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十五贯》看官僚主义

2014-06-20李曙光

前线 2014年4期
关键词:案情巡抚知县

李曙光

《十五贯》是昆曲的著名曲目。说的是屠户尤葫芦无本钱经营,为生计借来十五贯铜钱。因一句戏言,使其继女苏戍娟负气出走。赌徒娄阿鼠赌场输得精光,回来路过尤家,为偷走十五贯钱,将尤杀死。外城伙计熊友兰为主人收来十五贯,路遇苏迷路,被众人误认为凶手,两人同押官府。知县过于执不问青红皂白将两人判成死罪,知府巡抚皆批准执行。只有太守况钟监斩二人时,发现是冤案,遂以官职担保,求得重审,最终查明案情,使该案真相大白。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说:“《十五贯》是个好戏,全国各剧种有条件的都要演《十五贯》;这个戏全国都要看,特别是公安部门要看。”

《十五贯》案情并不复杂,也没有官员徇私枉法、行贿受贿。只是因为多数办案官员自以为是、主观臆断,相互扯皮推诿,不认真调查案情,一级骗一级。知县过于执在案件中并没有贪赃受贿,他的错误在于高高在上、盲目自信,自以为是,渎职懒惰,不深入现场调查取证,对其他疑问也不细查,匆匆草率定案。剧情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一些脱离实际、先入为主、自以为是、主观臆断、想当然的决策失误和由此造成的冤假错案。

知县过于执仅凭十五贯钱数相符就刑讯逼供、屈打成招。对此,冯梦龙在《警世恒言》中写道:谁想问官糊涂,只图了事,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道不得个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可胜叹哉。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一大原因就是主审官员官僚主义、图省事、图了断,认为打完就招供简单易行、交差了事。同时,主审官员主观臆断,不是从事实出发,调查出结果,而是从自己的臆断出发倒逼所谓的“供词”,这也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难怪毛泽东同志看完后强调:“这出戏应该在全国都演,戏里边的那些形象我们这里也是很多的,过于执在中国能够找出几百个。”

在太守况钟夜拜巡抚周忱的一场戏中,我们也能看到官僚主义的表现。况钟晋见巡抚周忱请求复审。况钟急不可耐,而周忱从护卫官通报直到随从摆好排场,才迈着四方步、慢慢吞吞、哈欠连天,一步三晃地出来接见。搅了本大人的好梦,当然不能让你舒舒服服地把事情办成。周巡抚开始强调程序,强调规定,强调职责分工,想用规定压服况钟不让他复审。戏中官员之间语言腔调的高低拿捏和身体的卑尊错落,甚至巡抚仆从都表现出的趾高气扬,无一不是当时官场的生动写照。反观今日,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气息在一些地方比较浓烈。少数党员干部还沾染着这种官场陋习,动不动就是“老百姓就是不识抬举”,甚至还有人说出“你到底代表党还是代表人民”的昏话。

《十五贯》千年不衰,之所以流传至今而仍有其生命力,也恰恰在于该剧反映和鞭挞了代代相承延续至今的官僚主义问题。一个政党一旦官僚主义作风盛行,就会逐渐失去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克服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责任编辑:习 伟

猜你喜欢

案情巡抚知县
一字一师
凌晨“案情”
是谁下的毒
陈县令拍错马屁
没头脑
青石碑
青石碑
疯老爹打知县
遥远的道德箴言
“两高”刑事指导性案例的文本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