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理论下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探究
2014-06-20苏红
苏红
摘 要 本文拟从“学生发展”理论角度,阐释此理论背景下学生事务管理的典型特征,明确当前我国学生事务管理所处的困境,并尝试探索学生事务管理改革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 学生发展理论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Students' Affairs Management Exploration
under Student Development Theory
SU Hong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student development" theory,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explained the background of this theory should be clear, the difficulties of our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office, and tri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approach.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theories;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1 学生发展理论的内涵
学生的发展是“人的发展概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学生发展”理论兴起于 20 世纪70年代,以20世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人的发展理论为基础,是在经历了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三阶段后,在美国逐步形成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新理论。
引导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具体领域不断“促进学生发展”的应用性理论共有三类:①
个体与环境互动类理论。它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与关注学生生活的生态平衡,强调学生个体与大学环境的相互作用,试图解释学生个体、群体与环境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学生在其中如何发展。以穆斯、霍兰为代表。
社会心理学类理论。它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解释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与群体的互动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过程,它关注个人和“生活周期”的发展。艾瑞克森(Erikson)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认知结构类理论。它是从心理学的维度来研究的是智力和道德的发展,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的,以及如何在个体对环境的认知矛盾中实现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该类理论以皮亚杰、柯尔伯格为代表。
从不同维度来探讨高校学生发展成长及其规律,为学生事务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基于发展导向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勾勒出了高校学生可能的发展方向。
2 基于“学生发展”理念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典型特征
2.1 规范性
规范性既是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形成的重要标志,又是保证学生事务管理高效有序的必要条件。所以,高校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细致的、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为有效管理提供政策上的依据。
早在 1937 年,美国教育总署就发布了《学生人事宣言》,确立了以形成“完人”为主要目的的学生事务管理;1987 年美国“全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发布了《学生事务观》重申了学生事务的宗旨。除此以外,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学生需要下,接连出台了各种关于这方面的行业性规范,比如《美国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等,这些规范性文件,对形成稳定的学生事务管理制度有重要的影响,值得借鉴。②
2.2 人性化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即从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到贯彻执行,都要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保障学生的权益。只有这样,学生事务管理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内在发展要求,给学生自主空间,激发他们的潜能,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因此,在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上,既要坚持规则与原则,也应具灵活性,对学生的需求给予更多的理解及积极的回应与支持。
2.3 服务性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要本着为学生提供支持与帮助的原则而开展工作,要改变往常的权威姿态,蹲下来了解学生的切身感受与需求,真正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不断改善服务方式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事实上,说教式的高高在上的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生内心交流的需求。在学生事务管理中,我们应善于启发、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学生看作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具有自我发展潜能的人,为其个性化的发展提供服务、打造平台、营造环境,才能最终成就他们。
2.4 科学性
学科建设为学生事务管理提供坚实的专业保障。学生事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强的工作,它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建设将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等构建新型理论框架和工作模式,指导理论运用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滋养,最终推动学生事务管理顺应时代的要求,促成学生的全人成长。
同时,我们应该依靠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完善学生事务管理系统,这一系统不仅是学生事务工作者实现动态管理的平台,更应该成为学生记录成长点滴、分享人生感悟的温馨家园。这一系统,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连续跟踪、评估与引导,积极提供资源与支持,从而为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提供支持。
3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缺失endprint
3.1 管理理念行政化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仍更多地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具有强权管理的性质,以“上级文件”、“领导意见”为代表的行政权力占据决定地位,而学生的权限或参与度被降低,管束、灌输、强制多于服务、引导与说服。这种从管理者自己的立场出发的工作模式,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忽视了学生的真实声音,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自我教育与服务的能力的发展。
3.2 直线层级多,工作效率受阻
我国传统的“条块结合”的学生事务管理运行机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线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权利集中、层级繁多、上传下达,带来反应慢,效率低的结果,无法适应现在社会的快节奏,满足不了现代青年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辅导员—学生”的信息传递链条,使得信息传递速度慢且容易失真;在这样的结构链中,辅导员是学生多样性需求的最直接知晓者,学校的相关资源无法直接与学生接触,导致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降低了资源利用率。
3.3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专业化与职业化受阻
学生事务工作者专业化发展受限。当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主体是辅导员,他不仅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的角色,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人身安全和成人成才负责;一个辅导员往往带两三百个学生,要同时处理头绪繁多、杂乱无章的事务,再加上突发事件的处理,常常使他们感受分身乏术、疲惫不堪;此种工作状态也导致了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无法实现实践与理论的良性互动,缺乏积淀,不利于他们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学生事务工作者职业发展受限。作为开展学生事务工作的辅导员,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时而充当“保姆”,时而变身“消防员”,工作强度日益增大,同时也存在着职称评定难,工资收入低,职业发展口径窄,缺乏身份认同感,这些现实状况导致辅导员看不到人生的发展方向,长期积累“前途渺茫”感,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4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的可能方向
4.1 管理理念:生本化
“以生为本”的理念早就有人提出,但是这种理念在具体操作中并未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即学生事务管理在制定目标、开展活动、计划实施时,往往从教育者、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主观认为学生应该需要什么,来开展各项活动,造成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体现。如校级职能部门举办各类型讲座,要求二级学院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这种不顾学生的真实需求而对他们进行不合理约束的方法,违背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调研是了解学生真实需求的基本途径。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调研,以学生的调查资料作为工作的依据,提供切合学生的服务。在调查时根据院校类型,分别使用量表、座谈等形式,了解涵盖学生大学在学经历的各个领域,如学术咨询效果、校园支持服务、招生和经济援助等等。有了学生调研数据,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所想,为制定相关的管理服务策略提供依据。
构建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自主管理方式。建立学生自主服务中心实现学生的自治,这样,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学生增强了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在服务他人的同时,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
4.2 组织结构:扁平化
首先,明确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高校人才培养既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又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此,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高校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子目标,并探索实现目标的方法与技术,最终统和成完善的实践体系。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内容体系,才能为学生个性化的动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最终促成学生的全面进步。
第二,整合相应职能部门,构建“一站式”扁平化运行机制。根据前期设定的服务内容,设立相应的职能机构直接面向全体学生,并建立这些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以形成合力,为学生丰富的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服务与支持。这种一站式的服务方式,减少了管理层级,更直接地面对学生,使得信息处理基层化、流程管理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合理需求的及时反馈与解决,为高效工作与决策提供组织基础。
4.3 管理服务:专业化
第一,实现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从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人员要有胜任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服务能力,并且在教育管理服务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最终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制定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选拔合适的人来从事这份职业的时候,要为他们建构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比进修学习机会、晋升发展通道等,从而保证他们对此职业的忠诚度与归属感,才有利于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发展。
第二,发展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协会。这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走向专业化道路的有力保障。此协会可以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详尽完善的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提供交流、学习与合作的平台,加速并引领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进程,为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进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 张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江苏高教,2010.6.
② 田甜.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研究.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