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探讨
2014-06-20石凯牛秀敏
石凯+牛秀敏
内容摘要:消费、投资、净出口是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构成的三大要素,分析这三大要素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对正确认识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1978-2012年我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历年来三大要素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以及其贡献率、拉动率等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从而揭示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关键词:消费 投资 净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
我国历年GDP中三大构成要素经济数据的描述
为了能从总体上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构成及其变化发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本文根据1978-2012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中支出法GDP数据,首先进行描述性分析。图1用曲线来表示历年来三大要素在GDP中构成比重的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一)投资需求情况
从投资即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结构来看,1978年以来,总体呈现出提高的态势,投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从1978年的38.2%提高到2012年的48.1%,年均资本形成率为38.78%。尤其是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直高居47%以上,基本和最终消费率持平,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少见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短期内存在着正向联系的特征,即高投资促进高增长,这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为这些年来我国惊人增长所印证。2008年底,为了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政府启动了4万亿的直接投资方案,短期内对抑制经济下滑,带动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格局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会由于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而影响投资回报率的水平,导致经济资源的浪费以及整个经济的停滞。
(二)消费需求情况
从消费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来看,与投资率相比较,我国的消费率则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消费支出率中居民消费支出率下滑趋势明显。1978年我国的消费率为62.1%,其中居民消费支出率为48.8%;然而到2012年,消费支出率下降到49.2,%,其中居民消费支出率仅为35.7%,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居民消费率一般维持在70%,投资率一般为20%左右,结构构成差异惊人。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突出问题是高投资、低消费的矛盾局面。消费增长速度,尤其是居民消费增长速度长期低于GDP增长率,容易导致的明显后果是高投资率所形成的产能与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局面,生产与消费严重脱节,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不一致,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难以在长期持续下去,必然会造成将来经济的波动。
(三)出口需求情况
从净出口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来看,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净出口率具有非常明显的波动性,容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8年,我国持续实现了进出口贸易的顺差,外需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大,2006-2008年这三年净出口占GDP比率达到了历年水平的峰值,平均为8.0%。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方式使得我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一直保持顺差,外汇储备规模逐年扩大,到200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2万亿美元左右。但是在2008年进出口率达到峰值以后,逐年开始明显下滑,从2009年4.3%,到2012年仅为2.7%,相对波动幅度较大。说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关度越来越高,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增长减缓的情况下,想依靠出口拉动中国持续稳定增长不太实际,从长远来看,我国不宜走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
综上分析可见,我国政府在2012年年底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宏观战略目标是正确的,一国经济是一个完整体系,它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运行的,生产是基础,交换是条件,分配是结果,消费是最终目的。投资的提高要求相应的消费提高或者出口的提高,经济才能顺畅的运转循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各有各自的作用,其中,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稳定、最长效、最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国际上大多数都主要是以消费带动经济循环,消费所占的贡献率最大,有的高达 90%以上,走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道路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大要素拉动经济增长轨迹的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各个要素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对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文再计算各个要素对国内生产总值提高的贡献和拉动率指标,用以测量出GDP增长量和增长率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要素各自的贡献和拉动程度。计算整理得出我国1978-2012年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率统计数据,见图2。
对上述图2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可见:1978年以来,消费需求对我国GDP的年均贡献率为54.78%,年均标准差为16.13%,平均拉动率为5.39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对我国GDP的年均贡献率为39.45%,年均标准差为20.84%,平均拉动率为4.22个百分点;净出口需求对我国GDP的年均贡献率为5.77%,年均标准差为22.72%,平均拉动率为0.31个百分点。
从图2上看,整个35年期间,三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时有交替。资本形成有时与最终消费对应互补,有时与最终消费合起来一起与净出口对应互补。应该说,消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贡献率和拉动率最大,同时数据和图形也显示,其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程度多年来基本保持稳定,也是各要素中波动幅度最小的部分。如果分阶段来进行分析,2000年其贡献率基本一直低于投资的贡献率,反映我国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发展特征十分明显。尤其在2009年这个极端的年份,资本形成于净出口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对应互补关系,国外市场需求疲软给国内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依赖国内加大投资弥补,资本形成对GDP增加的贡献率接近了90%,拉动程度为8.1个百分点。郑学工(2007)曾对中国和国际上多个其他国家的投资贡献率和消费贡献率进行了比较,文中指出“我国投资的贡献率比其它国家高,而消费的贡献率比其它国家低”,“1979-2005年,全球的投资贡献率为23.15%,消费贡献率为77.14%,几个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投资贡献率分别为20%、18.16%、endprint
10.19%和26%,消费贡献率分别为 89.17%、73.16%、69.12%和91.18%;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投资贡献率分别为13.19%、24%、20.11%和27.15%,消费贡献率分别为82.16%、75%、70.13%和 69.11%。形成对照的是,我国的投资贡献率为35%,消费贡献率为57%左右,投资的贡献显然高于其它国家, 而消费的贡献则低于别国”。因此,如何转变增长模式,提高国内消费是我们将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此外,关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外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进出口一向被视为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受到高度重视,然而经济运行指标显示,净出口贡献率和GDP的增长非强度相关。究其原因,我们知道净出口反映的是国外市场对本国产品的净需求,它是出口和进口两部分的差额,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调节资源的合理配置,应综合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结论
首先,高投资、低消费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过度以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对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有限,并且可能会造成不良的恶果,尤其是在面临着挤占需求情况下,会产生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利润下降、失业增加局面。此外,投资激增可能会带来经济过热的问题,一般说来,投资源于储蓄,但我国实际是高投资与高储蓄并存。近年来居高不下的投资并非来自储蓄,而是源于央行货币的超额投放。需要补充的是,大量依靠投资拉动还会使目前已经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
其次,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有效果的手段,消费不足严重限制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和协调。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它们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效益和效率。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以消费为支柱,消费要素所占的贡献率远大于其它要素,2012 年全球最终消费率平均接近85%,我国只有49%,相差巨大。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波动幅度最小,是经济增长中最为稳定的因素,而我国消费率偏低则严重削弱了这一稳定器的作用。消费率太低也反映国民福利水平低下,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会加剧消费与投资比例进一步失调,增强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使经济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最后,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最大,出口导向的模式难以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出口受到外部的不可控因素较多,过度依赖出口,经常项目一直保持顺差容易导致我国外部经济严重失衡。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中国对外贸易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口产品受阻,出口数量金额急剧下滑,外向型中小企业大量破产,失业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在目前全球经济恢复形势尚不明朗的局面下,想要依靠出口拉动中国经济高增长已不太可能。
(二)政策启示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理性选择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主导型、出口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走以消费为主的发展道路,形成消费、投资、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首先,我国拥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非常广阔,而且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阶段,消费潜力惊人,为坚持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应分析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提高中低层的收入水平;扩展农村消费能力和消费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消费者后顾之忧;健全金融体系,建立现代消费文化消费观点等等,形成围绕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的良性增长形式。第二,降低投资率,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长期的高投资必然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造成投资与消费关系的不平衡。从国际情况和我国国情来看,投资率应该控制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下为宜,才能提高消费率,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要注重对投资结构的优化,政府投资的重点应转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卫生医疗制度,住房保障制度,从而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增加消费支出。第三,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过去我国建立在低成本优势尤其是廉价劳动力优势基础上的外贸格局将不复存在,当务之急是促进出口结构的升级,加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的能力,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兴市场,借助市场多元化来规避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郑学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需求走势分析[J].统计研究,2007(9)
2.张需松.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GDP的贡献[J].宏观经济研究,2003(3)
3.伍戈.三大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简析[J].中国统计,2010(3)
4.罗光成,周燕.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12(2)endprint
10.19%和26%,消费贡献率分别为 89.17%、73.16%、69.12%和91.18%;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投资贡献率分别为13.19%、24%、20.11%和27.15%,消费贡献率分别为82.16%、75%、70.13%和 69.11%。形成对照的是,我国的投资贡献率为35%,消费贡献率为57%左右,投资的贡献显然高于其它国家, 而消费的贡献则低于别国”。因此,如何转变增长模式,提高国内消费是我们将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此外,关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外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进出口一向被视为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受到高度重视,然而经济运行指标显示,净出口贡献率和GDP的增长非强度相关。究其原因,我们知道净出口反映的是国外市场对本国产品的净需求,它是出口和进口两部分的差额,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调节资源的合理配置,应综合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结论
首先,高投资、低消费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过度以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对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有限,并且可能会造成不良的恶果,尤其是在面临着挤占需求情况下,会产生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利润下降、失业增加局面。此外,投资激增可能会带来经济过热的问题,一般说来,投资源于储蓄,但我国实际是高投资与高储蓄并存。近年来居高不下的投资并非来自储蓄,而是源于央行货币的超额投放。需要补充的是,大量依靠投资拉动还会使目前已经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
其次,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有效果的手段,消费不足严重限制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和协调。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它们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效益和效率。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以消费为支柱,消费要素所占的贡献率远大于其它要素,2012 年全球最终消费率平均接近85%,我国只有49%,相差巨大。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波动幅度最小,是经济增长中最为稳定的因素,而我国消费率偏低则严重削弱了这一稳定器的作用。消费率太低也反映国民福利水平低下,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会加剧消费与投资比例进一步失调,增强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使经济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最后,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最大,出口导向的模式难以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出口受到外部的不可控因素较多,过度依赖出口,经常项目一直保持顺差容易导致我国外部经济严重失衡。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中国对外贸易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口产品受阻,出口数量金额急剧下滑,外向型中小企业大量破产,失业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在目前全球经济恢复形势尚不明朗的局面下,想要依靠出口拉动中国经济高增长已不太可能。
(二)政策启示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理性选择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主导型、出口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走以消费为主的发展道路,形成消费、投资、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首先,我国拥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非常广阔,而且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阶段,消费潜力惊人,为坚持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应分析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提高中低层的收入水平;扩展农村消费能力和消费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消费者后顾之忧;健全金融体系,建立现代消费文化消费观点等等,形成围绕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的良性增长形式。第二,降低投资率,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长期的高投资必然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造成投资与消费关系的不平衡。从国际情况和我国国情来看,投资率应该控制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下为宜,才能提高消费率,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要注重对投资结构的优化,政府投资的重点应转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卫生医疗制度,住房保障制度,从而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增加消费支出。第三,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过去我国建立在低成本优势尤其是廉价劳动力优势基础上的外贸格局将不复存在,当务之急是促进出口结构的升级,加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的能力,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兴市场,借助市场多元化来规避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郑学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需求走势分析[J].统计研究,2007(9)
2.张需松.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GDP的贡献[J].宏观经济研究,2003(3)
3.伍戈.三大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简析[J].中国统计,2010(3)
4.罗光成,周燕.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12(2)endprint
10.19%和26%,消费贡献率分别为 89.17%、73.16%、69.12%和91.18%;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投资贡献率分别为13.19%、24%、20.11%和27.15%,消费贡献率分别为82.16%、75%、70.13%和 69.11%。形成对照的是,我国的投资贡献率为35%,消费贡献率为57%左右,投资的贡献显然高于其它国家, 而消费的贡献则低于别国”。因此,如何转变增长模式,提高国内消费是我们将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此外,关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外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进出口一向被视为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受到高度重视,然而经济运行指标显示,净出口贡献率和GDP的增长非强度相关。究其原因,我们知道净出口反映的是国外市场对本国产品的净需求,它是出口和进口两部分的差额,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调节资源的合理配置,应综合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结论
首先,高投资、低消费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过度以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对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有限,并且可能会造成不良的恶果,尤其是在面临着挤占需求情况下,会产生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利润下降、失业增加局面。此外,投资激增可能会带来经济过热的问题,一般说来,投资源于储蓄,但我国实际是高投资与高储蓄并存。近年来居高不下的投资并非来自储蓄,而是源于央行货币的超额投放。需要补充的是,大量依靠投资拉动还会使目前已经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
其次,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有效果的手段,消费不足严重限制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和协调。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它们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效益和效率。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以消费为支柱,消费要素所占的贡献率远大于其它要素,2012 年全球最终消费率平均接近85%,我国只有49%,相差巨大。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波动幅度最小,是经济增长中最为稳定的因素,而我国消费率偏低则严重削弱了这一稳定器的作用。消费率太低也反映国民福利水平低下,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会加剧消费与投资比例进一步失调,增强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使经济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最后,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最大,出口导向的模式难以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出口受到外部的不可控因素较多,过度依赖出口,经常项目一直保持顺差容易导致我国外部经济严重失衡。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中国对外贸易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口产品受阻,出口数量金额急剧下滑,外向型中小企业大量破产,失业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在目前全球经济恢复形势尚不明朗的局面下,想要依靠出口拉动中国经济高增长已不太可能。
(二)政策启示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理性选择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主导型、出口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走以消费为主的发展道路,形成消费、投资、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首先,我国拥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非常广阔,而且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阶段,消费潜力惊人,为坚持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应分析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提高中低层的收入水平;扩展农村消费能力和消费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消费者后顾之忧;健全金融体系,建立现代消费文化消费观点等等,形成围绕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的良性增长形式。第二,降低投资率,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长期的高投资必然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造成投资与消费关系的不平衡。从国际情况和我国国情来看,投资率应该控制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下为宜,才能提高消费率,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要注重对投资结构的优化,政府投资的重点应转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卫生医疗制度,住房保障制度,从而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增加消费支出。第三,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过去我国建立在低成本优势尤其是廉价劳动力优势基础上的外贸格局将不复存在,当务之急是促进出口结构的升级,加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的能力,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兴市场,借助市场多元化来规避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郑学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需求走势分析[J].统计研究,2007(9)
2.张需松.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GDP的贡献[J].宏观经济研究,2003(3)
3.伍戈.三大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简析[J].中国统计,2010(3)
4.罗光成,周燕.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