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共青团对青年自组织的凝聚之道
2014-06-19团宁波市鄞州区委
文 / 团宁波市鄞州区委
探究共青团对青年自组织的凝聚之道
文 / 团宁波市鄞州区委
如何建立青年自组织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规范、引导青年自组织健康发展,找到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的最佳联系点,凝聚、团结、服务更多的青年,是当前团组织面临的现实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团宁波鄞州区委促进青年自组织的发展来探讨当前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共青团规范和引导青年自组织健康发展的具体做法,以期将共青团工作和青年自组织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共青团对青年自组织的凝聚力。
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区青年自组织发展非常迅速,从寥寥数个发展到1600余支团队。日益发展的青年自组织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挑战。近年来,团鄞州区委调查排摸到全区共有各类青年自组织1500余家,团区委掌握的青年自组织大概有200家左右,非公益性的有红牡丹书画社、古道登山队、青年插花社等1057家,公益性的有健康家园服务队、善诗美地空间、补胎哥志愿服务队等477家,其中具有代表性、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表现较活跃的青年自组织有80多支。所有自组织累计举办活动近1万次,参与人次高达5万。为总结经验、查摆问题,团鄞州区委对辖区23个乡镇、街道的团员青年以及80家青年自组织发放调查问卷,针对青年自组织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3份,有效回收率95.7%。调查发现,75.2%的团员青年参与或曾经参与各类青年自组织。
存在问题
青年自组织自身局限性有待突破。首先,很多自组织只是为了简单迎合青年。只是简单地重复出现和流俗的兴趣聚会,让青年自组织停留在社会组织发展路径上的初级阶段,远远难以承担起社会自我组织管理的重任,不能有效满足我国社会组织计划建构体系发展的需求。其次,青年自组织参与程度不同年龄和工种间差距较大。“80后”最多,“90后”次之,“70后”最少;企业白领、行政干部等脑力劳动型青年参与自组织的概率高于一线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型的青年。
青年自组织制度化管理仍待完善。首先,青年自组织的自由权和合法权之间存在矛盾。鄞州区出台了《公益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放低了准入门槛,虽然吸引了一部分青年自组织注册登记,但是目前全区所有注册登记的自组织仅40余家,仅占20%都不到。大部分青年自组织依靠与政府部门的“加法”来实现团队的既定目标。但是他们怕注册登记或者与共青团、政府部门的关系过于密切后,容易丧失自由性。其次,青年自组织目前还是处于人治式管理。大部分青年自组织的发展运行主要依靠该自组织领袖的人格魅力来进行维系,虽然组织成员对领袖具有较高的认同度,但领袖大多以虚拟身份出现,没有明确的问责与追究制度保障。
青年自组织与共青团之间关系有待磨合。首先,青年自组织的活动对青年的吸引日益加大。虽然青年在选择两者的活动,更愿意参加哪一方的问题中,选择共青团的比例(44%)高于青年自组织(39%),但这个差距并不大,可见两者对青年的竞争已经日趋明显,见图(一)。而图(二)中,显示青年认为共青团与青年自组织的之间最大的不同,选择政治性(52%)、自由性(27%)的人明显高于其他选项。
其次,青年自组织与共青团之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互补的微妙关系。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游离于传统的共青团组织体系所覆盖的企事业单位;而青年自组织满足了青年自身多元化需求,对青年吸引力逐渐增大,导致两者之间竞争日益明显。同时,青年自组织虽然在灵活性、自由性方面优于团组织,但在组织网络、资源制度倾斜方面又远远比不上团组织,产生了大量游散的青年自组织想与共青团“搭上线”的现象。
图(一) 更愿意参加哪一个组织的活动
图(二) 共青团与自组织的最大差异
意见建议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团组织枢纽能力建设。首先要找准自我定位。共青团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与政府部门有密切联系却有不是政府部门,与青年自组织的关系应是平等协作,而不是行政隶属的关系,更不是竞争关系。共青团的目的不是与其他青年社会组织竞争发展空间,而是应该发挥自身特长对各类青年组织加以调控、协调,帮助他们发展,实现“由共青团主导、各青年自组织实施”的社会管理创新参与模式,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化结构体系的发展。
其次要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共青团必须牢牢把握时代要求和青年特点,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深入了解青年自组织的发展轨迹、管理模式、运作流程、活动特点,学习借鉴其灵活的组织方式和多元化的服务手段。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用新手段、新方法、新途径来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新工作,只有有效的服务,才能赢得青年自组织,进而赢得青年。
处理好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推进青年自组织自身能力建设。首先要把握特点,分层联系。不同的青年自组织呈现出不同的核心元素,这样是青年多元化需求驱动所导致的结果。共青团在与青年自组织联系的同时,要善于发掘它们的不同内涵,帮助自组织明确定位,提炼出真正的团队灵魂,不能片面追求数量,也不能追求面面俱到,要学会“抓大放小、分类联系”来推动自组织的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其次要顺应趋势,促进自组织能力提升。当前我国处于改革的深水期和转型的重要期,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强烈冲击着传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就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明确的指示“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服务供给与监督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把适合由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这表明青年自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明确自组织发展方向,找准定位,提高业务服务水平,由简单的“自娱自乐”转变为承担起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从单纯的“民主表达”到真正参与社会事务建设和管理。
再次要统筹分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团组织的合力、聚力以及号召力,整合社会各类资源,为青年自组织的发展、优化提供资金、人力、场地、注册、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积极推动青年自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基层团组织的联动,探索“阵地共享、项目共建、活动共办”的合作方式,为基层团组织带来活动、智力的同时,将青年自组织的工作有机融入到共青团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
发挥团组织优势,做好青年自组织引导工作。首先要密切联系青年自组织领袖以及骨干。就上文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人治式的管理方式导致青年自组织领袖、骨干在团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团组织要不断创造机会,拓展自组织领袖和骨干社会参与的空间和舞台,以三颗心(“热心”、“真心”、“平常心”)对待自组织领袖和骨干,与其建立亲密关系,学会打“感情牌”,并通过荣誉倾斜、领袖培训、沙龙联谊等方式,不断服务自组织领袖及骨干专业素质,培养其大局意识。
其次要利用平台优势因势利导。共青团的资源丰富,所能争取的资金、项目支持是其他青年组织望尘莫及的,这是青年组织被团组织吸引的主要原因。团组织要善于利用平台优势,通过购买服务、基金会的方式给予自组织经费支持,通过介入自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实现项目引导,最终达成引领广大青年、青年自组织健康、主流的文化建设目的。
再次要在重大事件中要反应迅速。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导致多元化经济体的出现,在许多外资、合资企业、两新组织以及小微企业中,原子化青年大量存在,这是党团组织覆盖的空白区域。但是这部分青年又是自组织的参与者,与各类青年自组织密切相关。以宁波“PX”事件为例,游行的青年并非传统大学生群体,而是通过网络迅速组织起来的白领、自由职业青年。团组织要善于利用青年自组织的优势以及在这些团建空白区域的影响力,在重大社会事件中,迅速反应,积极引导青年,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