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企业锻炼机制研究
2014-06-20高源
高源
摘 要:目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都在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下企业锻炼是培养高职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企业、学校和教师3个方面在当前高职教师企业锻炼中面临的问题,对高职教师企业锻炼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师;企业锻炼;激励机制;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要体现“能力本位”,高职院校要加强科技开发、提供社会服务等,必须建立高职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制度。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加强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可以解决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企业、学校和教师3个方面在当前高职教师企业锻炼中面临的问题,对高职教师企业锻炼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1 国内高职教师企业锻炼现状
1.1 教师来源渠道单一,企业锻炼不足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或硕士毕业生,教师高学历、低技能的现状,是当前高职师资队伍最为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本身往往未参与企业项目,缺乏项目实践的经验,自身的动手能力不强。这使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难以得到落实。
1.2 教师企业锻炼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
学校与企业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教师并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公司的制度不适用于教师。参与企业锻炼的教师不在学校,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无法管理和约束教师。没有相应的管理,部分教师会缺乏自我约束,把企业锻炼流于形式,使企业培训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学校缺乏企业锻炼的激励机制,参加企业锻炼的教师,一定时间内从教学岗位离岗,其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会受到影响,加上教师对于企业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教师参与企业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1.3 教师企业锻炼达不到既定的目标
企业出于对核心技术的保密,不愿教师参加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参加企业锻炼的教师往往被边缘化,只能参与企业较低层次的技术开发,从而使教师企业锻炼的真实意义打折。企业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需要企业相应的技术人员参与和培训,企业需要消耗自身的人力和物力,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优惠和保障,很难保证企业会全心投入进来。
2 发达国家高职教师企业锻炼现状
新加坡高等学院引进教师,并不盲目追求高学历。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例,新进教师除了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外,还必须具有5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新加坡国内的300多家大中型企业与南洋理工学院有着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解决技术难题或设计开发项目和产品,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设备、研发资金,供学校教学、研发和培养人才,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其中包括:学院与地铁站合作,为新加坡的地铁设计收费系统;学院与航运企业合作,制作导行信号系统等。这种企业和高校联合为教师提供企业锻炼的机制使得专业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更新,从而实现培养“双师型”和“技能型”教师,更好的为高校服务。
德国职业教育中最突出的是“双元制”,全德国有340多种培训专业可供选择, 如新媒体、信息与电子通信技术(IT)等领域。目前经国家认可的培训职业约有13大类380多个。全国的2400万在职人员中2/3是“双元制”培养出来的。高校的“双元制”老师必须具备工程师资格。在德国取得教师资格很难。高校的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教师都愿意主动联系企业,去企业参与项目,所以能及时得到并掌握最新技术。
3 高职教师企业锻炼机制的研究与设计
3.1 思想上引导教师重视企业锻炼
学校必须引导教师认识企业锻炼的重要性。实践锻炼是培养“技能型”、“雙师型”教师的需要。职业教育对教师有特殊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深入企业实践,使我们的专业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得到了升华,实践教学能力和解决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让教师认识下企业实践,从事企业员工相同的工作,熟悉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项目需求;熟悉企业的要求与工作过程;熟悉企业的服务意识、对敬业精神的要求。
教师熟悉了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项目需求,才能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规格,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能力;教师熟悉了企业的要求与工作过程,才能整合教学内容,按能力结构分项目,按认知规律分任务,制订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熟悉了企业的服务意识、对敬业精神的要求,才能修订教学计划,更新教学理念,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3.2 制订教师企业锻炼的激励机制
国外很多企大中型企业很重视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机制是企业将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连接手段。包括精神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学校可采用以下机制来激励教师参加企业锻炼:
3.2.1 奖金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参加企业锻炼,可以采用奖金激励机制。教师在企业中实习,在保证正常岗位工资及津贴的情况,需要设定绩效奖金,根据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的专业技能及实际贡献给予不同级别的绩效奖金。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及能动性,也较大的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
3.2.2 课时激励机制
参加企业锻炼的教师,返校后依据企业的前沿技术和用人要求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要耗用大量的工作时间,可以减少其日常的工作量,并对其教学研究工作量折算成相应的课时量,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构建企业的真实案例,经过精简、重构后,运用到教学当中。研究最新的教学方法,分解企业项目到每个实训单元中,并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其他教师。
3.2.3 职业发展激励机制
在实习结束后,学校在年终根据教师对企业的贡献度给予年度绩效评定,通过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双维度来考核教师全年的工作,对在企业锻炼中有较大成绩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评定时,给予加分,激励教师更好的参与企业锻炼中。
3.3 学校积极与相关企业统筹协调
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就业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促进相关企业认识到承担教师企业实践的重要性。组织校企管理部门,与企业积极协作、有效互动。学校要保证教师企业锻炼有专人负责,专线联系,与企业做到平等协商,对等交流。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生产的要求,学校与企业统筹协调,共同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计划,共同实施日常管理、实习指导及考核评定,分阶段、分步骤、分任务协同推进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开展。学校要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细节管理,加大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内容改革,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效性。从而逐步形成机制灵活、互惠共赢的高职教师企业锻炼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斌.如何提升教师企业挂职的实效性.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第8期.
[2]郑春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