远期结合的问题,对近期实施部分加以深入研究,以符合实际需要。
二、多维度思考下的规划体系
基于以上三大重点难点,规划建立多维度思考下的规划体系,以期满足本次规划的各方面需求。所谓多维度,是指规划分别从宏观战略布局调整、中观规划控制、微观景观设计实施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引导,综合近远期考虑要求,既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战略参考,又便于规划管理详细控制,同时也对近期建设提出具体指导。
(一)宏观层面——基于城市道路的功能布局研究
规划从区域层面整体研究迎宾大道两侧功能布局的优化,将规划范围进行适当扩展,以便于更好的融入城市整体功能之中。总体上,沿线功能延续原有规划布局构架,形成“一轴两片多节点”的功能布局结构,其中以南环路为界,形成南北两个功能片区,南片以物流功能为主,北片以居住和产业功能为主。
对于南北片区,规划多种可能出发,提出多方案比较,供业主决策。对于南片区原规划物流片,规划提出三种发展思路,分别是圈层发展模式、核心辐射模式以及阶段整合模式,并进行用地的调整优化。对于北片原规划居住产业片区,规划也提出两种发展思路,即理想商务模式和局部整合模式。经过与业主的沟通与交流,最终确定采用南片的“圈层发展模式”+北片的“理想商务模式”为推荐方案,指导下一步的规划。
(二)中观层面——基于弹性控制的规划思路
中观层面的规划是本次规划的核心内容,考虑到便于规划管理,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一套基于弹性控制的控制体系,使得规划能够在适度弹性的基础上强化控制内容。规划对于各区域的具体功能并不做强制性要求,而是从城市景观设计手法入手,对构成街景效果的各类具体元素进行控制,以形成整体统一有序的效果(图1)。这部分控制元素主要包括:
图1 中观规划总平面
1.错落的天际轮廓
按照“整体平缓、节点突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原则控制天际轮廓线。规划项目所在地东海并非一线城市,整体城市实力有限,那种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显然不适用。对于本次规划的高度控制,必须“好钢用在刀刃上”,将有限的高层资源有意识的集中布置于城市的几个重要景观节点上,从而总体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城市形象。具体而言,沿线建筑高度主要控制在24米、商务办公区控制在50米、重要城市节点如物流核心节点、转盘雕塑节点等控制在100米,从而在整体平缓的天际线中,重点突出城市节点,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图2)。
图2 规划鸟瞰图
2.丰富的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的控制首先强调与城市绿色廊道的延续与渗透。规划沿袭上位规划对重要城市绿廊如徐海运河、石安河、沿高速公路两侧绿带的控制策略,强化城市绿廊的渗透辐射。其次规划强调迎宾大道自身绿色通道的控制,保证道路两侧各15米宽的城市绿线控制。再次,规划重点控制迎宾大道沿线四个重要景观焦点”。最终,规划通过广场空间、街道空间、绿色空间、步行街空间和亲水空间等多种形式,系统性地设计公共开放空间。
3.统一的建筑退线
建筑退线是控制沿街界面统一性的重要依据,本次规划对两侧建筑退线进行了统一控制,其中,沿迎宾大道两侧建筑退线控制15米,其他主次干道两侧建筑退线控制10米,转角处建筑后退出15米形成小型人流集散广场,四个城市节点周围,建筑后退20米形成街头重要集散广场。
(三)微观层面——基于近期建设的道路景观设计
为满足业主方要求近期出成效的要求,规划对近远期实施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对近期建设部分进行了深化和细化,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道路交通优化
对于道路交通的优化,主要分为道路断面的优化和交叉口优化两个方面:
(1)对于道路断面的优化
规划在原有道路断面的基础上,通过绿带划分出快车道和慢车道两个体系,慢车道可以方便两个地块开设出入口,快车道则便于车辆快速通过,这样可以减少交通干扰。为提倡慢行交通,道路断面中新增明确的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同时,将两侧的沿路绿带控制由10米增加到15米。
(2)对于交叉口优化
按照原有规划,迎宾大道沿线不到3公里长设置了11个道路交叉口,如此多的道路交叉口,不仅降低了车速,还带来了较多的交通隐患,与迎宾大道的城市形象不符。为此,规划按干路渠化交通和支路右进右出两种方式对道路交叉口进行优化,通过优化后,交叉口由11处减少到5处,从而大大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了交通的隐患。
2.沿路景观提升
沿路景观提升主要包括沿路绿化及节点绿化两个部分:
(1)沿路绿化
对于沿路的景观绿化提升工作,规划以数字美学作为视觉景观的设计研究方法,通过从道路使用者的实际感受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确定了“块状化、韵律化”的景观设计策略。首先,规划结合人的运动视觉特征考虑道路景观要素的具体尺度,景观元素长度以车行速度为依据,考虑到外界刺激留下印象的视觉阈限一般不少于10-15秒,则其绿化种植等景观元素的长度应为速度与视觉阈限相乘的结果。按照迎宾大道设计时速60Km/h,则景观元素的尺度在160M~240M之间。同时,为打破单调性,在连续的景观元素(如行道树、中央绿化分隔带)之间加入视觉兴奋点,增强道路行驶的安全性。结合上述分析,最终规划确定以165M左右为一个节奏,在长达140M的相同树种的阵列后增加一段20M的异质元素,通过采用色彩丰富、随季节变化的植栽配置方式,实现连续、韵律、生动的道路景观效果。
(2)节点绿化
重要的节点绿化主要在规划的四个节点处,其中,最重要的即高速出口节点。规划结合各个节点的具体特征,通过韵律大地景观、标志灯塔、门户灯箱等多层次景观要素构成丰富多彩的绿化节点,既是东海迎宾大道沿线的一个个绿色亮点,同时也是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良好去处。
三、结语
迎宾大道街景规划并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规划,它实际上是综合了多方面要求的成果。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当代城市规划在如此一个快速发展背景下所面临的多种复杂性问题。在此背景下,从多种维度出发进行思考,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应问题可能是一个比较事半功倍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E.D培根著,黄富厢译. 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 Lynch K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 吕海虹,张杰.也谈城市街区——读C.莫丁《城市设计:绿色尺度》有感[J].世界建筑,2001,(6):75~77.
[4] 赵新意. 迎市长峰会塑美丽街景[J].重庆建筑,2005,(10):24~28.
[5] 张胜松,陈蓓.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道路形象中的传承和发展——以苏州西环路街景整治规划设计为例[J].城市,2011,(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