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消费信用体系研究
2014-06-20张孟琪
摘 要:美国作为消费信用市场发达程度最高、消费信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其消费信用体系的发展、构建,对我国完善消费信用体系有着借鉴作用。
关键词:美国消费信用;消费信息
一、消费信用的经济基础
从微观角度来看,消费信用的使用必须要求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这样才能够发生经济交易。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信用消费,必须要求他有相对应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决定了信用消费水平,收入水平越高,能够承担的消费信用越高;若是收入水平低,能够承担的消费信用也低。而预期能够决定、影响改变个人决策,包含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和对未来支出预期。
从宏观角度来看,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直接决定了消费信用的发展,消费信用的发展应与国际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相关。
二、美国消费信息共享系统
美国普遍使用以商业征信公司为基础的社会信用管理方式。美国相关部门是根据每个消费者的信用程度来设立的,具体包括的内容有消费者个人与信用相关的信息的采集、整理整顿、分类研究、设置与追踪服务等,由此形成了关于消费者个人的信用局制度。记录美国人其一生所用信用记录的是“社会安全号”SSN(social security number),此号码的设置,有效的识别了消费者个人的信息资料,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使用同一个安全号,而是每一个人的都仅限本人使用,其他人是无法使用的。因此某个人的全部身份信息、信用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等所有信息都记录在这个社会安全号码当中。每人一个的社会安全号码为管理个人的信息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也方便信息共享。
1.消费行为、人口流动程度推动贷款机构参与消费者信用信息共享。一些专门进行贷款的组织可以使美国的消费信息共享系统成为共享客户的信用信息,能够提高贷款机构对贷款人员进行查找的速度,从而能够减少已有客户的风险。由于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让美国人搬居其它地方成为了很方便的事,就形成了大量人口的流动,而贷款机构就抓住了这个特点在大量的人群中查找潜在的信用群体。贷款机构的客户不断增加,贷款机构的客户信用信息也不断增多,流动人口的消费行为也增加了消费者的信用记录。这些增加的信用记录作为消费者信用信息进入消费者信用信息共享系统。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美国的个人消费和人口的不断搬迁形成了贷款组织共同加入的信用信息共享系统。
2.网络效应推动消费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贷款公司向社会提供的服务都是有偿服务,都是从盈利的目的出发。随着更多的贷款机构加入信用局,向信用局提供自己客户的消费信用信息,信用局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新的全面的消费信用信息,这些信息也越来越有价值。贷款公司还可以从信用局中得到自己新客户的消费信用信息,这样一来,信用局作为中介机构显得尤为重要,在信用局的发展壮大中形成了网络效应,能够更多的增强贷款机构的评估潜在客户的信用风险的能力,减轻逆向选择对贷款机构带来的影响。
三、美国消费信息监督
由于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早的时期美国政府部门就对美国到的消费市场有了一定的法律规定,通过不断的修改最终形成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律条文规定,从而便于美国政府对消费信贷市场的有效管监督理。
1.对消费信用机构经营安全性及合理性的监管。根据消费信用机构的性质,设置了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对其进行监管主要是为了有效保证客户的存放安全和确保金融货币的稳步发展。因此,对于美国的消费信用机构的监管部门来说,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客户所承担最小化的风险,而政府相关机构对此设置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解决措施。
2.信用消费者保护。在美国对消费者的信息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护消费者信用,美国出台了包含《消费信用保护法案Consumer Credit Protection Act》在内的许多法律法规,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消费市场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针对社会上的变化制定出符合现在社会消费信用市场的法律制度。在实施法律时,主要通过实地检查并且结合消费者的投诉来发现问题,进行调查解决。
四、美国消费信用体系对我国消费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我国现有的征信体系自成立以来发展相当迅速,但是我国的征信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够完整,征信体系中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自然人数太少,收录的信息不够全面,应更加努力的完善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将美国的消费信用制度与我国的消费信用制度相比,我国对于消费信用制度及其的不完善,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在法律规定方面,对消费信用明显缺少的一定的制约能力。与此同时,我国的专业性的消费金融机构太少,需要加强对每个地方的消费水平进行划分和管理,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信用消费制度。
参考文献:
[1]李虹.美国消费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分析[J].商业时代,2008(15).
[2]布赖恩·科伊尔.信用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刘骞.我国消费信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理论界,2007(04).
[4]李皓.美国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启示[J].技术与市场,2010(01).
作者简介:张孟琪(1989- ),女,汉族,山东人,山东大学(威海)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