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所喜爱的十本书

2014-06-20王余光

博览群书 2014年9期
关键词:弥尔顿胡适读书

○王余光

我所喜爱的十本书

○王余光

我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正好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没有什么书可读。到上大学以后,才开始读一些书,其中有几本书是我长期喜爱的,现按阅读这些书的时间顺序略述如下:

1.《诗歌集》,德国海涅著,钱春绮译,1957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

在上中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这部爱情诗集。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这些诗给了我很大的震动。大约在1982年,我买了《诗歌集》的再版本,遗憾的是,原版中那些精美的插图没有了。

2.《诗经》,版本很多,我读的版本是《诗经今注》,高亨注,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这些写成于2500年以前的诗,今天读来仍然让人激动,如《关雎》,如《广汉》,如《蒹葭》等。

3.《史记》,汉司马迁著,1959年中华书局标点本,2013年又出了新版。

记得在1981年初,中华书局王利器先生来北京大学给我们学生讲《史记》课,这成为我学习、阅读《史记》的开端。此后,由于工作的关系,《史记》一直是我经常翻看的书。

4.《历史研究》,英国汤因比著,曹未风等译,195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原版《历史研究》的节录本的译本,原为内部使用,书前有一长篇批判文字,到1986年重印时,这篇批判文字去掉了。在中外历史学者中,我最喜欢司马迁和汤因比。他们视野辽阔,为文疏荡,令人神往。

5.《胡适自述》,版本较多,一般包括《四十自述》与《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译)。但不少编者和出版者随意“改造”或删节,应加注意。

1975年左右,我在读高中。中学里有一位打铃的人,他是右派,听说学问很好。那时,没文化的人都去讲课,在讲台上大侃特侃,而有学问的人就像他一样被安排去打铃或种菜。有一次,这位打铃人与另一个人说悄悄话,被我无意中听到了。他说:“解放前,胡适可了不得,他比鲁迅名气还要大。”现在听到这样的话也没什么,但当时可是让我大为吃惊。我上大学以后,才有机会找到胡适的书来看,这些书大多都是1949年前出版的。《胡适口述自传》是唐德刚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并作了详细的注释,注文极有意思,值得一读。当时我还翻阅了1955年三联书店出版的一大套《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家高校图书馆剔旧卖书,这套《胡适思想批判》也在其中。我本着“人弃我取”的想法,买下了这套论文集1-7辑。我认为,这套书所收集的文章都是现今学术界的名人之作,值得收藏。

6.《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1982年地图出版社出版。

就我所知,不少人喜欢看地图。我算是地图爱好者,尤其喜欢看老地图或历史地图。上大学时,常在图书馆里翻看这部地图集的内部版。80年代中期,我终于有能力从书店把这部地图集全八册买回家,心中喜悦数日,虽然当时近百元的价格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至于这部地图集,正如主编谭其骧在前言中所说:“(地图集)把我国自石器时代以来祖先们生息活动的地区的变化,在目前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努力反映出来,使读者能够通过平面地图的形式看到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国家的缔造和发展的进程,看到在这片河山壮丽的广阔土地上,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如何在不同的人类共同体内结邻错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各民族人民的感情,为崇高的人类进步事业而工作。”

7.《中国史学名著》,钱穆著,1973年台北三民书局出版。

这本书是作者晚年给博士生讲课,由学生随堂记录整理而成的。由于专业的关系,我搜集这类书有十余种。这本书独具特色,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历史与中国史学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它是我工作中常常翻阅的一本重要参考书,受益匪浅。

8.《爱晚庐随笔》,张舜徽著,1991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读过张舜徽先生的《清人文集别录》和《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等书,对先生的学问极为仰慕。毕业后,我分配到武汉大学工作,这为我向张先生当面请教提供了方便。1984年5月,我来到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叩开了张先生的寓所。先生中等身材,湖南口音,为人谦和,言谈谆谆,一派长者风度。后多次登门拜教。1989年10月先生赠我《说文解字约注》三巨册,令我欣喜若狂。1990年9月,我考取先生的博士生,受先生的赠书就更多了。先后计有《汉书艺文志通释》《郑学丛著》《周秦道论发微》《文献学论著辑要》《清儒学记》《说文解字导读》《旧学辑存》等,1991年6月14日,先生赠《爱晚庐随笔》。后来留心搜集,张先生的著作基本齐备。这部《爱晚庐随笔》由《学林脞录》与《艺苑丛话》二种合刊而成,前者谈学术、典籍、学者等,后者论艺术,分为品书画,评工艺,论图、书,谈武术四门。全书为先生同老友新交或及门弟子论学论艺之语的笔录,各篇文字简练有致,读来增益识见。

9.《书的礼赞》,奥地利茨威格等著,叶灵凤译,1998年三联书店出版。

我素喜收藏有关书或刻书、买书、读书、藏书等方面的书籍。上世纪90年代初,与友人合编《中国读书大辞典》后,在此方面更注意搜集。前几年,又与友人合作,收集我国古代学人关于读书、藏书的论述数种,加以注译,分编成《读书四观》、《藏书四记》二书出版。对国外学人这方面的著述,也留心收藏,先后曾买到美国大卫·丹比《伟大的书》、英国爱德华·纽顿《聚书的乐趣》、日本小林秀雄等著《读书与人生》等,其中对这本《书的礼赞》尤为喜爱。作者谈读书的美好价值,书的敌人和灾难,书的保护与珍藏等,旁征博引,说古论今;而叶氏译笔,又端庄流利,富有情趣。诚如该书的出版者所言:“细细品味译者的妙笔神韵,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10.《论出版自由》,英国弥尔顿著,吴之椿译,195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覆灭。就在这一年,英国诗人、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向英国国会提出了一篇演说辞:《论出版自由》。这篇演说辞译成汉文,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收在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不为一般读者所关注,因为作者的长诗《失乐园》更具影响力。弥尔顿在演说辞中说:“以往书籍和生灵一样,可以自由进入这个世界。”而当时英国的《出版管制法》则规定:“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对此,弥尔顿进行了深入的批驳,最后指出:“这项法令由于首先对于学术和学者是一个最大的打击和污辱,所以它便不但没有好处,而且还有十分明显的坏处。”弥尔顿力主自由研究、讨论和出版,兼容并包地阅读和自由地选择读物,并深信真理最后必胜。

猜你喜欢

弥尔顿胡适读书
胡适的美国恋情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1720年版《弥尔顿诗集》的排版、插图和导字——分析目录学案例研究
论弥尔顿《失乐园》对奥维德诗歌的借鉴之道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我们一起读书吧
胡适、张君劢眼中的斯宾诺莎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