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应激对比格犬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4-06-18王鑫蕾吴小彦王新维邓干臻
王鑫蕾,吴小彦,王新维,邓干臻*
(1.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2.湖北省黄梅县畜牧局,湖北黄梅 436500)
应激是机体受到体内外非特异的有害因子的刺激所表现的防御反应。适当的应激可以使动物逐渐适应环境,增强其免疫机能,从而提高其生产性能。然而,过度的应激不仅影响动物生产性能,而且会诱发多种疾病,甚至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具大的经济损失[1]。运输应激可以使动物在运输过程中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体温上升,精神先高度兴奋不安,后呈抑制状态,同时采食量和免疫力下降,运输应激不仅影响动物的机体功能,严重的还会造成动物的疾病甚至死亡[2]。强烈的寒冷刺激会导致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疾病易感性增强,还可改变机体的抗氧化功能,诱发氧化胁迫,导致自由基增多,对机体造成损伤,严重的直接导致死亡[3]。通常急性冷应激时机体呈现免疫抑制;而慢性冷应激呈现免疫增强;重度冷应激导致机体免疫下降;温和冷应激导致机体免疫增强[4]。Carroll J A 等[5]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猪在遭受冷应激后(5℃)其采食量会提高,显著高于20℃时,日增重降低。另外,饲养环境的改变也会造成应激,是动物在转群后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伙伴不适应而产生的,容易造成咬斗,抵抗力下降。而且犬对饲料有很强的选择性和喜好性,形成了固定的饮食习惯且较难改变。除此之外,圈舍的环境、断奶、捕捉、噪音、剪毛、采血和拉网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应激。这些应激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有些应激不易察觉,但已经在生产上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6]。
动物经转群、捕捉、运输后需要一个适应期,即适应性饲养,以期恢复至正常的生理状态[7]。本试验通过监测因运输伴随的捕捉、寒冷和饲养管理条件改变而导致的多重应激下,比格犬的生理生化指标,探讨多重应激犬适应性饲养周期,进一步论证1周适应性饲养的合理性,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用动物 30只健康比格犬,购自广东某犬场,性别不限,体重11kg~18.5kg,年龄5岁~6岁。出场前临床检查未见异常,犬瘟热检查均为阴性。
1.1.2 试验犬运输 冬季(11月26日)犬只经犬笼装载于货车上,运抵火车站,经火车从广州转运至武汉,再经货车转运至新的饲养场所,共历时20h左右,两地温差20℃以上(广东23℃~25℃,武汉接近0℃)。
1.1.3 饲养管理 犬只在广东采取舍养,来武汉后采取笼养,较小的饲养空间造成动物活动受限和静卧时间增加[8];在广东以自制犬食为主,辅以犬粮;来武汉后改为完全犬粮饲养。
1.2 方法
1.2.1 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运输第2天上午试验犬运达武汉,立即对犬只进行采血。从犬的前肢桡静脉采血3mL,并加入适量抗凝剂抗凝,进行血常规检测(全自动兽用血细胞计数仪)。余血缓慢推入5mL离心管内,经37℃水浴15min后3 000r/min离心15min,用移液枪吸取上清液至另一离心管中,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做生化检测。经过1周的适应性饲养,再次对试验犬进行采血,然后同样做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对于犬而言,采集血液比较困难,获取样本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应激,可能导致测定结果的偏差[9]。
1.2.2 临床症状监测 试验前犬的体温、呼吸和脉搏数因犬只惊恐而未测定。试验过程中对犬的精神、饮食欲、大小便、眼鼻分泌物状况、喷嚏、咳嗽等每天进行监测并记录。试验后测定犬的体温、呼吸、脉搏,并观察犬的临床表现。
1.2.3 统计分析 对试验所获得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和成对二样本均值分析,P<0.01为差异极显著,P<0.05为差异显著,P>0.05为差异不显著。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犬应激的主要表现,即精神沉郁或嗜睡、可视黏膜潮红、食欲减退、饮欲异常、腹泻、鼻镜干燥、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咳嗽等。适应性饲养前所有犬具有上述症状中的至少一项。对发生应激的犬,给予安静的环境,使其充分休息,并给予充足的饮水和犬粮,犬应激症状逐渐改善。经过7d的适应性饲养犬的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欲正常,并且没有喷嚏、流鼻涕、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犬的体温、呼吸、脉搏数也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2.2 血常规检查结果
血常规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适应性饲养前 WBC显著高于适应性饲养后(P<0.05),RBC、HGB、HCT极显著高于适应性饲养后(P<0.01);LYM%、GRAN%、MID%、PLT适应性饲养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临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临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见表2。适应性饲养前ALT、LDH、CREA、CK 高于适应性饲养后(P<0.05),ALB、BUN、ALP 低于适应性饲养后(P<0.01),GLU 低于适应性饲养后(P<0.05),AST、TP、T-bil在适应性饲养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血常规检测结果Table 1 The blood routine test results
3 讨论
适应后犬只 WBC、RBC、HGB、HCT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他血常规指标总体变化不大,说明应激对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细胞指标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够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抵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次试验中WBC在应激后明显增加,表明机体为了抵御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采取了一种防卫反应[10]。
应激导致动物血清中ALT、CK、LDH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剧烈运动后、肌肉损伤或肌肉疲劳时,血液中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增加,且血清肌酸激酶是肌细胞特异酶,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显著升高表明肌细胞的膜系统受损[11],同时脂质离子通道微环境破坏,大量Ca2+涌入细胞浆和线粒体内,触发肌肉收缩甚至震颤[12]。Mota R D 等[13]研究表明,猪经过8h或16h的运输后,血液中的Ca2+会显著升高;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组织中,ALT的升高说明多重应激对肝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血糖降低提示机体对能量物质需求增加;BUN和CREA升高增减是运输过程中脱水导致的。血液生化指标是反映动物机体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14],上述血常规和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表明,在多重应激刺激下动物机体为了抵御外界应激刺激,血液某些酶活性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使机体发挥调节能力,达到稳态调节。
表2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Table 2 Detection results of blood biochemistry indexes
动物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后,通过自行调整可以更好的适应环境。在适应性饲养期间要随时观察动物的身体健康状况,观察动物是否有疾病。这是一个缓冲期,不可对动物匆匆忙忙去做试验。准备好充足的饮水和食物,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保持圈舍通风良好,努力使之适应新环境;时刻观察动物是否有饮食异常、腹泻、咳嗽、被毛蓬乱和活动异常等现象;并且要将动物进行隔离,不能接触实验室原来饲养的其他动物。一旦发现动物异常,应立即进行隔离饲养,并找出原因。环境、温度、饲养和管理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应激的发生,所以在饲养过程中应注重应激的预防,减轻应激反应的发生,首先要消灭应激原,其次是提高动物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综上所述,经过1周的适应性饲养发现应激对犬所产生的影响基本得到了缓解与改善,各项血常规和临床生化指标恢复了正常范围,并且临床症状也消失,所以1周的适应性饲养是合理有效并且是必须的。
[1]吴永魁,胡仲明.动物应激医学及应激的分子调控机制[J].中国兽医学报,2005,25(5):557-560.
[2]杨保收,金久善,陈 越.畜禽运输应激综合征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1999,20(4):21-25.
[3]刘莉莉,初 芹,徐 青,等.动物冷应激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37-8940.
[4]邱家祥,米克热木·沙衣布扎提,赵红琼.家禽冷应激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3):96-101.
[5]Carroll J A,Burdick N C,Chase C C,et al.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on the physiological,endocrine,and immune responses in livestock exposed to a provocative immune challenge[J].Domes Anim Endocrinol,2012,43:146-153.
[6]张 强,赵鹏鹏,金学林,等.圈养珍稀野生动物应激性疾病及防治[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2):129-133.
[7]王 洋,于 静,王 巍,等.娟姗牛品种特性及适应性饲养研究[J].奶牛天地,2011(11):47-48.
[8]Sajjad S,Farooq U,Anwar M,et al.Effect of captive environment on plasma cortisol level and behavioral pattern of bengal tigers(panthera tigris)[J].Pakistan Vet J,2011,31(3):195-198.
[9]Sheriff M J,Dantzer B,Delehanty B,et al.Measuring stress in wildlife;techniques for quantifying glucocorticoids[J].Oecologia,2011,166(4):869-887.
[10]汤继顺,李立冰,陈 胜,等.运输应激对大别山黄牛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13,34(12):236-240.
[11]李留安,杜改梅,金天明.运输应激对动物机体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9):40-41.
[12]Kudielka B M,W St S.Human models in acute and chronic stress:assessing determinants of individual 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 activity and reactivity[J].Stress,2010,13(1):1-14.
[13]Mota R D,Becerril Herrera M,Roldan Santiago P,et al.Effects of long distance transportation and CO2stunning on critical blood values in pigs[J].Meat Sci,2012,90(4):893-898.
[14]王栋才,张喜忠,陈剑波,等.西门塔尔太行类群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J].草食家畜,2012(3):23-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