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骨孔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2014-06-20唐朝芳
唐朝芳
【摘要】 目的 探讨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行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3例, 其中治疗组33例, 行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 对照组30例,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血肿清除情况及患者GOS评分。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效率分别为83.3%(25/30)、97.0%(32/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骨孔显微镜下行脑血肿清除术, 临床疗效确切, 且具有直视下操作清晰、止血完全、血肿清除彻底且创伤少的优势, 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脑出血;微骨孔;显微镜;血肿清除术;疗效
颅内血肿导致脑细胞坏死, 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严重的脑损伤。脑出血导致脑内血肿是严重的脑血管病, 在临床上患者预后不良,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及时有效地清除脑出血, 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不良, 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1]。本组研究探讨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行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3例, 其中男47例, 女16例;年龄43~70岁, 平均年龄(58.9±2.1)岁。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左侧肢体无力, 部分患者出现意识障碍, 清醒33例、浅昏迷24例、深昏迷6例; 41例患者出现偏瘫, 23例患者出现失语。发病前有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发病后入院时间2~4 h。GCS评分3~5分12例, 6~8分38例, >8分13例;出血量(按多田计算公式[2]) 40~60 ml共41例, 60~80 ml共15例, 80~100 ml共9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2例, 皮层下14例, 丘脑区5例, 脑干出血1例, 破入脑室11例。63例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意识障碍、GCS评分及出血量等临床指征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守治疗, 包括降低颅内压、脱水、止血、持续低流量吸氧等内科对症。同时监控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生命体征变化, 预防并发症及术后感染。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为全麻插管, 头固定且略偏向健侧。CT扫描定位血肿切口位置, 通常为马蹄形切口, 切口长为15~25 cm, 颅骨钻4~6个骨孔, 用铣刀铣出约6 cm×8 cm大小的骨瓣, U形切开硬脑膜, 根据血肿部位, 用脑穿针, 穿刺进入血肿腔, 扩大皮质切口, 在直视下完全清除血肿并止血。血肿清除后血肿腔置硅胶引流管一根头皮引出, 缝合硬脑膜, 骨瓣复位固定, 分层缝合头皮, 硬膜外置硅胶引流管一根。
治疗组给予微骨孔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为全麻插管, 头固定且略偏向健侧。CT检查定位血肿位置, 选择以血肿最厚处为中心做一长4 cm~6 cm直切口, 用乳突拉钩撑开切口, 用磨钻磨一小骨孔, 用铣刀铣一3 cm×3 cm大小的骨瓣, 十字切开硬脑膜, 用脑穿针, 穿刺进入血肿腔, 扩大皮质切口, 置入自动牵开器。显微镜下由浅至深缓慢清除血肿, 60%~70%的血肿清除出体外后, 止血后, 血肿腔内置硅胶引流管一根, 头皮引出。术后3、4天CT复查, 拔除引流管, 然后行腰穿持续脑脊液引流。
1. 3 疗效标准[3] 显效:意识完全恢复, 保持清醒状态, 患者可进行正常工作和独立日常生活, 肢体肌力评测在Ⅲ级以上;有效:患者意识部分恢复, 可进行部分工作及独立生活, 肢体肌力评测在Ⅲ级以下;无效:患者意识没有改善, 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总例数×100%。
1. 4 观察指征 临床疗效、血肿清除情况及患者GOS评分。
1. 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ADL分级采用轶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效率为83.3%(25/30), 治疗组总效率为97.0% (32/33)。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在出血量较小时, 可以行内科保守治疗, 但是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较高。脑出血通常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患者死亡率较高, 手术可以有效清除血肿, 减轻占位效应及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 清除自由基大量释放等因素导致的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 因此目前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脑水肿现象[4]。常规骨瓣开颅关颅手术, 具有骨窗大, 额叶、颞叶底部、额极及颞均能充分暴露, 使坏死脑组织彻底清除, 有效去除毒素, 充分进行术中止血的优势, 防止水肿过多, 颅内压不能充分释放而导致脑内压力增大。增加局部血流量和脑组织氧分压, 缓解脑膨出, 从而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害, 保护正常脑组织。对于外侧裂血管减压比较充分, 提高了救治率。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5]。但是开颅手术脑组织暴露范围大、手术时间长, 患者术中失血多。手术会导致继发性的脑组织损伤和水肿反应亦相应加重。
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行脑血肿清除, 可以在显微镜下直视操作, 较彻底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创伤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6]。微骨孔显微镜下手术, 即可以有效地降低颅内压, 又能有效地清除血肿, 减少脑细胞因缺血缺氧而致的凋亡, 有效减少组织损伤, 同时微创手术时间短, 患者创伤小, 因此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减少并发症。但是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行脑血肿清除也不是适合所有的患者, 一般要求患者年龄不超过70岁, 发病后能及时入院进行手术治疗, 无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且没有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者。在常规给予脱水剂、降颅内压等基础上, 进行治疗。术前准确定位手术切口, 术中需尽量减少对功能性脑组织的损伤, 减组织牵拉的时间, 减少手术损伤。术后保持血压稳定, 防止再出血。总之, 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脑内水肿清除术, 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促进患者的恢复。但是本组样本量较小, 且为单中心研究, 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盛飞,伍国锋.自发性脑出血病灶周围脑水肿形成机制研究进展.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20(1):56-59.
[2] 陆晓,陆文.应用改良体积公式计算颅内血肿量.法医学杂志, 2010,26(3):177-180.
[3] 陈清棠.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81-383.
[4] 张毅,毛群,赵辉,等.立体定向抽吸辅以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天津医药,2007,35(5):381-382.
[5] 宋振声,李来华.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2例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精神疾病杂志, 2009,12(17):83-84.
[6] 唐峰,张丽,郭庆章,等.微骨孔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32(3):405.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行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3例, 其中治疗组33例, 行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 对照组30例,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血肿清除情况及患者GOS评分。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效率分别为83.3%(25/30)、97.0%(32/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骨孔显微镜下行脑血肿清除术, 临床疗效确切, 且具有直视下操作清晰、止血完全、血肿清除彻底且创伤少的优势, 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脑出血;微骨孔;显微镜;血肿清除术;疗效
颅内血肿导致脑细胞坏死, 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严重的脑损伤。脑出血导致脑内血肿是严重的脑血管病, 在临床上患者预后不良,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及时有效地清除脑出血, 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不良, 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1]。本组研究探讨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行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3例, 其中男47例, 女16例;年龄43~70岁, 平均年龄(58.9±2.1)岁。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左侧肢体无力, 部分患者出现意识障碍, 清醒33例、浅昏迷24例、深昏迷6例; 41例患者出现偏瘫, 23例患者出现失语。发病前有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发病后入院时间2~4 h。GCS评分3~5分12例, 6~8分38例, >8分13例;出血量(按多田计算公式[2]) 40~60 ml共41例, 60~80 ml共15例, 80~100 ml共9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2例, 皮层下14例, 丘脑区5例, 脑干出血1例, 破入脑室11例。63例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意识障碍、GCS评分及出血量等临床指征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守治疗, 包括降低颅内压、脱水、止血、持续低流量吸氧等内科对症。同时监控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生命体征变化, 预防并发症及术后感染。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为全麻插管, 头固定且略偏向健侧。CT扫描定位血肿切口位置, 通常为马蹄形切口, 切口长为15~25 cm, 颅骨钻4~6个骨孔, 用铣刀铣出约6 cm×8 cm大小的骨瓣, U形切开硬脑膜, 根据血肿部位, 用脑穿针, 穿刺进入血肿腔, 扩大皮质切口, 在直视下完全清除血肿并止血。血肿清除后血肿腔置硅胶引流管一根头皮引出, 缝合硬脑膜, 骨瓣复位固定, 分层缝合头皮, 硬膜外置硅胶引流管一根。
治疗组给予微骨孔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为全麻插管, 头固定且略偏向健侧。CT检查定位血肿位置, 选择以血肿最厚处为中心做一长4 cm~6 cm直切口, 用乳突拉钩撑开切口, 用磨钻磨一小骨孔, 用铣刀铣一3 cm×3 cm大小的骨瓣, 十字切开硬脑膜, 用脑穿针, 穿刺进入血肿腔, 扩大皮质切口, 置入自动牵开器。显微镜下由浅至深缓慢清除血肿, 60%~70%的血肿清除出体外后, 止血后, 血肿腔内置硅胶引流管一根, 头皮引出。术后3、4天CT复查, 拔除引流管, 然后行腰穿持续脑脊液引流。
1. 3 疗效标准[3] 显效:意识完全恢复, 保持清醒状态, 患者可进行正常工作和独立日常生活, 肢体肌力评测在Ⅲ级以上;有效:患者意识部分恢复, 可进行部分工作及独立生活, 肢体肌力评测在Ⅲ级以下;无效:患者意识没有改善, 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总例数×100%。
1. 4 观察指征 临床疗效、血肿清除情况及患者GOS评分。
1. 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ADL分级采用轶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效率为83.3%(25/30), 治疗组总效率为97.0% (32/33)。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在出血量较小时, 可以行内科保守治疗, 但是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较高。脑出血通常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患者死亡率较高, 手术可以有效清除血肿, 减轻占位效应及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 清除自由基大量释放等因素导致的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 因此目前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脑水肿现象[4]。常规骨瓣开颅关颅手术, 具有骨窗大, 额叶、颞叶底部、额极及颞均能充分暴露, 使坏死脑组织彻底清除, 有效去除毒素, 充分进行术中止血的优势, 防止水肿过多, 颅内压不能充分释放而导致脑内压力增大。增加局部血流量和脑组织氧分压, 缓解脑膨出, 从而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害, 保护正常脑组织。对于外侧裂血管减压比较充分, 提高了救治率。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5]。但是开颅手术脑组织暴露范围大、手术时间长, 患者术中失血多。手术会导致继发性的脑组织损伤和水肿反应亦相应加重。
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行脑血肿清除, 可以在显微镜下直视操作, 较彻底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创伤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6]。微骨孔显微镜下手术, 即可以有效地降低颅内压, 又能有效地清除血肿, 减少脑细胞因缺血缺氧而致的凋亡, 有效减少组织损伤, 同时微创手术时间短, 患者创伤小, 因此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减少并发症。但是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行脑血肿清除也不是适合所有的患者, 一般要求患者年龄不超过70岁, 发病后能及时入院进行手术治疗, 无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且没有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者。在常规给予脱水剂、降颅内压等基础上, 进行治疗。术前准确定位手术切口, 术中需尽量减少对功能性脑组织的损伤, 减组织牵拉的时间, 减少手术损伤。术后保持血压稳定, 防止再出血。总之, 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脑内水肿清除术, 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促进患者的恢复。但是本组样本量较小, 且为单中心研究, 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盛飞,伍国锋.自发性脑出血病灶周围脑水肿形成机制研究进展.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20(1):56-59.
[2] 陆晓,陆文.应用改良体积公式计算颅内血肿量.法医学杂志, 2010,26(3):177-180.
[3] 陈清棠.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81-383.
[4] 张毅,毛群,赵辉,等.立体定向抽吸辅以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天津医药,2007,35(5):381-382.
[5] 宋振声,李来华.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2例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精神疾病杂志, 2009,12(17):83-84.
[6] 唐峰,张丽,郭庆章,等.微骨孔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32(3):405.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行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3例, 其中治疗组33例, 行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 对照组30例,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血肿清除情况及患者GOS评分。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效率分别为83.3%(25/30)、97.0%(32/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骨孔显微镜下行脑血肿清除术, 临床疗效确切, 且具有直视下操作清晰、止血完全、血肿清除彻底且创伤少的优势, 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脑出血;微骨孔;显微镜;血肿清除术;疗效
颅内血肿导致脑细胞坏死, 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严重的脑损伤。脑出血导致脑内血肿是严重的脑血管病, 在临床上患者预后不良,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及时有效地清除脑出血, 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不良, 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1]。本组研究探讨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行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3例, 其中男47例, 女16例;年龄43~70岁, 平均年龄(58.9±2.1)岁。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左侧肢体无力, 部分患者出现意识障碍, 清醒33例、浅昏迷24例、深昏迷6例; 41例患者出现偏瘫, 23例患者出现失语。发病前有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发病后入院时间2~4 h。GCS评分3~5分12例, 6~8分38例, >8分13例;出血量(按多田计算公式[2]) 40~60 ml共41例, 60~80 ml共15例, 80~100 ml共9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2例, 皮层下14例, 丘脑区5例, 脑干出血1例, 破入脑室11例。63例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意识障碍、GCS评分及出血量等临床指征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守治疗, 包括降低颅内压、脱水、止血、持续低流量吸氧等内科对症。同时监控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生命体征变化, 预防并发症及术后感染。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为全麻插管, 头固定且略偏向健侧。CT扫描定位血肿切口位置, 通常为马蹄形切口, 切口长为15~25 cm, 颅骨钻4~6个骨孔, 用铣刀铣出约6 cm×8 cm大小的骨瓣, U形切开硬脑膜, 根据血肿部位, 用脑穿针, 穿刺进入血肿腔, 扩大皮质切口, 在直视下完全清除血肿并止血。血肿清除后血肿腔置硅胶引流管一根头皮引出, 缝合硬脑膜, 骨瓣复位固定, 分层缝合头皮, 硬膜外置硅胶引流管一根。
治疗组给予微骨孔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为全麻插管, 头固定且略偏向健侧。CT检查定位血肿位置, 选择以血肿最厚处为中心做一长4 cm~6 cm直切口, 用乳突拉钩撑开切口, 用磨钻磨一小骨孔, 用铣刀铣一3 cm×3 cm大小的骨瓣, 十字切开硬脑膜, 用脑穿针, 穿刺进入血肿腔, 扩大皮质切口, 置入自动牵开器。显微镜下由浅至深缓慢清除血肿, 60%~70%的血肿清除出体外后, 止血后, 血肿腔内置硅胶引流管一根, 头皮引出。术后3、4天CT复查, 拔除引流管, 然后行腰穿持续脑脊液引流。
1. 3 疗效标准[3] 显效:意识完全恢复, 保持清醒状态, 患者可进行正常工作和独立日常生活, 肢体肌力评测在Ⅲ级以上;有效:患者意识部分恢复, 可进行部分工作及独立生活, 肢体肌力评测在Ⅲ级以下;无效:患者意识没有改善, 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总例数×100%。
1. 4 观察指征 临床疗效、血肿清除情况及患者GOS评分。
1. 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ADL分级采用轶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效率为83.3%(25/30), 治疗组总效率为97.0% (32/33)。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在出血量较小时, 可以行内科保守治疗, 但是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较高。脑出血通常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患者死亡率较高, 手术可以有效清除血肿, 减轻占位效应及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 清除自由基大量释放等因素导致的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 因此目前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脑水肿现象[4]。常规骨瓣开颅关颅手术, 具有骨窗大, 额叶、颞叶底部、额极及颞均能充分暴露, 使坏死脑组织彻底清除, 有效去除毒素, 充分进行术中止血的优势, 防止水肿过多, 颅内压不能充分释放而导致脑内压力增大。增加局部血流量和脑组织氧分压, 缓解脑膨出, 从而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害, 保护正常脑组织。对于外侧裂血管减压比较充分, 提高了救治率。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5]。但是开颅手术脑组织暴露范围大、手术时间长, 患者术中失血多。手术会导致继发性的脑组织损伤和水肿反应亦相应加重。
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行脑血肿清除, 可以在显微镜下直视操作, 较彻底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创伤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6]。微骨孔显微镜下手术, 即可以有效地降低颅内压, 又能有效地清除血肿, 减少脑细胞因缺血缺氧而致的凋亡, 有效减少组织损伤, 同时微创手术时间短, 患者创伤小, 因此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减少并发症。但是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行脑血肿清除也不是适合所有的患者, 一般要求患者年龄不超过70岁, 发病后能及时入院进行手术治疗, 无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且没有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者。在常规给予脱水剂、降颅内压等基础上, 进行治疗。术前准确定位手术切口, 术中需尽量减少对功能性脑组织的损伤, 减组织牵拉的时间, 减少手术损伤。术后保持血压稳定, 防止再出血。总之, 微骨孔显微镜下进脑内水肿清除术, 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促进患者的恢复。但是本组样本量较小, 且为单中心研究, 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盛飞,伍国锋.自发性脑出血病灶周围脑水肿形成机制研究进展.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20(1):56-59.
[2] 陆晓,陆文.应用改良体积公式计算颅内血肿量.法医学杂志, 2010,26(3):177-180.
[3] 陈清棠.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81-383.
[4] 张毅,毛群,赵辉,等.立体定向抽吸辅以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天津医药,2007,35(5):381-382.
[5] 宋振声,李来华.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2例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精神疾病杂志, 2009,12(17):83-84.
[6] 唐峰,张丽,郭庆章,等.微骨孔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32(3):4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