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微

2014-06-20张磊

商场现代化 2014年8期
关键词:模式研究资源共享

张磊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创造性的提出“校企匹配、工学结合”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市场需求的汽车营销人才,适应新社会需求,依托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让高职教育和职业“无缝对接”。

关键词:营销人才;资源共享;校企匹配;模式研究

在新形式的发展下,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熟练掌握岗位职业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强,高职院校在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就变得格外重要。

我们都知道汽车自诞生以来,在人类的交通运输史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汽车发展明显地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汽车营销专业也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爱。高职院校如何在专业设置、人才技能、课程体系和与社会、企业的汽车营销需求做到天衣无缝呢?这还是一个新时代的命题,同时也是是一项关系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可否生存发展因素。同时,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所以,高职院校对汽车营销人员的培养模式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绿色消费的理念,力争培养社会更加需求的营销人员。如何要做到更加出类拔萃,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汽车营销新模式培养人才的理论内涵

培养社会亟需的高职汽车营销人才,第一要注意的是:了解在人才培养模式这方面真正含义,那是由于新模式的内涵本身发展方向是要服务社会特定需要的。所以,在这一特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培养方案和保障机制,并逐渐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途径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质量综合评价与实施控制方式的操作体系。高职营销行业的“职”不可随意错位,这是一种社会服务行业,不单要提高技能,还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高职院校为特定的职业营销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专业和社会服务也不能不到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院校就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和适应社会发展人才。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校企匹配、工学结合”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新教学结构模式适应新社会需求,打造新专业结构模式,坚定走高职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的信念。

二、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市场需求的汽车营销人才

高职院校应注重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双师型 →双栖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善于形成一个“爱教、乐教、善教”的专兼职协调的师资队伍。围绕汽车营销这一具体培养目标,大胆优化课程体系,把技能含量高的营销理念将输送给广大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所学要的,学生自己需加强的地方在哪里,老师要适时实地给以指明,以期实现培养目标。具体措施如:建立一流的汽车营销策划实训室,为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而培养岗位技能,像:模拟现场推销洽谈、具体实施产品演示等模拟社会与企业服务,有条件的还可以具备模拟演示客户销售及管理流程的操作。同时,应加大实践措施,让同学们多动手,亲自体验一下,也明白即将踏入社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怎样的,自己是服务型人才,要知晓自己的礼仪要求,更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期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此,高职院校本着“合作双赢”原则“引进企业进校园”,积极去实现“店堂与课堂的双向拓展仿真化。这样,在社会和企业共同打造之下的营销课程就更加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充分体现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这一理念,兼顾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在模拟操作运用的过程中,由于动态的实践环境的引用与应用,所有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学生通过亲身参,并在逼真环境下体验了汽车营销学生所需具备的素质,及时了解社会信息,恰当处理与客户的关系,把当代大学生所具备的形象和为社会服务的责任等内容有机的融入的这一理念之中。通过采取校企相结合、内外相结合、自建与合作相结合、紧密与松散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行业及外部资源优势,来大大提升汽车营销实训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还应做好准备,到学校任教的师资问题要切实可靠可行,加大力度吸引汽车营销师院校任教,把学生须掌握的知识,及社会所具备的素质主动推出;同时,学院教师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力争到企业任职,这样合理交流校企人员的做法,必定会为社会所欢迎;校企要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实践性教学资源平台的项目化,通过牵线搭桥来实现校企共建高职毕业生要获得用人单位对汽车营销人才了解和认可,在以后的汽车营销岗位上贡献自己力量。

高职教师从高职教育的本质理念出发,在汽车营销模式研究上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创造性的提出“校企匹配、工学结合”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的实践,社会对企业与学生的满意度,以及营销人才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职业院校在实施这一模式过程中最终能实现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 力争在为社会推出合格人才的同时,,真正实现了汽车营销学生就业和社会所急需职业 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周建松,谢峰.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8(02).

[2]陈志新.对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08).

[3]董仁忠.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23).

[4]李忠华.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式研究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