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艺要为人民
2014-06-20仲呈祥
仲呈祥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抓好夯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文艺,理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做出独特的重要贡献。
我们的文艺,源于人民,表现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因此,要做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就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包括创作导向、鉴赏导向和一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价值导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离不开文艺,文艺更离不开人民。人民文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而真正践行,确非易事。譬如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渗透性强的大众艺术电影电视剧,重视票房和收视率是必要和有理的,但时下似乎过了“度”,出现了一种来势不小的唯票房唯收视率倾向。衡量一部电影的成败,仅看票房高低;判定一部电视剧的价值,只据收视率统计。而且,不作科学的具体分析。影视作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当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作为!前一阶段,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视剧《寻路》《媳妇的美好日子》等优秀作品的上映播出和评介,就很好地发挥了“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电影如是,电视剧亦然。我们应当把满足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把适应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人民文艺要真正发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的文化功能,就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鼓励创作出一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切忌宣扬那类“穷得兜里只剩钱”的作品。人民文艺要切实发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文化功能,还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用”的真善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戏说历史、解构经典、颠覆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仍然值得警惕。今年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之所以被一些观众批评为“赢了票房,输了民心”,其失误正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不敬畏和改写。众所周知,钱钟书先生高度评价《西游记》这种批判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经典名著,甚至将其排在四大古典名著之首。可惜的是,吴承恩笔下孙悟空形象集中体现的这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批判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抗争精神,竟被电影中的牛魔王欲娶天庭神女的“神魔冲突”取代了,全片贯穿的是牛魔王与玉皇大帝的矛盾,孙悟空变成了玉皇大帝的“同伙”了。孙悟空形象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大道”和“美德”,都被解构了!这,值得我们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曾精辟指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因而都应走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人民文艺理应坚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发展道路,同时借鉴和学习世界文明中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用的东西,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卓有成效地参与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基础工程中去”。令人忧思的是,有的影视新作却背离了先辈走出的这样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东施效颦地误入了一条模仿“好莱坞化”与“香港模式化”的歧途。且看那些生搬硬套美国片脱离生活瞎编乱造的影视作品,竟被吹捧成了美国类型片本土化的“成功范例”、“伟大的作品”。这深刻启示我们:必须下功夫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艺术的独特创造、审美优势、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艺术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而坚持不懈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发展道路奋勇前进。
(作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召集人)
责任编辑:沈 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