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

2014-06-18范阳鹤

经济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优化大学生

范阳鹤

摘 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青年志愿服务中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的一种比较特殊占主要地位的形式。文章通过透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如何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对策,分别对志愿服务主体建设、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建设和志愿服务项目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有效提高我国青年志愿服务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 青年志愿服务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4-182-02

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对社会、对他人表达爱与关怀,提供非盈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中国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4年12月5日,日渐成为政府、市场以外的“第三势力”并蓬勃发展起来。截止2010年12月5日第25个国际志愿者日,全国各级团组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3124万人,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5个省级协会、5000余个地市和区县协会、近2000个高校志愿者组织以及13万个志愿者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组成的全国性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形成。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涵的核心价值体系。志愿精神的精髓也是和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第一,志愿精神体现的“奉献”精神强调人们确立对国家、民族、社会及他人的责任和义务意识及观念;第二,志愿精神体现的“友爱”精神对于弘扬社会正气,传播主流价值,调节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三,志愿精神体现的“互助”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功能;第四,志愿精神体现的“进步”精神积极推动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进步。

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迅猛发展,由共青团中央发起和推动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成为中国志愿事业发展的先锋,引领新的社会风尚。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包括社区文化服务、特殊对象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社区中介服务、社区共建服务。2003年团中央启动了大学生志愿西部服务计划,带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我国首批6001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奔赴到我国西部比较落后的省市开展为期一到两年的志愿服务工作,至今已有48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深刻体现了一种有利于社会发展,个人精神提升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如此,在我们永生难忘的5.12汶川大地震中志愿者的感人事迹比比皆是,受灾地区一幕幕令人永世难忘的震撼场面更是体现了我国志愿服务行业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十多万名志愿者不远万里,用微笑和体贴的服务向国外友人展现了中华儿女的热情与真诚;2010年的世博会和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中,也离不开大学生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不仅不计报酬带来促进社会进步完善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怀大众的社会责任感。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和服务体系的特殊性

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丰富发展了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的内涵,为了进一步加深了解,很多学者对大学生志愿者动机进行研究,归纳为五个方面:成就动机、归属需要、权力动机、自我检验、自我提高动机、娱乐、交往动机。

志愿服务不仅能够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发展自我、服务社会,还能科学的、合理的依据不同的动机实现和完善个人高尚人格。作为青年里比较特殊的群体,志愿活动实施的环境和组织形式、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第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特殊性。其主体在校大学生,具有专业潜质而不具备足够的社会经验,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在其专业的基础上针对志愿服务项目实施有效的培训。第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运行的特殊性。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各个社团通过举办活动达到志愿服务的目的,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更加有利于活动建设的完成,而不同的组织者、不同的活动提高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第三,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建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源于主客体的特殊性,它包括志愿服务组织者和志愿者对项目选择的倾向性、组织者的组织管理水平、服务对象的特性和地域限制。

三、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成立青年志愿服务协会时间较晚,其系统机制不够完善,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再加上校园环境各方面条件更加有限,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志愿服务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首先,组织者的能力有限,未能积极开发创新,重复许多单一的志愿活动,丧失了大学生对其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其次,资金匮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志愿活动的内涵就是不计报酬,服务社会,但是校园没有良好的经济系统循环,很多服务无力支持,无法做到社会化,大众化。最后,反馈系统信息传输不通畅是组织者无法达到活动目的的重要原因,这需要志愿者和被服务对象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有效性。

(二)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志愿者这个特殊的群体的本质是无偿奉献社会,导致一些被服务者把他们看成单方面的施予或者免费劳动力,不予以礼貌尊重,致使志愿者的人格和个人利益受到侵害,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这不仅影响志愿团队的服务开展,而且不利于志愿者的个人价值升华。这种冲突对志愿者是不公平也是不负责任的。

(三)志愿者培训系统不够成熟

很多志愿者的出发点都是积极的,热情的,但是仅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现在的培训机制不够成熟,一方面,组织者对资源的不合理安排。没有根据志愿者的个人特点、特长性格分配任务会导致资源浪费,不能达到自身发展的目的,志愿服务活动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志愿者接受的培训不够科学、合理,造成人才浪费,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活动计划,无法做到服务社会的宗旨。

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已经做到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推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对高校志愿服务的各方面支持,并借此广泛宣传了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但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求我们在志愿服务主体建设、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建设、志愿服务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的系统优化。

(一)志愿服务主体建设

志愿服务组织者和志愿者是志愿服务体系中的两大主体性要素,志愿者的主要职能在于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并提供能力范围内的帮助,其志愿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志愿服务组织者的主要职能在于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的维持调节、项目建设的筹划运营、后勤保障的统筹协调。加强志愿服务主体建设是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者和志愿者主体性作用的重要手段。

加强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是优化志愿服务机制的重要手段。提高组织者的管理组织能力,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范围,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这跟成功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分不开的。组织者应该有计划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针对性的分配劳动资源,让志愿者在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在服务中能够施展多项技能,做到及时反馈、科学分析,实施改革,优化巩固良好的循环机制。志愿者在实践中权衡好权利与义务的得失,要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被服务者,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在不损害自己和社会的利益前提下实现服务他人、锻炼自己的宗旨。

(二)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建设

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由纳新、培训、管理、反馈、激励等环节组成。其中纳新一定要严格把关,吸收具有良好动机、能吃苦耐劳的优秀大学生,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类培训,有针对性培养服务型人才。培训环节一定要做到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管理是运行机制最重要的环节,这需要组织者、志愿者、服务者积极参与配合,及时地反馈并制定实施改良计划,形成含有技术含量的良性循环。激励在志愿活动中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社团和学校甚至社会的媒介对表现优异的志愿者予以宣传表扬,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影响力,这不仅对于志愿者本身来说是自我价值的提升,也是对其他志愿服务者的激励与鼓舞。

(三)志愿服务项目建设

我国高校的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主要难点集中在资金运筹和项目运行上。大学环境与社会不一样,大部分的学生资金来源要靠父母提供,所以校方和政府更应该加大对校园志愿服务社团的关注度,并建立“志愿基金”予以支持。另一方面,校园志愿服务社团还可以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联合起来,主动搭建实施活动的平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汲取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经验,让校园志愿服务社团项目建设日趋走向成熟。在项目运行上,首先应该加强主体建设,提高校园组织者的计划管理能力,增强校园志愿者自身的本领,抓好纳新、培训、管理每一个环节,让社团的形态意识步入正轨,真正做到参与者发展自己,锻炼自己的宗旨。另一方面,丰富校园志愿活动的建设,使其更加多样化、社会化,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校园的项目建设与社会共青团组织的大型活动不同,受到地域、资金等限制。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团要充分利用在校大学生专业化、时间多的优势,考虑好活动的心理成本、发展成本的底线,予以特殊项目一定的资金补助或者保障,让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在志愿服务中得到与其志愿成本相称的自我发展与价值实现。

参考文献:

[1] 许人冰.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2] 葛敏,周南平.论志愿精神培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创新[J].社科纵横,2011(02)

[3] 谈杰.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述评.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4)

[4] 殷小川,田惠芬.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动机分析与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管理对策.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5] 董海军,倪赤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动机分析[J].理论界,2003(06)

(责编:纪毅)

猜你喜欢

优化大学生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