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恨交织 公募“私奔”路

2014-06-20程钢

金融理财 2014年6期
关键词:王亚伟经理业绩

程钢

随着年报相继公布,转投私募的“公募一哥”王亚伟的重仓股曝光,其深挖重组股的风格仍然未变,但其一季度净值仍然是个问号。自从2012年底成立昀沣计划后,一年多来,王亚伟没有接受过任何专访,也没有向第三方机构公开净值,甚至其合作方内部也对产品信息守口如瓶。

知情人士透露,即使是合作发行昀沣的外贸信托,有查询昀沣净值权限的人也屈指可数。负责清算的券商、代销的银行信托等机构均口风严密。理财经理表示,该产品“比较特殊”,只能针对购买人披露净值信息。

“可能是去年底的业绩被透露后,管理得更加严格。”一位知情人士说,“不过,王亚伟一季度的业绩还可以,至少今年是正回报。”

但毫无疑问,奔私后王亚伟的业绩不像他在公募时那样亮眼,这令部分“粉丝”有些失望——那个鹤立鸡群的王亚伟不见了。一位接近千和资本的人士表示,王亚伟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其实“还行”。而在2013年底,据媒体报道,其“首秀”业绩为13.8%,为私募平均水平。业内人士透露,从去年底至今,千合资本已出现数名研究员离职。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从2007年至今,在权益类投资领域的私募基金经理中,有110位来自公募。他们中有的成功,有的失意。随着公募基金公司在股权激励和浮动费率等方面的制度突破,业内人士认为,从私募回到公募的旋转门或将打开。

公募一哥低调潜行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今年一季度1266只股票策略的阳光私募中,获得正收益的私募基金还不到一半,业绩最高的粤财信托——穗富1号一季度收益率为40.59%。这意味着,至少昀沣的业绩在一季度排在前二分之一到前三分之一。知情人士透露,相关合作方比较满意,甚至规模也有所增长,尽管幅度不是很大。

但在公募基金的日子里,王亚伟的业绩大多达到“一枝独秀”的地步。2007年,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勇夺偏股型基金冠军;2008年大熊市下该基金在抗跌榜上位居第二名;2009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华夏大盘精选完成惊天大逆转,再夺年度收益率冠军宝座;2010年,大盘股的下跌和中小盘成长股的疯涨,股市风格分化达到空前程度,华夏策略精选和华夏大盘精选排名偏股基金第三名和第七名;2011年,A股再次走熊,但华夏策略精选和华夏大盘精选仍排名同类基金前列。多年持续排名领先令王亚伟被神化,其投资和重仓的股票被投资者大肆追捧,形成A股独特的“王亚伟概念股”。

分析人士认为,昀沣的基金规模达到20亿元,能做到这一步已经颇为不易,而业绩排名靠前的私募产品大都规模在1亿元。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陈伙铸称,投资中,能否形成符合逻辑、适合自己风格的投资体系是最重要的,市场的风格在不断转换,不同风格的私募基金会有不同的表现。王亚伟去年重组股的整体表现并不算出色,有关部门对重组审核监管趋严,除创业板中部分有并购重组的个股出现较大涨幅,众多重组的流产导致重组股整体表现不佳,大部分甚至出现重组下跌的走势,因此,王亚伟也不可避免受到整体环境的影响。但其重仓的环保类个股如三聚环保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业绩走向中庸,这究竟只是短期表现,还是其有意而为之的策略?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认为,昀沣的部分资金来自香港,而且当时对投资者的门槛较高(要求金融资产8000万元以上),因此客户比国内“土豪”投资者更加成熟,对收益的要求没有那么激进。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阳光私募虽说不追求相对收益,但净值大都会提供给第三方,因此实际上也有排名压力。王亚伟隐秘地处理净值,也造成外界无法对其进行排名。

或可实现长跑

王亚伟能不能再造“神话”,还需要时间做答。在他之前,从公募投奔私募的大潮已经持续多年,这其中不乏神话。

相比于一些草根派的私募,业内人士认为,公募派投资经理的特点还是较为鲜明——长跑、低调。

曾经因为2008年大熊市而没让投资者亏钱、反而有三只产品盈利,星石投资江晖被称为“熊市的宠儿”,牢牢树立了星石稳健的投资口碑。2010年,江晖在发表过一篇《践行绝对回报之路》后就几乎不再对外露面,“江晖太聪明,思路比说话要快,而且普通话不好,一般人都听不懂他说话。”有人这样解释他的低调。

和江晖同一年发行私募产品的淡水泉投资总监赵军,从嘉实转至私募圈后,赵军曾被媒体称为“最忙”的私募经理,2009年淡水泉成长1期以121%的收益排在私募排行榜第十位后,2010年他管理的产品达到35只。和其老东家嘉实一样,淡水泉也是国际国内业务通吃,设立了香港分公司,根据格上理财的数据,截至2013年9月,总规模已经达到50亿元。据悉,2013年,淡水泉因长期业绩和风控能力获得来自加拿大的5亿美元养老金青睐,令不少私募羡慕不已。然而他们同样低调得无可复加,“淡水泉是少有的没有市场部的大型私募。”一位私募市场部人士介绍。

同样低调的还有曾在博时基金任职、后创立民森投资的蔡明。蔡明的民森A号和民森B号成立时以千万元门槛震惊私募界,至今是少数十几只业绩翻倍的公募派背景的私募产品。2010年,蔡明低调创立民晟资产,仅一年多的时间固定收益规模便达到40亿元。

在公募派私募中,几乎看不到罗伟广那样的“过山车”一样的业绩,也不会喊出但斌、林园那样“砸锅卖铁买股票”、“永远满仓”等令股民热血沸腾的口号。一位曾在公募、后进入私募的投资经理表示,从公募出来的私募人士曾经有过完善的研究团队,因此都更习惯于自上而下的研究方式,对于价值股也更加偏爱,业绩不会特别突出,但或许能实现长跑。

还有没有回头路

从公募跳出来的奔私者大多数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据报道,世诚投资总经理陈家琳在离开海富通基金时,给所有同事发出了一封告别信,在信的最后,他链接了山口百惠告别演唱会上的那首《LastSongForYou》,中文版本是张国荣的《风继续吹》。此后,世诚投资业绩稳定,陈家琳逐渐以“不熟不做”、“主题投资”等稳健风格在私募界再造光环。endprint

这种充满勇气的尝试,有成功的,也有黯然失色的。套用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幸福的私募都是一样的,不幸的私募却各有各的不幸。有的是因为业绩问题,典型例子是曾是嘉实明星基金经理的王贵文。王贵文发行的私募产品为“隆圣系列”,业绩一度可圈可点,然而随着熊市到来,王贵文遭遇重挫。2011年年底,隆圣系列清盘,王贵文透露自己已心生退意,或将开饭店。

陈伙铸认为,投研团队的变化也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原因,没有了公募强大的投研团队支撑,私募基金的聚焦范围相对会变得集中,对精选个股的能力或者择时能力等要求会更高;私募基金追求绝对收益和公募基金追求相对收益的操作理念也存在不一样的地方,在操作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资金量的不一样也会对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大量的增量资金对业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的私募则因为管理问题而产生裂痕。2012年4月,由原上投摩根投资总监吕俊创立的从容投资出现内讧,吕俊与投资经理姜广策爆出“决裂门”,舆论哗然。2013年9月,原上投摩根基金经理芮昆,也被媒体披露,其创立的呈瑞投资已经人去楼空,此前呈瑞投资在2011-2012年曾连续两年在私募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业内人士认为,奔私后,基金经理将面临许多此前在公募时无需面对的问题。朱雀投资高级合伙人王欢表示,私募基金的管理涉及到寻找资金、寻找渠道、人员管理、公司运营等,对基金经理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已经不仅仅是投资能力的问题。

“不归路”后面会不会有“旋转门”呢?近些年来,公募基金公司的一些瓶颈也在逐渐被突破,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试水股权激励和浮动费率,基金经理的个人价值有了体现。而灵活的激励方式,是当初大量公募人士奔私的主要原因。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旋转门”短期内或仍然很难。2013年6月,新修订的《基金法》颁布,将私募纳入监管,2014年1月7日,基金业协会开始设立《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私募可以独立开户,投资也更加灵活,打造私募口碑的环境越来越好。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公募基金,按1%的公募管理费和20%的私募业绩浮动费来算,一个20亿元规模的公募基金为基金公司创造的利润,在私募公司或许要5亿元的资金和20%的业绩回报才能获得,后者募集难度和业绩压力更大,如果公募基金的体制越来越灵活,说不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经理回到公募。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亚伟经理业绩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经理的难题
挑剔的经理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主要业绩
有事就找王亚伟
三生业绩跨越的背后
夜半买驴的南航经理
从公募到私募王亚伟如何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