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格妮丝·赫勒的“意义生活”思想研究

2014-06-20薛冬梅

科教导刊 2014年15期
关键词:赫勒日常生活现代性

薛冬梅

摘 要 自从胡塞尔提出了“生活世界”后,日常生活成为了哲学家们关注对象。日常生活是本真永恒轮回的领域。赫勒认为,日常生活不仅是“人类条件”,而且为我们提供意义,特别是在现代性危机面前。意义生活,是创造一个异化成为过去的社会,进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将得以实现。

关键词 阿格妮丝·赫勒 日常生活 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Agnes Heller's "Meaning Life" Thought Study

XUE Dongmei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21)

Abstract Philosophers focus on Everyday life, which is an area of natural eternal recurrence, since Husserl proposed "life world". Helle thinks that everyday life is not only "human condition", and provides us with meanings, especially in front of the crisis modernity. Everyday life is to create a society where alienation becomes past, and man's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will be realized.

Key words Agnes Heller; everyday life; modernity

伯曼认为:成为现代的就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这样的境况中,她允诺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去经历冒险、强大、欢乐、成长和变化,但同时又可能摧毁我们所拥有、所知道和所是的一切。对此赫勒提出:“有意义的生活是一个以通过持续的新挑战和冲突的发展前景为特征的开放世界的日常生活的‘为我们存在。”

1 意义生活的社会基础

1.1 西方现代化发展的负面影响

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把人们卷入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那儿有永恒的分裂和革新,抗争和痛楚。第一,西方现代化发展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关系的货币化。人际被用来交换,教育被当成投资,婚姻被当作买卖,进而整个人的存在价值都以计算来衡量。“人们使用货币,用它做最精明的交易,但从来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货币是什么。”①第二,西方现代化发展对人的尊严的残害和侮辱。“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②工人的劳动力和他的人格分裂开来、个别官僚的荣誉和他的责任感分裂开来、从事精神创造的人的聪明才智和他个人的有机部分分裂开来,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使人的活动成为机器生产的一部分,并且从属于机器生产的系统。同时,劳动中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也被分解成一些孤立、抽象的原子。第三,西方现代化发展导致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工人的总体生活状况每况愈下。“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③

1.2 资本主义发展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当资本逻辑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生活世界首当其冲成为殖民化的对象。

第一,生活世界的物役化现象。资产者过着富足及奢侈的生活,只要手中拥有金钱,没有不能办到的事情、不能掌控的人。然而他们本身也被资本逻辑控制着,一旦停止追逐利润,便要被淘汰或者灭亡。第二,生活世界的虚幻状态。只有永不停歇地进行物质生产,资本逻辑要求时时刻刻地运动,当生活世界变得空虚时,它反而获利最多。第三,生活世界的消遣化。人们变得不需要高远的目标,不需要真善美的存在,不需要有意义的生活,整个生活世界的娱乐化。以消费和享受为荣,最理想的是手中拥有多少货币,可以过上何种生活,消费起那些最为昂贵的奢侈品。品位取决于量化的高低,而不是真正的眼光和赏识;一夜成名,大众媒体,名人效应等等成了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生活世界的娱乐化和世俗化,追逐无厘头的搞笑和刺激,对生活的意义本身缺少了应有的思考。

2 意义生活的理论本质

2.1 意义生活是积极的日常生活

意义生活作为一种积极的日常生活,体现在主体性、创造性和个性的培养上。

第一,克服制度化生活的缺陷,发挥人的主体性。在现代性下,人们首先面对的是制度生活的机械化与无生命化。制度把各异的人群统一纳入设计好的程序中,每个人几乎扮演相同的角色。尽管我们努力地要赋予制度于人性化设计,它还是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意义的世界。那么面临这种困境时,发挥人的主体性何以可能?首先,主体意识的觉醒。制度生活应该是为人的生活服务,而不是要把人贬低,摧毁人的价值。当制度把人的行为规范在同一的模式下,其初衷并非要扼杀个体的意识。其次,主体对人类世界经验和自我经验的诠释的异质性,主动地将我们的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坚持“非同一性”原则。对于已经被设计好的生活,保持否定的和批判的态度,当这种制度只能产生出无数相似的个体时,它就不是一种好的制度。

第二,避免不合理分工,展现人的创造性。日常生活的主体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更重要的是,只有在现代社会格局中,才有可能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存在,进而马克思所设想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才能实现。不合理分工把人极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在我们的生活领域只能从事某一个工作,而人的创造性是在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出现的。固然社会需要分工来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然而只有作为总体的人,才是分工的前提,否则人只是在复制和重复行为而不是创造。endprint

第三,冲破特性的限制,培养人的个性。只有在资本主义下特性才公然摊开,认为追求个人的利益,也能带来整体社会的福利。那么,实现意义何以可能?在于生活主体由自由存在转变为自为存在。“个性是一种发展,它是个体的生成。这一生成在不同时代采取不同的形式。但是,无论个性或它的理想模式在特定时代采取什么具体形式,个性永远达不到完善,它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这一变化是超越特性的过程,是‘综合个性的过程。”④意义生活的任务正是在于培养自由自觉和总体性的个体。

2.2 意义生活是实践的社会生活

在赫勒的视野中,意义生活之所以是实践的,是因为反思人的现实性存在,因而它必然表现为人的现实生活情景。问题在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日常生活,作为人的现实性存在的过程,遭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殖民化破坏而被异化了,使得人的日常生活背离了人的发展要求,变得不利于人的发展,成为人的异己的状态,人在这样的生活中感觉到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恐惧、烦燥、悲观,这就解释了现代西方社会生活中为什么频繁出现自杀、他人、吸毒、犯罪等不良社会现象,因为生活了无生机,就会使人丧失生的希望,正如韦伯所说,工具理性泛滥不仅造成了价值理性的失落,而且更严重的是造成人的生命意义的塌陷。

第一,意义生活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偶然性和可能性更多地被给予我们的生活,被用于改变不合理的生存境况。工具理性虽在实践中,但它不能代表实践。不是工具理性(提供)说明、掌握一切,我们生活需各种可能以待人们去创造和挖掘。生活世界为人们提供一个广泛的领域,其中可以扮演各种的角色,在这些角色里人们作为一个生动的个体,而不是屈服在工具理性之下的人。这里人们的实践创造一种自由的活动。未来是未知,所有事件都是独特和偶然的,尤其是文化中艺术、哲学、文学等对人们的影响,文化是一种人生、生活代表一个最为广泛的生活过程。工具理性不再是代表永无止境的向前的神话,现代人不去想未来的广度,他们需要的是在精神领域的提升。

第二,意义生活的实践性,还体现在现实生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哲学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它们即将为我们提供意义,从自在走向自为。用文学、艺术来指导生活;现实的生活还将证明理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文学、艺术、实践在其制造某一生活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的认识能力,建立了人的认识同现实世界的联系。首先实践,作为经验和生活,是人按照对象的条件把对象制造出来并使其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即包含了人的认识的目的,也包含了人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动性和现实性,从而证明人具有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人是能够认识并改变现实的。其次,实践的结果可以证明人的认识的正确性,因为在实践中,人根据文学、艺术、哲学等等观念、自己的目的改造外部世界,把外部世界由“自在之”转化为“为我之物”,意义生活就从这“为我之物”中确认了文学、艺术和哲学等等的正确性。让崇高、善、好的字眼应该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世界中来,回归于文学、艺术、哲学精神世界,这里才是人类真正的精神家园。

2.3 意义生活是合乎人性的幸福生活

生活世界的概念与交往行动交往相关,生活世界是交往行动的背景,而交往合理性则是生活意义的体现。交往行动理论强调的交往理性是分散在真、善、美三个领域的理性的基础,只是这一基础不是实体上的基础,而是作为前提条件的基础,它就是意义生活的价值。交往作为社会行为,他的一般性前提是要达到参与社会活动的人彼此间的理解,既然相互理解是最终的目标,那么,最重要的是要消除一切妨害相互理解的障碍。现代社会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一个以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共同体的民主的自我组织作为其规范的核心的社会,这一社会通过主体间的合理性的相互理解达到基于合理动机的协议一致性,以便实现人类的解放。真正的理想社会、合乎人性的幸福生活只有建立在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交往理性基础上才是可能的,这个未来的理想社会不再是目的合理行为的共同体,而是无限制的交往共同体,这个交往共同体是由非强制向意愿形成的较高水平的互主体性提供出来的。在交往社会里,没有暴力的共同生活使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主权有了可能。

同时,日常生活的始源性不只是构成了每个人日常生活的起点,也是哲学反思的起点,哲学应当把日常生活作为全部研究的起点。正因如此,哈贝马斯坚信兴趣才是认识之源和基础。它们包括技术的认识兴趣、实践的认识兴趣和解放的认识兴趣,不同的认识兴趣决定了人们把握现实的不同方式,它们揭示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理论和实践的内在联系。以兴趣为出发点,建立起对生活世界的批判意义。

正如赫勒自己所说:“那些今天过着意义生活的个体自觉地选择和接受的任务,是创造一个异化在其中成为过去的社会:一个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是他能够过上有意义生活的‘天赋的社会。并非是‘幸福的生活——因为不会出现向有限成就的世界的复归。真正的历史充满着冲突和对自己给定状态的不断超越。正是历史——人们自觉的选择的和按人们的设计铸造的历史——可以使所有人把自己日常生活变成‘为他们自己的存在,把地球变成所有人的真正家园。”

3 意义生活的实现途径

3.1 选择社会主义变革方案

通过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异化现象、负面影响以及现代性面临的危机,树立问题意识。选择社会主义方案,就是要在批判现代性危机上,建构意义生活。为此赫勒强调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建构真实的生活意识。资本主义从主观上去证明社会和历史的状况,表现为可以理解的和必须理解的东西;可是在客观上它无视社会发展的东西。因此,主观上不能达到自己确立的目标,且面对着一个不了解的和不想要的社会发展的客观目标。这就是说,虚假的生活意识的本质是否定资本主义的客观矛盾,以个体的意识代替整体的意识,是对自身状况的一种无意识状态。社会主义要意识到(下转第54页)(上接第47页)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经历一个从自在的阶级到自觉的阶级,是真实的生活意识。“阶级意识就是理性的适当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则要归因于生产过程中特殊的典型的地位。”⑤其一,真实的生活意识是支配整个阶级行动的理性的意识,而不是经验实际的,也不是理论的。真实的生活意识对自身所处的境况自觉的、有目的的意识,且不是单个人的思想而是整体社会的认识。其二,真实的生活意识是特定的经济形态和社会总体的反应。其三,真实的生活意识的功能,“反应”主要是指意识对改变所处地位和生活状况起到的作用。

第二,建立真实的生活共同体。消除虚假的生活意识的途径就是建立真实的生活共同体。现代生活是单独一个人的生活,然而个性独立自由不是把个人绝对地从社会中分离出来,凌驾于集体之上,也绝对不是把集体实体化,或作为凌驾于普通个人的强迫性力量,更不可以让某些管理者垄断和滥用集体的公共权力。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为了使每个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社会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的一个步骤就是实现公益事业和健全公共领域。这种公益事业和公共领域的机构,就是更好地为每个个体的工作、需要、生活负责和服务的机构,也就是是“真实”的生活共同体,它是自由的联合体。虚假的生活共同体死了,真实的生活共同体必须形成,人类将满怀希望地去经历这个漫长而艰巨的奋斗过程。

第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建构意义生活。尽管赫勒在写作《日常生活》的目的之一,是要开创新的哲学范式,但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建构意义生活并不与她的行动初衷相矛盾,因为建构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并不意味着要和之前的相对立,相反它们之间需要相互相成,取长补短。正如赫勒在序言里说:“同样,我坚持认为,自在的对象化领域,以及日常生活的模式包含有历史常量,必须联系历史变量来考虑这些历史常量。”

注释

① 科西克.具体辩证法.傅小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2.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114.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280.

④ 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16.

⑤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107.endprint

猜你喜欢

赫勒日常生活现代性
丹麦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的精彩人生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阿格妮丝·赫勒:做一个理论家,书写自己的人生
哲学的乌托邦精神
——评阿格妮丝·赫勒的《激进哲学》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