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农林高校经管类人才模式研究—以统计专业为例

2014-06-18姜钰姜崧吕洁华

经济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经管类农林产学研

●姜钰 姜崧 吕洁华

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农林高校经管类人才模式研究—以统计专业为例

●姜钰 姜崧 吕洁华

主要对产学研用培养模式下的经管类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以统计学专业为例展开了细致的研究,对该专业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制定完整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为我国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经管类人才提供建议。

统计专业 产学研用 人才培养模式 农林高校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

经管类专业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社会对该专业人才越来越指向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因此培养具备“产学研用”的全方面经管人才已经成为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当务之急。农林高校的经管类本科专业中一般只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长,其他经管类专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林高校如何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方法论学科,统计学专业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掌握数量分析方法的经管类人才备受欢迎。随着当前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已成为经济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实质性学科不可缺少的分析数据的重要手段。2011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新的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为统计学科和统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现阶段统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目标单一、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单一、重知识轻能力、各门课程的知识不能相互融合等诸多问题。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视阈下,探讨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是一个值得统计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统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紧紧围绕产学研用的办学特色,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统计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为依托,以“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强外语、数理统计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拓展课堂空间和实践教学途径,培养统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精神,突出农林高校以及统计专业特色。

三、以产学研用为平台,制定完整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厚的经济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扎实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统计数据分析技能和统计软件,能在农林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以及金融、保险、证券等机构从事统计调查、经济预测、经济信息分析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数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统计预测与决策、抽样技术、国民经济核算、多元统计分析、实用回归分析、林业统计、农业统计等专业课程,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训练,能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处理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力、思维创新能力和定量与定性综合数据分析的基本能力。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基于培养服务经济建设应用创新型人才的专业定位,提出了“农林特色、经管相融”的教学理念,统计专业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建立“经管相融”的专业基础课程群。既要夯实学生的经济管理学科基础,又要掌握“农林特色”的专业课程,形成一个多层次全面的课程体系。

(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只有将统计方法结合经济管理方面的实际进行应用,才能使统计学充分得以运用,才能在统计学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多元化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在不断地摸索和研究中,将统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堂实践、校内外实习、科研项目训练和联合培养四个模块。

1.课堂实践。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内容两方面。统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比如统计学、统计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抽样统计分析等。在统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可对上述课程开设统计软件实验课程,比如用EX CEL、SAS、SPSS、EVIEWS等软件。

案例教学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通过在课堂上介绍与实际情况紧密相联的案例,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校内外实习。校内外实习主要可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第二课堂活动、毕业实习等。

认识实习,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掌握前面统计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更加深刻地认识统计专业,可以开设统计调查、统计软件操作方面的内容。

教学实习,让学生深入到教学实习基地,如统计局、市场调查公司、证券公司、有关农林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这种实践教学的优点是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大学生科研立项如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 TP)、科技创新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撰写毕业论文是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研项目训练。科研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求创新的综合能力发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尤其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为将来“用”时打下基础。

4.联合培养。联合培养模式是学校和有关机构、或科研院所以双赢为目的,以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为宗旨,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比如聘请森林工业总局、农业局、农林业研究所、统计局等单位的专家做兼职教师。

四、以产学研用为平台,构建“4+6+6+4”四维一体教学新模式

所谓的“4+6+6+4”四维一体教学新模式,是从4个主要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为主题)、6个环节(目标导学—自主研究—教师讲解—反馈讨论—归纳拓展—效果评价)、6种手段(任务驱动、软件实验、模拟实训、案例教学、科研竞赛、学生实践)、4种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资源互动、人机互动)四个维度构建了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的“4+6+6+4”四维一体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将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软件实验、模拟实训、学生实践、科研竞赛等有效融入到高校学生的教学中,充分肯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资源互动,推动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发展。

五、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和教学队伍的建设是教学的根本保障。以加快培养专业技术骨干教师和青年后备人才为基础,建立精干的教师队伍,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进修,建立统计各门课程和实验教师的优秀团队,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充分保证教学内容和质量。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创新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紧密结合学校和专业的定位,确定质量目标,以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为基础,以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环节监控为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制订各教学环节质量评价的标准。尤其加强学生参与实践、实习活动的测评,由任课教师、实习单位负责人等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一些社会调查和创业设计等实习活动还可以通过比赛结果等对学生进行测评。同时通过有效地实施学生评教、校院督导组督导、院领导听课等措施,推进教学质量监控。

[1]尤祖明,迟强,潘明财,谢绪磊.产学研用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张莉.农林高校经管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素质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

[3]许涤龙,周四军,李正辉.构建统计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J].统计教育,2005(4)

[4]王晓萍.“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0

[5]李宗利,马孝义,蔡焕杰,辛全才.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2(6)

(作者单位:姜钰,吕洁华,东北林业大学;姜崧,哈尔滨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责编:贾伟)

F240

A

1004-4914(2014)04-199-02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GBB1212002)专业认同感提高视阈下高校统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经管类农林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