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城市空间规划方法探究
2014-06-19王洋
王洋
摘要:
滨水城市依水域而生,水域亦依滨水城市而有“情”,情景交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滨水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各行各业的快速前进,城市建设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滨水空间的建设成为当代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好滨水城市空间的规划工作是当代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滨水 城市 空间
自古以来水与人的关系就极为紧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滨水区拥有天生内在的持久吸引力,水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良好的水环境是推动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经济飞跃的主要途径。现今,滨水城市空间的规划已经被广大学者及社会大众所认同,如何完美的对滨水城市空间进行规划成为了人们当前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文章力图归纳总结滨水城市空间建设时的方法体系:
一、 完善滨水城市空间的因地制宜工作
因地制宜是滨水城市空间建设需考虑的元素之一,项目初期需充分掌握用地地形,建造出惟妙惟肖的滨水空间。因地制宜工作一般情况下需要实现以下四部分工作。
1、进行现场相地工作,收集该用地的优劣信息。
2、在之前相地的基础上,贯彻新的思想,合理的表现设计思路,布局分布要科学可靠,植被选择、绿化规整要顺应当地气候,展示出各个植被独有的艳丽。
3、规划布局的方式多样化的,贯彻新颖的构思,明确主题形式,如此才能更加稳妥的实现滨水城市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工作。
4、充分考察用地水电路是否畅通无阻,道路是否通达、地形种类是否需要进行改造等。
二、 贯彻滨水城市的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文本是滨水城市空间营造最核心的部分,需做到以下四点。
1.规划中应做到回归自然,天人合一。
2.在滨水城市空间规划中,小品、建筑、娱乐设施等元素的建设,要时刻以人体工程学为基准。
3.当今社会中,“养生”已成为人们所关心的话题,健身、锻炼、运动已成为人们的向往,这些场地自然也受到了市民的关注,那么我们在滨水城市空间规划中需以“养生”为主题。
三、 以生态延续作为规划的主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良好实施,带来了经济的突飞猛进,社会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废气、废水的排放,造成了部分水域的污染,所以在滨水城市空间规划中要从以下两点着手生态延续工作。
1.在滨水城市空间规划中,应服从国家政策,顺应社会呼吁,采用环保材料,降低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提升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空间。
2.滨水城市空间环境的建设,应杜绝一切有损城市环境的现象出现,禁止废气、废水的排放,杜绝白色污染,避免过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今后城市环境周期延续打下基础。
四、 增强滨水城市空间的艺术性特质
滨水城市空间规划需根据各地域不同情况建设具有不同特色的滨水城市空间,避免千篇一律的现象出现,则需完成以下两点工作。
1.提高政部门高层人员对当代设计风格的认可,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的方法进行解说。
2.在滨水城市空间规划中,应当提高规划人员的自身素质及专业技能,加强对空间艺术性的认识,增进滨水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发散思维。
五、 完善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工作
滨水城市空间融入的文化元素,可以继承与发展城市历史及文化内涵,上航紫金公园的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所以如何继承与发展文化元素,是滨水城市空间规划中要处理的问题。
1.大量搜集当地风土人情,整理出一套符合当地信息的真实历史及特色文化内容,并将其嵌入滨水城市空间规划的思路中。
2.合理的将文化元素安排在滨水城市空间规划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比如在垃圾箱、灯具、电杆等一些公共小品上,印上带有该城市文化风俗的标识,以此进一步诉说城市的文明及历史。
3.在滨水城市空间规划中建立石碑、标识、解说牌等,无论是对当地市民或是外来游客,都是一场记忆的真实“讲述”。
六、 加强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无论是滨水城市空间规划的准备初期还是建设过程中或是完工后,政府及市民对其的维护都是应尽的责任及义务,政府部门需要加大管理力度,避免形成让人难堪的局面。
1.为了使滨水城市空间可以悠远流长,需加强市民保护意识。
2.加大政府对滨水城市空间的管理力度,为市民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空间环境,避免出现无人问津的状态。
3.世界之大,无其不有,经过以上强调后,也不外乎有些冥顽不宁的人群,对于那些肆意破坏公共财产,污染环境的人群,政府可以适当采取处罚政策,以此来警示肆意破坏的顽固之徒。
总之,我国目前滨水城市空间规划是一项综合且深刻的工程项目,最终带来的成效是多方面的,是否会带来所期望的社会价值、物质价值、人文价值,是否符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要求都是需要后人去验证的,所以对于滨水城市空间的规划切不可简单理解,不可仅局限在当下利益,需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为长远做打算,绝不浪费城市延续的宝贵良机,为滨水城市空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勿因小失大付出沉重的代价,多为子孙后代着想,让良好的滨水环境千古流传。
【参考文献】
[1] 刘雪梅,保继刚.国外城市滨水区再开发时间与研究的启示[J],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现代城市研究,2005(09)
[2] 秦趣,刘兴荣.国内外滨水旅游发展现状探析[D].贵州省六盘水示范学院,硕士论文,2010
[3] 徐永健,阎小培.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初探:北美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经济地理,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