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首都工作中贯彻好群众路线

2014-06-20钱理文

前线 2014年4期
关键词:北京市委干部群众

钱理文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北京市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坚持首善标准,以更严要求转变干部作风;紧紧抓住首都工作特点,高扬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履行首都职责使命;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首都面临的改革机遇结合起来,直面全社会关注的难题、维护首都人民利益,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取信于民。

坚持首善标准,以更严要求转变干部作风

用首善的标准做好各项工作,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首都工作的要求和期待,也是首都工作的特点之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伊始,北京市委明确提出:作为首都,一定要站在政治高度,以更严格的要求、最坚决的态度反对“四风”;一定要敞开大门,诚心诚意接受群众监督,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开创首都的新局面。

站在政治高度,以最坚决的态度反对“四风”积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北京市各级领导干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切体会到,干部身上存在“四风”积弊,就是自毁长城。市委书记郭金龙对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时责任满怀地说:“看看现在存在的‘四风问题,想想现在群众的意见,我们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我们已经不能再靠吃党的历史、革命先辈积累下来的群众感情‘老本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而,北京市委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以首善标准,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

在思想理论武装上,切实做到思想认识上不去不放过。通过深入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学习,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醒了脑”、“提了神”,思想上补了课,精神上补了“钙”。在查摆“四风”时,切实做到查摆问题不聚焦不放过。各级党组织不折不扣地进行大排查、大扫除,不走神、不散光,出重拳、用重典,对查摆不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拉得下脸、抹得开面,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甚至进行组织处理。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切实做到自我剖析不深刻不放过。干部之间直面问题,不捂着、藏着、掖着、护着,动真碰硬,思想灵魂受到了震撼洗礼。在整改落实上,切实做到不到位不放过。各级领导干部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精简会议文件、改进文风会风、压缩表彰评比,惩处“假公济私”、整顿“庸懒散冷”、纠正“吃拿卡要”、解决“推诿扯皮”,遏制“吃喝玩乐”、取消“迎来送往”,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

敞开大门,诚心诚意接受群众监督。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决定了我们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态度作为衡量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开门整风,是我们党教育干部、整顿作风的宝贵经验,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北京市委自始至终敞开大门,让群众全过程参与进来,做到学习教育、征求意见向群众敞开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向群众敞开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更向群众敞开门。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市级机关和各单位、各部门及时整理、分类汇总,定期向群众公示,并向征求对象反馈;民主生活会的情况向群众通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查摆的问题也向群众反馈;制定的整改措施向社会公布,已经落实整改的2262件实事,让群众来评判,群众不满意的继续整改,直到群众满意为止。在把群众请进门的同时,各级领导干部也真诚地走出去。市委机关改变干部下基层“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搞调研见干部多、见群众少的现象。北京市委农工委组织百名机关党员干部走村入户,自掏腰包,吃百家饭、睡百家席、聊千人天,记下民情日记3800多页,解决问题百余件。

担当首都职责使命,发扬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北京市深入研究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紧抓住首都工作特点,高扬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履行好首都职责使命。

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力量做好“四个服务”。“四个服务”是中央对北京的要求,是全国人民对北京的重托,也是首都的第一职责使命。履行好首都的职责使命要靠人民群众,这是办好北京一切事情的力量源泉。

回首过往,北京从消费之城转向工业之城、从工业之城转向服务之城,每一次转型都凝结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几十年来,为确保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正常工作,首都人民作出了各方面的努力和贡献。每逢全国性和国际性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在北京举行,北京市委市政府都是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力量,从维护社会治安、提供物质保障、组织便捷的交通出行,到优化美化城市环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全体市民充分展现出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把“四个服务”做得更好?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市党员干部加深了对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以更高标准做好“四个服务”必须更加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带头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在北京畅通无阻。必须更加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不断提升“四个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把做好“四个服务”体现在首都工作的各个方面,融入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把首都建设好管理好。只有尽最大努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把首都建设好、管理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前提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挥好各方面的优势。多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利用“两代表一委员”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各条战线的天然优势,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努力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增进共识、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优势,齐心协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宣传文化和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汇聚起建设好、管理好首都的正能量。

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关键是体现主动性,让人民群众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源泉充分涌流。面对产业转型,我们大力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聚集化、融合化、低碳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金融街强势崛起,已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网格化管理脱颖而出,探索出了一条高效便捷、精细化的社会管理新路。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在城市建设上,我们将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在城市管理上,着力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是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

推动首都改革发展,把群众利益落到实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说一千道一万,还得看解决问题。“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与首都面临的改革机遇结合起来,直面全社会关注的难题、敢于碰硬,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首都人民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全力以赴把社会关切解决好。中国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但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目前存在的风险和挑战。1993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中国的改革到了涉险滩、啃骨头的时候,任务重、风险大。

直面问题,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也应是改革必须秉承的精神。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首都而言更需直面和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蓝天难见、繁星无影、河水断流、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特别是近些年发生的长时间、大范围雾霾……这些问题令人揪心,不但损害了市民健康,也损害了中国形象、首都形象。把首都建设好,是党和全国人民对北京的殷切希望和重托,我们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北京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首都发展阶段性特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以治理“城市病”为大课题,深入研究控制特大型城市人口规模的治本之策;为治理大气污染,先后研究制定了八大减排工程,通过综合治理的手段向空气污染宣战;制定最严格的水、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以加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把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行政审批事项过多、时限过长问题作为改革突破口,努力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种种举措,体现出北京市委市政府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对群众关切的积极回应。

真心实意把群众利益实现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民群众不仅是改革发展的推动者、承担者,更应成为改革发展成果的拥有者、享有者。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要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要更好地保障人民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北京市各级政府改进行政作风,凡涉及社会公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把决策的过程变成深入了解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寻求不同利益交汇点、获得群众普遍认同、取得好的社会效果的过程。党员领导干部捧出一颗心来服务群众,下最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以更大决心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积极做好居民增收、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增加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薄弱环节、地区倾斜。围绕群众关心的医疗卫生、公共交通、棚户区改造等热点难点问题,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执笔:陈之昌 刘陈德 叶再春 魏晔玲)

猜你喜欢

北京市委干部群众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前团北京市委是全团的一个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