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探讨

2014-06-19宋志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腰腿痛腰痛腰部

宋志伟

(偃师市人民医院,河南偃师4719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之一。临床表现为腰部呈针刺样、触电样疼痛,向下肢沿坐骨神经放射,腰部运动障碍,主观麻木感及患肢温度下降。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达15.2%,约占门诊腰腿痛患者的20%,以腰4-5和腰5-骶1多见。该病好发于3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属于中医学“痹症”、“腰痛病”范畴[1]。现将偃师市人民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偃师市人民医院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7~62岁,平均(39.7 ±6.9)岁;病程0.5 ~7 a,平均(3.7 ±2.1)a。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5~60岁,平均(38.5 ±6.5)岁;病程0.5 ~6.5 a,平均(3.3 ±2.4)a。所有患者均通过CT及临床确诊,且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急性期患者须卧床休息,采用硬板床,不持重,减少腰部运动,同时注意腰部保暖;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地塞米松10 mg,每天滴注2次,治疗1周为1疗程。急性期症状有所好转后采用牵引治疗,每天牵引30 min,牵引重量不能超过患者耐受程度,约30~40 kg。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除采用对照组方法外,还进行中医疗法,包括推拿按摩、针刺、内服中药。采用中医治疗的原则为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理筋整复。

①依据患者病情选取推拿手法,有滚、按揉、点压、拔伸、顶推、弹拨、扳、踩跷、背等手法,一般操作按如下顺序进行:循经按揉法—舒筋通络法—拔伸推压法—理筋整复法—踩跷、背晃法—整理手法[2],整个操作过程约30 min,手法轻重以患者耐受为准。

②针刺治疗:取穴以经脉循行所过的腧穴及阿是穴为主,部位在腰臀及下肢后外侧。取肾俞、大肠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等穴,留针20 min,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③内服中药:选用消肿通络、活血化瘀、止痛的汤剂。方药包括:土鳖虫、白芍、续断、川牛膝、没药、血竭、木瓜、独活、甘草、伸筋草、秦艽;有湿者加苍术、防己;有寒者加附子、干姜等,水煎服,每天1剂,1周为一疗程。

④急性期症状减轻进入缓解期后,可以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如飞燕式、拱桥式、悬挂单杠、患肢压腿等,锻炼过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1.3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达70°以上者为痊愈;腰腿痛症状减轻,腰部功能改善者为好转;症状无改善者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中所得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更显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50,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部急、慢性损伤,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肝肾亏虚。该病的病因病机在于肝肾不足,筋骨不健,复受劳损扭挫,或感风寒湿热之邪,经络闭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素问·刺腰痛》就有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相似的记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该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可有不同程度的退变,至30岁以后退变明显。后纵韧带自第一腰椎平面以下逐渐变窄,至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后纵韧带的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腰骶部是人体受力最大的部位,由于后纵韧带变窄,造成了脊椎结构的弱点,使髓核易向后方两侧突出。积累性损伤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因素,若长期从事弯腰工作,或腰部积累性劳损,致髓核长期得不到正常充盈,加之腰背软组织张力增高,导致椎间盘内压力升高,所以轻微的外力也可使纤维环破裂而致髓核突出。长期受寒冷刺激,使腰背肌肉、血管、韧带等软组织痉挛、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更易造成纤维环破裂,致使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有三种: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分为向后突出、向前突出、向椎体内突出;根据向后突出的部位分为单侧型、双侧型、中央型;根据髓核突出的程度分为隐藏型(幼弱型)、突出型(移行型)、破裂型(成熟型)。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所以要注意与其他腰腿疼痛的疾病相鉴别,如急性腰肌扭伤(腰痛剧烈,无坐骨神经放射痛;拇趾背伸或跖屈肌力、腱反射、皮肤感觉均无改变;直腿抬高及加强实验阴性)和梨状肌综合征(无腰痛和脊柱侧弯,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60°疼痛反而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急性期手法宜轻,以消除炎症水肿、缓解疼痛为主;缓解期手法可适当加重,以解除神经根粘连,促进髓核回纳为主。对中央型突出下肢疼痛麻木明显的患者,推拿应慎重;若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症状无缓解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

将中西医结合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减少复发率和手术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梁 涛,梁 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31):5.

[2]孙 勇.王冬芹中西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6例临床分析[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9,5(01):87-92.

[3]代国方,杨素娟.胸痹心痛从“通”论治体会[J].中医研究,2011,1(24):55.

猜你喜欢

腰腿痛腰痛腰部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针刺结合艾灸仪治疗寒湿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职业腰痛早防治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