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下肾脏病变240例观察

2014-06-19刘建月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微量蛋白尿肌酐

刘建月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郑州450053)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随之而来的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病率也在加速上升。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糖尿病患者从诊断确立之后,其肾脏病变进展速度非常之快,从微量蛋白尿到临床肾病的出现,在某些患者中仅仅只需要3~4 a的时间。笔者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糖尿病患者240例,就其肾功能、尿白蛋白排泄进展状况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40例中女112例,男128例,年龄35~70岁,开始实验时糖尿病性肾病患者Ⅳ期80例、Ⅲ期90例、Ⅰ期和Ⅱ期70例。

诊断标准:①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WHO、我国糖尿病学会1999年10月经过讨论决定采用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新标准为其诊断标准[1]。② 2型糖尿病性肾病诊断及分期标准: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

入组标准:①年龄18~70周岁。②符合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性肾病的Ⅰ~Ⅳ期诊断标准。③除外泌尿系统感染、心衰、酮症以及其他肾病等。

治疗方法:所有实验对象分为3组,即临床肾病组(Ⅳ期)、微白量蛋白尿组(Ⅲ期)和正常白蛋白尿组(糖尿病性肾病Ⅰ期+Ⅱ期),所有实验对象均用各自合适的降糖口服药物或是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对血压的控制采用口服降压药物,以及进行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和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各组在用药方法、途径和种类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检测指标和方法:①血压以mmHg表示,以试验开始后和试验结束前1周内2次/日共14次的平均动脉血压平均数作为每例患者的血压数值。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以mg/g肌酐表示,血尿肌酐用苦味酸比色法测定。③糖化血红蛋白用低压高效离子交换法检测,以百分数(%)表示。④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用公式:Ccr=(140-年龄)×体重kg/[72(男)或85(女)]×血肌酐(mg/dl)计算,用标准体表面积1.73 m2矫正,以mL/分表示。⑤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用放免法、微量白蛋白检测仪检测,以μg/分表示,以上指标试验前后3个月内连续检测两次的平均值作为该例患者的数值。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SAS 9.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每两个均数间的比较根据方差齐性检验(Homogeneity-of-Variance),当总体方差齐同时选择Bonferroni法、当方差不齐时选择Tamhane’s T2法;检验水准 α =0.05。

2 结果

试验前后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开始接受治疗时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肾病组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这两项指标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结束时,这两项指标临床肾病组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试验前后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变化(±s)

表1 试验前后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变化(±s)

组别 n 平均动脉压(ρ/mmHg)糖化血红蛋白/%试验前 试验后正常白蛋白尿组 70 118.68 ±22.45 100.21 ±21.37 9.92 ±3.13 6.35试验前 试验后±3.01微量白蛋白尿组 90 120.23 ±25.13 102.65 ±22.34 9.87 ±3.38 6.96 ±3.26临床肾病组 80 126.66 ±27.73 109.69 ±23.38 9.97 ±4.23 7.00±3.16

各组按年计算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增加量:平均每年UAER和A/C的增加量3组都表现为进行性升高,其中以临床肾病组升高速度,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平均每年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增加量 (±s)

表2 平均每年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增加量 (±s)

注:与其他 2组比较,1)P <0.01。

组别 n 每年A/C增加量(w/mg·g-1)每年UAER增加量(ug/分)70 8.67 ±5.29 10.86 ±7.32微量白蛋白尿组 90 37.48 ±21.38 26.08 ±13.33临床肾病组 80 115.29 ±58.981) 76.99 ±38.121)正常白蛋白尿组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一般起病比较隐匿,在确诊时一般都比较晚,病程一般都较长,常规检查中发生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的概率比较高,有研究显示,如果在此期间不进行系统有效的治疗,约20%的患者会逐渐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有20% ~40%的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会进展到大量蛋白尿[2],2型糖尿病患者终末期肾病发病率不高,是因为此型患者年龄较大,病人常伴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或其他躯体疾病,多数因这类疾病而过早去世。因此而没有发展到终末期肾病这一阶段,由此看来,实际上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会远高于现在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微量蛋白尿组5 a间33.33%的患者进展到临床肾病,其中8.89%的患者发展至肾衰竭期;而正常蛋白尿组也有5.71%的患者发展到临床肾病期,这与既往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一项长达9~14 a的研究资料显示,有27.5%的糖尿病性肾病(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进展,其进展速度与HbA1C值、血压明显相关[3]。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性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把血脂、血压以及血糖都控制在一个较好的范围内可以使糖尿病性肾病的进展变慢,有效地使尿白蛋白的排泄量大大减少[4]。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实验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都较正常值高,除正常蛋白尿组以外,其余两组血压也高于正常范围,提示本实验中患者的血压、血糖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这可能是造成肾功能逐渐变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肾功能与UAER和A/C比值的增加呈一个明显的负相关,即使在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控制没有明显差异的条件下,由于尿白蛋白的排泄量增加也会导致患者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这些都表明,对于糖尿病性肾病的患者除了要把血压和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外,还需要增加对蛋白尿的处理,这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样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使糖尿病性肾病进展速度变慢[5]。

[1]高璐,于德民.马来酸罗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2):126-128.

[2]张金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0):83-84.

[3]李玥,韦小玲.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73-76.

[4]张青.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161-162.

[5]罗冬梅,赖燕,林坚雄.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19-21.

猜你喜欢

微量蛋白尿肌酐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