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4-06-20刘芳
刘芳
摘 要 多感官教学法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过程,不能简单等同为某种器官的感觉或体验,这是以人的多重认知与实践为主体的全面的教育引导行为。而明确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向和目标,则是开展引导工作的前提。本文从多感官教学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多感官教学法。
关键词 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 中学美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Multi-sensory Teaching Methods in Art Teaching
LIU Fang
(Heyuan No.2 Middle School, Heyuan, Guangdong 517000)
Abstract Multi-sensory teaching infertility is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process, can not be simply equated with a certain sense organs or experience, which is the practice of multiple human cognition and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s the main guide behavior.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clear educational direction and goals, it is the premise of conduct to guide the work.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basic concept of multi-sensory teaching, explains how to use multi-senso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art teaching.
Key words situational teaching; constructivism; middle school art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特别在美术学科之中,感性直观的现象,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显示作用。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多感官教学法的应用日益广泛,形式不断丰富。
一般而言,“多感官教学”,主要指借听、看、运动等多种途径感官刺激,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视、听、味、嗅等感觉,进而立体全面的开发包括“体能、识别、感官、音乐、语言、人格和社交”在内的七大潜能。多感官教学,作为许多一线中学美术老师的尝试,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创造性的落实课程标准的有益尝试。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中学多感官教学群像发生着渐进的变化,孩子们的自由天性也在慢慢凸显。
1 加强情境构建,引导学生深入体验
科学设计情境是中学美术多感官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在具体实施中,要结合中学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以往教学设计中的随意性、单一性问题,转而朝着多样性、针对性方向发展。教师要把握的一个宏观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活动中,借助听、说、读、写等多种手段,运用眼、耳、口、手等多种器官,了解美术、体验美术、感知美术,借助情境教学设计的系统化,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将美术知识归纳总结,综合在一起,更加系统化。
课堂教学在传递基本知识的同时,借助情境教学来实现学生能力的转化,促进其能力发展。当然,情境教学设计还应该在具体结构与形式等方面科学考虑,需要体现的是情境教学的价值,需要学生能理解与接收。当然,这些需要考虑学生在客观的情况下能够完成的最大程度,以及最佳的情境教学完成顺序。科学性也体现在情境教学要贴近生活、深入现实,让学生能从自身环境中体验到。因为无论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区生活,不论是天上地下还是海洋陆地都是青少年十分熟悉与向往的事物。面对这样情境性强的情境教学,学生就有乐于参与的心态,而没有思想负担。且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介绍色彩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与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设计了“我和朋友到植物园”的活动内容。其中,一部分学生根据要求分别画出柠檬、西瓜、苦瓜、辣椒等不同的水果蔬菜,另一部分学生则画出酸、甜、苦、辣的人脸表情。手持不同水果与表情的同学打乱顺序混站到一起。然后在紧凑的音乐声中,进行快速的寻找,以完成时间最短的组合为胜。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在互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动手、动眼、动耳、动心,多种感官一起行动,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认知与学习。
2 强化个性推进,推动差异发展
在中学美术多感官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美术素质存在较大差别,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把握美术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运用多感官教学法的过程中应该包容大部分学生的思考,通过面的扩展让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区分多感官教学的层次与难易度。一般的,可以在实施多感官教学的时候考虑按照基础、发展、创造的逐级上升层次,对于基础层次,要求所有的学生基本都能参与,而对于发展层次,可通过一种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寻找知识,努力完成。而对于创造,这可能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难,因此,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有选择的去实现,而对于过度的发展阶段,适当考虑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可以完成,但是还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避免过于简单或者偏于创造,关键是通过不同层次让学生能从多感官体验中获得成功感受,不断提高其美术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老汇的爵士乐》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二十世纪早期伍基风格的爵士乐音乐一段,然后设计具有难度变化的思考:分别是听完音乐后,你有着怎样的情绪感受;听完音乐后,你对旋律、节奏、气氛方面有怎样的联想;听完音乐后,你能否根据自己的想象,手绘一幅想象中的百老汇画境。当不同的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后,教师再引领其观摩《百老汇的爵士乐》的原作,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人文意涵,帮助学生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提高。
3 着眼学生实际,激发情感投入
教师对多感官教学的设计能否产生实效,对于学生立体全面的感知美术,了解美术的内在魅力,进而提升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动有效的多感官教学,需要教师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生活与教学经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另外,伴随着美术教学的日益发散性与灵活性,教师更应重视学生的感性思维训练,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途径进行自我调整、亲身体验、自我感悟与质疑,能发表个人思考的意见或见解,而这也就从更为广阔的层面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在具体实施中,需要从多维度出发以帮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以便增强教学的创造性,让学生能有更宽广的思维空间。如在《运动》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诸如:①掷铁饼者;②舞台上的舞女;③倒牛奶的女仆不同美术家的作品,然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感受,也许学生谈的观点各不相同,甚至互相冲突,教师也不应该加以过多的干涉,而应鼓励学生在看、想、品的过程中谈自身的感受。然后以此为基础,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划分不同的小组,有的是临摹画作,有的根据画作制作模型,有的则编写故事,有的也演绎舞蹈,见仁见智,自出机杼,共同提高。从而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想象,激起学生对美术更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课堂环境本身的限制,对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创造性思维都是很好的锻炼。
总之,多感官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多感官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认真了解学生的意愿后,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心”,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情感关怀和共鸣,在此过程中感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在课堂上,在情境内,运用多重感官去体验,去认知,去升华,从而为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新琴,霍漩著.中学美术教学法[M].中国戏剧出版,2005:157-158.
[2] 孙春成.美术反思性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
[3] 林崇德.中学美术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4] 殷涛.美术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