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为移动孺子牛

2014-06-20吴娟

企业文明 2014年5期
关键词:凉山基站

吴娟

王荣浒,中共党员,从1999年公司成立,就一直在中国移动四川凉山分公司担任党委书记、总经理,至今已是第14个年头。14年里,作为第一代移动人,他经历了移动分家时的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艰辛,经历了2G快速发展十年的辉煌和现在面临战略转型的挑战,但他始终都以一颗“孺子牛”的心态勤奋耕耘着。

信念为航 铸就卓越网络

提起凉山,人们可能更多会陶醉它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但同时这里山高谷深、河流众多、地势险峻、气候多变且经济落后。在王荣浒看来,要改变凉山贫穷落后的面貌,就要让那些自古以来只能靠马帮邮路传递信息的边远彝家山寨都能通上电话。

1999年凉山分公司刚成立时,全州只有48个基站,州府西昌以及16个县都只能在市区或县城里通上手机。每次到州上参加会议,总会遇上领导拉住他的手关切地问:“老王啊,想想办法,能不能让我家乡早点通上电话啊,家乡人不图啥,就是想把土豆、核桃、水果卖出来,家乡人都盼着这一天啊!”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总会让王荣浒觉得这是移动的责任,得加把劲才对得起地方领导的信任。

2002年,正值公司网络建设任务最重的时候,王荣浒被查出得了糖尿病,由于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双腿浮肿,医生告诫他必须住院治疗。可为了赶在雨季前完成基站检查以及勘测最佳的新建基站站点,让凉山彝族群众早日用上手机,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每天上午坚持上班,下午到医院输液,利用周末下县检查基站。为减轻肿胀的双腿负担,他将拖鞋随时带在身边,实在没法穿鞋就穿拖鞋。遇上到省公司开会,他就在火车上用绷带把双腿高高吊起,来回奔波于凉山与省城之间。就这样,王荣浒用了3个月时间就跑完了全州16个县的大小村寨中的300多个基站。

也是在那年,为了选好木里与盐源县交界处的棉垭山基站站址,王荣浒决定亲自去现场看看。刚拔掉针头,主治医生追了出来,生气地对他嚷了起来:“王同志,你不要命了吗?”可为了选好站址,他还是坚持爬上海拔5 400多米的棉垭山,为了安慰和他一起出行的员工,他故作轻松地说:“你们没问题我也没问题,说不定爬山锻炼锻炼,我这腿就不那么肿了,实在不行你们就把我抬上去。”整整8个半小时,不知道他靠什么力量,硬是攀上了海拔5 400米的棉垭山山顶,顺利完成了基站的选点工作。

2004年村通工程建设前期,为了赶在国庆节开通盐源泸沽湖和木里俄亚村通基站,公司员工及厂家技术指导一行十人赶往海拔4 250米的牦牛山安装微波设备,由于突遇大雾冰雹,一行人迷失在了牦牛山茫茫原始森林里。刚从省城开会回来的王荣浒一听到这消息,连夜坐车180多公里,从西昌赶到了牦牛山下,焦急地等待消息。为了搜寻他们的下落,当地的联防队来了,森林武警也来了,可都由于天气恶劣,只能在山脚搜寻。一天一夜的煎熬,王荣浒眼巴巴的望着那条出山的小路。还好,在失去联系46个小时候后,饥困交迫的一行人平安地走了出来。看着小伙子们身上、脸上、手上被山蚂蟥咬得浑身是包,从不轻易掉泪的王荣浒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当听说是一位进山采药彝族老乡送他们下的山,王荣浒握住老乡的手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此刻仿佛所有的话都表达不了对彝族老乡的感激之情,只是紧紧地握了又握老乡粗糙的手。看到老乡身上破旧的衣裳,王荣浒赶紧从包里掏出了两百块钱,可老乡却分文不取,用他半生不熟的汉语说到“你们移动是帮助我们不通电话服务的,我不能收你们的钱,这是我应该做的”。老乡质朴的话语,更加坚定了王荣浒改变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信息落后面貌的决心 。

正是在这样一种信念的支撑下,2009年凉山率先完成了四川三州民族地区村通工程建设,6万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遍布着中国移动2 866个基站,光缆总长度也达到了2.245万皮长公里,建成了四川省最长、最大的光纤传输网络。现在凉山全州612个行政乡实现100%全覆盖,3 733个行政村实现100%全覆盖,30 318个自然村覆盖率达到69%。 凉山移动通过风光互补、卫星信号等多种技术和方式实现木里藏族自治县牧区和林区通信零距离,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为木里县成为全国最稳定的藏族自治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创新为源 谱写发展华章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少年壮志不言愁》是王荣浒最喜欢的一首歌,他常常觉得歌词写得就是他自己。记得凉山移动公司1999年刚成立时,全部家底只有五间办公室和一个不足40平方米的营业厅,移动客户只有1.68万户,运营收入不到2 000万。公司没有家底,谈合作到哪里总是让他坐冷板凳;企业没有知名度,谈业务到哪里都受到怀疑;再加上竞争对手的恶意宣传,常常让王荣浒举步维艰。可这一切都动摇不了他的信念,反而更激发了他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来的斗志和决心。没有家底,他就和几个班子成员自己掏钱支付会议室的租借费,硬是召开了全州16个县临时负责人会议;没有知名度,他就和员工们一起走上街头发放宣传资料;为了给身边的干部员工鼓劲,王荣浒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树形象,三年大变样”的三年工作目标。就这样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公司步入了正轨,客户认识了移动。

2003年,全国互联网建设如火如荼,当王荣浒听到凉山州委州政府准备筹建机要网和电子政务网的消息后,凭借多年坚持不断学习和对通信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他向公司党委提出了发展数据网业务的工作思路,得到了班子成员的一致赞同。可这种超常规的思路和想法没有得到太多人的理解,一些好心的朋友劝他,移动就是做手机的,发展好手机用户就行了。为了拿下凉山州机要网和电子政务网这两个项目,王荣浒几乎天天守在州委办公室、机要局,和各科室主任聊互联网发展趋势,谈移动有能力做这个项目,就这样,足足一个星期,地方政府稍稍松了口,在质疑声中凉山移动硬是拿下了全州机要网和部分电子政府网的建设项目。随后的几年,在省公司的大力支撑下,凉山移动先后建设了国税、农行、中华联保、公安(金盾网)、检察、统计等12大集团专网。如今,经过十年的发展,凉山的数据网业务初具规模,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公司的战略转型,也为稳定集团客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5年,中国移动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凉山移动也成了凉山通信行业的骨干企业,公司下一步该如何走?面对困惑,王荣浒生怕因为自己思想落后,耽误了公司的发展,赶紧报名参加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EMBA(高级工商管理)的学习,成为当时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他每个周末坐13个小时的火车赶到成都参加学习,又赶在周一回公司上班。通过学习,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在始终坚持规模化发展客户的基础上,2012年,凉山移动用户数突破210万户,连续1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凉山分公司12年连续六次被四川公司评为“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真诚为怀 托起移动明天的太阳

最让王荣浒自豪的是,他用14年带出了一支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员工队伍。14年来,凉山分公司没有一名干部员工因经济问题受到处分。要知道刚分家时,分到移动的130多名员工中做过管理工作的不足10人。王荣浒找每个人谈话,了解他们的情况,用他们的长处,甚至破先例把一名优秀的招聘员工提拔成了州公司营业厅的经理。

为了提高中层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2001年,王荣浒提出了与凉山州委组织部、州委党校联合开办为期两个月的管理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培训班的想法,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开设了13门课程,从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到党性党纪教育,正是这种把“党校办到企业”的模式,提升了各级管理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2008年,他又提出了“走出去”的策略,尝试把党委中心组学习融入企业发展工作中,走出本行业向身边优秀的政府部门学习、向优秀的企业学习,带着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到锦屏水电库区,向库区学如何实施项目管理;到樟木樱桃节现场,向西昌市旅游局学如何实现成功营销策划,等等。这不仅统一了中层管理的思想,提高了中心组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有效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还发挥了中心组学习软决策的作用。

为了当好班长,王荣浒给自己订了个规矩:无论工作有多忙,每个月必须读几本好书,整理出精华内容传授给大家。他始终坚信,只有干部员工具备学习和创新的能力,锻造出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员工队伍,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新的发展。

2002年,突如其来的地震警报让几十万西昌人惊惶失措,无数人拖家带口往外逃。在成都开会的王荣浒,听到这一消息后连夜赶了回来,回到了员工中间。有很多人不明白他当时的做法,认为明明可以逃过一劫,干嘛还要赶回来,难道还有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是的,在王荣浒看来比生命更重要的, 就是越是危难时,就越应该和员工们在一起。

王荣浒用他的言行激励、带动、影响着凉山移动的干部员工们。正是这支队伍在公司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时,都始终和公司一起战胜困难,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员工代表,如2005年牺牲在村通基站选点勘测路上的优秀共产党员李红文;2006年独自一人在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官地电站工地服务两年多的优秀党员杨胜普;2007年获得中国移动集团传输专家、被评为凉山州十佳杰出青年的优秀党员邢虎;2012年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十佳服务明星徐明月,等等。

责任为本 打造受尊敬企业形象

2012年8月31日,凉山州喜德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整个喜德县城停水停电,7条进出路全部中断,与外界失去了一切通信联系,成为了“信息孤岛”。相隔较远的锦屏库区也在当天遭受多次泥石流灾害,由于营地电力、通信、交通、供水全部中断,成为“孤岛”的3号营地内1.3万余人的安危成为外界备受关注的焦点。

面对洪水、泥石流灾害肆掠的威胁,凉山移动人争分夺秒、齐心协力,第一时间组成抢险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第一时间提供应急通信保障,第一时间开通灾区便民服务点,仅用28分钟的时间就打通了通信生命线,让喜德县委政府能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了灾情,为灾区构筑起不可替代的“生命线”。

为了让灾区早日全面恢复通信,王荣浒和班子成员分工协作,由他赶赴喜德指挥当地的应急抢险保通信工作。在赶到喜德后,他和抢险队员们一起爬电杆、拉光缆、趟泥潭,从冕山镇、拉克乡到光明镇,直到深夜两点,他们才抢通了喜德县城到冕山镇的传输光缆。在中国移动便民服务点上,喜德县副县长孙玉林更是专程手捧党旗送到他的手中,充满无限感激地说道:“非常感谢移动公司在短时间内恢复灾区通讯,为我们救援提供了及时的通信保障,为灾民开辟了便捷的信息通道。你们极大地支持了我们的救援工作!”

9月1日下午18时30分,当他通过电话向凉山州委常委滕中平副书记汇报锦屏水电站3号营地经过18个小时的应急抢险,移动信号已全面覆盖时,电话那头传来了一阵阵的欢呼声和鼓掌声,滕书记更是激动地说:“感谢中国移动!关键时刻中国移动值得信赖!感谢你们!”

14年来,王荣浒始终将感恩牢记于心,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他固守于心的价值观,这是他生命的根基。每年春节,王荣浒都会和干部员工们看望百岁老人、走访贫困户、慰问敬老院。每年他还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一些贫困优秀的大学生。他说就是想通过自己的行为,通过凉山移动的企业行为,坚定不移地扛起雷锋精神这面大旗。

“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这是王荣浒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守多年的人生信条。对待名利要平和,对待他人要谦逊,面对工作要执着,面对困难要无畏,为事业成功永不停息地奉献。他坚守着这个信念一路前行,与凉山分公司的干部员工一起奋进,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最美移动人”的内涵。

(责任编辑:罗志荣)

猜你喜欢

凉山基站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现代性语境下的再边缘——从《我的凉山兄弟》谈起
基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自动化探讨
可恶的“伪基站”
凉山彝族口弦(之三)
基于GSM基站ID的高速公路路径识别系统
高速铁路基站市电接入的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