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给自己定个“话规”
2014-06-18欧正武
欧正武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人老了都爱唠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更是包罗万象的刺激物。没人说话,郁闷;说得太多,像祥林嫂,可能适得其反。笔者进入老年,为自己定下一个说话规矩,试行以来,效果不错。下面抛砖引玉,求教老年诸君。
我的“话规”是:少说,慢说,轻说,笑着说,想好了再说。
少说,指的是控制“话量”。只要能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到位,老年人应该把嘴巴让给耳朵,把说让给听。笔者最近参加一次学术会务活动,被恭维第一个发言,只花1分钟说了3句话,即告结束。接下来认真听,发现原来想讲的,几乎都被年轻人讲到了。既为年轻人的成长感到欣慰,也享受到了倾听之乐。在与同事、朋友交流时,最好不要像在职时那样,想说多少说多少,而是要把话说准说精,说得四两拨千斤。少说,能展现老年人的大度和宽容,历练和得体。
慢说的好处是能把话说得有条理,有分寸。你有时间一边说,一边观察听者的反应。老年人有时容易激动,但只要把语速放慢,情绪就激动不起来。慢说,会让你有一种从容的心态。在那个风雨如磐的特殊时期,沈从文先生有一天在北京街头邂逅黄永玉,他對黄永玉只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可见从容是老年人多么重要的德行。
话莫高声,老人极宜。嗓门一旦放开,大声说话,一令精伤气耗,二使情绪失控。情绪失控,将使嗓门更高,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中隐藏不良后果。有理不在声高。轻声说话,表现的是自信,是居高临下,是处变不惊。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一个例子,一个老妪被洪水围在一孤岛上,她对高音喇叭送来的救援声充耳不闻,倒是一声轻轻的呼唤让她立即有了反应。所以从听觉效果来看,轻声说话,或许更能入耳入心,让人如沐春风,产生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超级效果。
笑容是老年人脸上一道夕阳般灿烂的风景。哲学家苏格拉底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列为人生的四大需要。老年人既然戒之在得,就应该慈颜常笑,大肚能容。笑容传达的是一种宁静、安详和自得。一句话笑着说和板起脸说,效果是不一样的。不信,您试试看。
说话是一门学问,做学问当然要动脑筋想,否则就是信口开河;说话也是一种修养,少、慢、轻、笑、想就是老年人说话应该有的文化修养。这既是老年人健康心态的表现,又会使老年人的心态更加健康。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