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研究

2014-06-18梁洁

经济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信息化

●梁洁

我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研究

●梁洁

文章回顾了我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银行业 金融信息化 发展历程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计算机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运营模式,也创造了全新的金融信息化时代。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金融与经济信息资源,加速金融现代化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发展的、动态的和不断深化的。当前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正在不断改变全球金融行业的经营和服务模式,信息技术已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和外汇等各个金融行业之中,大大提升了金融行业的效率。

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与居民、企业的信息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构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

一、我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金融电子化阶段、金融数据集中化阶段,以及金融信息系统业务综合化阶段。

金融电子化阶段: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到80年代,标志是利用计算机将原来的手工工作电子化,实现柜台服务自动化,进而升级为基于服务器的中型联网,实现同城通存通兑。但此时的信息化水平非常有限,区域也相当局限。

金融数据集中化阶段: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约到2005年前后结束。主要特点是以已经建立起来的省市级主机为中心,向省外夸张,实现省级互通互联。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卫星通信系统的电子联行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金融科技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全面网络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实现了将原有的省级数据中心的业务和数据最后集中到国家级的单一的数据中心,所有业务在后台都由该数据中心统一支持和处理。这一发展,使得整个银行业务支持、风险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业务创新能力得到了重大提升。

金融信息系统业务综合化阶段:从2001年开始,我国国内银行业着手进行业务的集中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加快金融创新,逐步开拓包括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等网络金融服务业务。目前,国际主要的金融机构都在通过积极的管理创新实现业务创新,走向混业经营,进而改变成本结构和收入结构,这离不开新一代金融信息系统的支持。当前,金融领域对于IT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大规模设备采购和基础建设时期即将结束,如何结合IT技术来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金融行业最关心的问题。在这一阶段,IT技术已经与金融业务完全融合到一起,它不仅仅是金融的支撑平台和基本工具,而且已经深入业务本身,成为当代金融决策、管理和实施的基本手段。

二、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大大提高了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1.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国银行业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PC服务器、刀片服务器等各类计算机,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络通信系统,开发了大量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2.数据集中工程基本完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了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统一、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重新设计了营运流程。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中心,有效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整体可靠性,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下一步实现经营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3.核心业务系统成功投产。以数据集中为依托,部分商业银行研制开发了涵盖全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决策分析和服务渠道的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部分保险公司陆续启动了“集中的财务系统”、“保险数据仓库”、“集中的IT运行平台”和“网络安全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项目,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能力,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三、我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薄弱。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所要解决的是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问题,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建设策略、金融科技迎新体系、金融信息服务体系以及金融信息化支持环境、组织管理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工作都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研究体系。

2.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尚不完善。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表现在金融信息化建设没有明确方向,没有统一协调的步骤,存在很多重复性建设。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难以统一,各金融企业之间的系统整合难度较大,互联互通问题难以解决,更不能满足与国际接轨。

3.金融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不高,深度分析不够。我国金融业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我国金融行业还不能很好的将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到金融产品中去,提供先进、全面、完善的电子化金融产品服务。

4.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亟待提高。尽管我国金融业在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发展的无序和不规范,以及绝大多数硬件和软件产品采用国外技术,因此我国现有的金融信息系统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5.跨行业、跨部门的金融网络尚未形成。我国各机构出于经营管理、业务拓展的需要,相继建成了自己的内联网系统,但各机构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影响了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此外,银行信息网与财税、海关、保险等网络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不同经济部门、不同行业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和社会发展的动向不能得到快速反映,这直接影响了国家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有效实施。

6.金融信息化的法律、政策环境有待完善。随着金融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金融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金融信息网络的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法律、政策环境是金融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7.管理体制与人才机制尚不完善。金融行业缺乏真正既有金融业务实践和操作经验、又有较强型计算、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知识的高素质金融科技人才。

四、加快我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针对中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目前现状和仍然存在的问题,结合金融信息化建设国际发展趋势,中国金融信息化体系建设,应充分发挥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研究和宣传的抓手作用,围绕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规划、金融标准化、金融信息安全等金融信息化领域中的热点、难点和前沿问题开展研究和宣传。应注重高度与深度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行内与行外结合、国际与国内结合,并调动分支机构、科研院所、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形成金融信息化研究、宣传和科技工作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第一,制定和完善发展战略规划,重组管理架构和流程。从我国金融系统未来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对整体的IT策略、总体架构、技术标准、协同关系、建设步骤、实施方法、人员配置等予以规划和部署。一是加强IT治理,提高银行业金融信息化管理水平。未来几年,银行业要建立起适应数据大集中技术环境和银行组织变革要求的信息组织体系,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努力构建面向业务、服务导向、分工合理、协作紧密、运作高效的专业信息化组织架构。二是要建立IT战略和计划的流程,保证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确保IT技术投资决策符合本行远景。建立统一的项目管控组织和制度流程,加强项目协调和管控,加强需求、方案设计、投产验证等关键阶段的管理,确保项目过程的有效控制。

第二,注重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加强网点信息化建设。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一是重视信息化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注重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增加金融机构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投入,实现金融机构数据的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化。二是加强网点信息化建设。金融信息化的价值最终要让客户体验到网点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方便,这也成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新一轮网点改造的关键环节。其中,加强系统前端的信息支持、增加智能终端的配备、实现各种渠道的融合意义最为重大。三是大力发展移动金融。近年来,3G技术、三网融合、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得到了大发展,随时随地购物、办公、游戏等真正得以实现;此外,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移动办公等或将实现井喷式发展。而网络社会中个性化将达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因此,移动网络的崛起不仅对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意义重大,也为中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三,积极推进金融信息技术标准规范化建设。对现有的银行金融信息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全面检查、清理、整合、规范,研究提出新的系统性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结合银行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实际,以各种协作方式,分层次、分步骤地加快银行金融信息化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的建设步伐,尽早建立国家标准。

第四,完善银行业金融信息安全应急恢复体系,加强灾备中心的建设、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安全监控,进一步完善金融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制订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明显提升金融信息系统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能力,保障银行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

第五,注重客户及业务需求分析,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我国正在经历信息系统的大量应用和开发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银行在开发层面和设备技术投入方面的差距将逐渐缩小,而客户关系的管理和业务需求的提炼将成为银行信息化的重点,并进而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重要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体系,提高银行服务水平。大力加强基于金融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实现由“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采用先进灵活的应用体系架构,加快应用整合,支持业务流程再造,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产品交付能力。进一步完善、拓展银行的服务渠道,提供方便、快捷、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加快渠道整合步伐,实现产品“一次开发,多渠道部署”,以降低开发及部署成本、加快产品投产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六,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银行业通常模式是业务部门提出业务目标和业务流程,再和IT人员进行沟通,但这不符合金融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从业务、管理到决策的所有环节,从渠道、核算到设计所有领域,无论是设计业务产品、客户系统需求分析、业务流程优化,还是现有信息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运用,都需要一批既懂银行业务又有IT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高效完成。

第七,强化金融系统安全,确保金融信息完整。建立并完善金融信息的保密体系、检测体系以及以身份认证为基础的管理机制,提高硬件设备的可靠性,制定严密的安全策略。同时,国家也应该完善金融行业信息化法律、政策环境,以保证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1]黄解宇,杨再斌.金融集聚论: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与实践解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9)

(作者单位:农行浙江临海市支行 浙江临海 317000)

(责编:李雪)

F830.9

A

1004-4914(2014)04-151-02

猜你喜欢

银行业金融信息化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