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子“仁政”的民本思想

2014-06-20

前线 2014年4期
关键词:民本仁政祭品

孟子的民本思想继承了前人的基本主张,以儒家“仁学”为基础,提出了“民贵君轻”、“与民同乐”等主张,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历史影响深远而广泛。

【原文节选】

民为贵,社稷①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②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③既成,粢盛既洁④,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尽心下》)

【重点注释】

⒈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

⒉丘:众。

⒊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⒋粢(zī):稷,粟米。粢盛既洁的意思是说,盛在祭器内的祭品已洁净了。

【原文释义】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原文节选】

是故明君制①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②。……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③之教,申之以孝悌④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重点注释】

⒈制:订立制度、政策。

⒉轻:轻松,容易。

⒊庠序(xiáng xù):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⒋孝悌(xiào tì) :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原文释义】

所以,贤明的国君制定产业政策,一定要让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致饿死。然后督促他们从善行事,老百姓也就很容易听从了。……大王如果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从根本上着手呢?在五亩大的宅园中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穿上丝绵衣服了。鸡狗猪等家禽家畜好好养起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有肉吃了。百亩的耕地,不要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认真地兴办学校,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是从来没有过的。

【古今联读】

仁爱天下 以人为本

综观孟子的“仁政”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基本原则贯穿其中。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游说君王的过程中提出的,所以在提出自己的思想后总要加上“可以王”、“仁者无敌”之类的结语,以期君王能够接受他的主张。孟子作为周游列国的士人,推行仁政固然不仅仅是为了让君王扩疆展土,称王天下。与其说这是目的,不如说是孟子实现自我理想的手段:孟子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社会回到圣王时代。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孟子的思想仍然是剥削阶级的。他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说成是不同分工的交换关系。这说明其“仁政”的最终指向,是试图为地主阶级统治的合理性提供理论根据。而事实是,即使孟子使出“可以王”的诱饵,但由于当时特殊的施政环境所限,最终也没有王接纳他的主张。

尽管如此,孟子在两千年前就提出的“重民”、“与民同乐”、“制民之产”、“省刑薄赋”、“重视善教”、“君臣平等”、“尊贤使能”等思想和见解,在今天仍然有可贵的现代价值。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吸收了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但又与传统民本思想有着根本不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把谋求“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根本目的,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从而具有现实性。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既是对孟子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乎时代的彰显,充分显示出古老智慧的无限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力。

猜你喜欢

民本仁政祭品
马来西亚推“防疫祭品礼盒”
兜底治疫
政治合法性的三种来源及其内在关系
孟子说仁德
试论洪遵的生平和著述
从民本思想到执政为民的传承和质变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