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黄鳝体内寄生蠕虫感染状况调查
2014-06-18陈晓利杨光友占爱思古小彬
彭 彬,陈晓利,杨光友,占爱思,何 智,付 彦,古小彬
(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2.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3.四川省平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巴中 636400)
黄鳝(Monopterusalbus)隶属于合鳃目(Synbranchiformes)合鳃科(Synbranchidae)黄鳝属(Monopterus),主要分布于印度、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1]。黄鳝是我国主要的名特优淡水养殖产品之一,因其肉厚刺少、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黄鳝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解决人们对黄鳝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野生资源面临枯竭的矛盾,发展黄鳝养殖势在必行。我们于2008年对四川眉山、乐山、绵阳等13个具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一个更加全面的四川地区黄鳝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旨在了解四川地区黄鳝寄生虫感染状况,为黄鳝寄生虫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为黄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8年7月~9月间,采集来自四川眉山、乐山、绵阳、德阳、资阳、内江、广安、南充、遂宁、宜宾、西昌、邛崃、名山共13个地区的野生黄鳝共计435尾,对所有采集到的黄鳝进行寄生蠕虫的调查。采集黄鳝的规格尽量按照体长L<25cm、25cm≤L<35cm、L≥35cm,3个规格挑选,每个规格至少10尾黄鳝。
1.2 方法
将各采集点农田中捕获到的黄鳝带回实验室后独立分开暂养。剖检前测量黄鳝的体重,体长,再进行剖检。采用常规寄生虫调查方法进行寄生虫种类的鉴定和数量的统计。感染率、感染强度、丰度、平均丰度参照Bush A O等[2]介绍的定义和方法进行计算。最后采用SPSS 13.0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方差检验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黄鳝蠕虫感染的总体情况
本次共计对435尾黄鳝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黄鳝感染寄生虫的种类较少,本次调查仅检到3种寄生虫,分别为胃瘤线虫幼虫的感染率为19.08%,感染丰度为0.74,感染强度为3.89,最高的可达18条;隐藏新棘虫感染率为18.85%,感染丰度为2.15,感染强度为11.40,最高的可达117条;锯缘叶形吸虫也较常见,感染率为4.83%,感染丰度为0.14,感染强度为2.86,最高的可达8条。
来自不同地区的黄鳝其感染寄生虫的情况差异明显(表1)。从表1可以看出,胃瘤线虫幼虫的感染率以内江地区最高,其次是绵阳、名山、邛崃、遂宁;感染强度以内江和名山地区最高,丰度以内江和名山地区最高。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以绵阳地区最高,其次是德阳、眉山、西昌、邛崃;感染强度以眉山、绵阳和德阳地区最高,丰度以眉山、绵阳和德阳地区最高。锯缘叶形吸虫的感染率以宜宾地区最高,其次是眉山和名山;感染强度以眉山、广安和西昌地区最高,丰度以眉山、宜宾和名山地区最高。
表1 各地区黄鳝感染寄生蠕虫情况Table 1 Prevalence of helminths in Monopterus albus in different areas
2.2 不同体长规格黄鳝蠕虫感染的差异
不同体长规格的黄鳝3种寄生虫感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表2)。隐藏新棘虫、锯缘叶形吸虫感染率、感染强度、感染丰度都随着黄鳝体长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再降低的现象。体长大于40cm的黄鳝体内隐藏新棘虫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都极显著高于体长小于30cm的黄鳝。而体长小于35cm的黄鳝之间隐藏新棘虫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差异不显著。锯缘叶形吸虫的感染率随着黄鳝的体长增加而增高,体长小于30cm的黄鳝体内的锯缘叶形吸虫的感染率显著低于体长大于30cm的黄鳝。胃瘤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的以及锯缘叶形吸虫的感染强度与体长的关系不明显,各体长区段间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体长规格黄鳝感染寄生蠕虫情况Table 2 Prevalence of helminths in different body length of Monopterus albus
3 讨论
3.1 不同地区黄鳝体内寄生虫的种类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不同水体环境中的黄鳝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地区性差异、季节性消长、种群分布、种间关系和危害等进行了研究报道。湖北地区黄鳝体内寄生虫种类主要是隐藏新棘虫、大型多沟槽绦虫、鳗鲡独孤吸虫、鳝锥体虫和幼旋尾线虫幼虫等[3-7]。湖南地区黄鳝体内寄生虫种类主要是隐藏新棘虫、大型多沟槽绦虫、胃瘤线虫、鳗鲡独孤吸虫和毛细线虫等[8-10]。江苏地区黄鳝体内寄生虫种类以隐藏新棘虫、鳝锥体虫、毛细线虫、湖北双穴吸虫为主[11]。豫北沿黄渔区黄鳝体内寄生虫种类主要是隐藏新棘虫、鳝锥体虫、胃瘤线虫、幼旋尾线虫[12]。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四川地区黄鳝体内的主要寄生虫是隐藏新棘虫、胃瘤线虫和锯缘叶形吸虫,这与温安祥等[13]对四川绵阳和雅安地区黄鳝寄生虫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3.2 不同地区黄鳝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的比较
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是寄生虫生活史、气候、宿主遗传性、习性、行为以及宿主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资江水系不同地区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存在差异[14]。湘江水系的祁阳、衡阳、株洲、湘潭地区黄鳝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存在较大差异[15]。洞庭湖区和四川地区等多个地点的调查发现,相同季节里产于不同地区的黄鳝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16-17]。湖泊中的黄鳝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极显著的高于池塘中的黄鳝,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湖泊环境受人为因素影响发生变化的程度相对较小,媒介物和中间寄主相对丰富和稳定,从而使得湖泊中黄鳝被感染的机率高于池塘[4]。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胃瘤线虫幼虫的感染率以内江、绵阳和名山等地区最高,感染强度又以内江、名山和乐山地区最高。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以绵阳、德阳和眉山等几个地区最高,感染强度又以眉山、德阳和绵阳地区最高。锯缘叶形吸虫的感染率以宜宾、眉山和名山地区最高,感染强度又以眉山、广安和西昌地区最高。分析不同地区黄鳝体内同一种寄生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各地区农田水体环境中媒介物和中间寄主相对丰富不同有一定的关系。
3.3 不同规格黄鳝寄生虫感染情况的比较
隐藏新棘虫的中间宿主是剑水蚤,胃瘤线虫的中间宿主是水生寡毛类,它们都是黄鳝幼体的主要食物,而随着黄鳝体长的增长,摄食量增加,感染率、感染强度和感染丰度也随之升高。黄鳝体长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各体长区段之间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感染丰度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可能与水生昆虫、小型鱼虾类等逐渐在黄鳝食物组成中占主要地位,含寄生虫的剑水蚤和水生寡毛类等中间宿主摄食比例降低有关[18]。隐藏新棘虫的寄生会使黄鳝发生严重的病理变化,大量寄生时引起内脏粘连,肠壁穿孔[19]。崇明某养殖场养殖的鲤鱼因大量寄生崇明长棘吻虫而出现大规模死亡的情况[20]。寄生虫严重感染引起的宿主的死亡也可能是导致黄鳝体长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感染强度和感染丰度降低的原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体长区段黄鳝体内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感染丰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黄鳝体长的不断增大,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感染丰度均有增大的趋势。体长大于40cm的黄鳝体内隐藏新棘虫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都显著高于体长小于30cm的黄鳝,体长35cm~40cm的黄鳝隐藏新棘虫感染率、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与文平等[14]、曾伯平等[15]的报道相一致。本次调查发现隐藏新棘虫的最大感染强度为117,也观察到黄鳝肠道完全被虫体阻塞,肠壁穿孔等现象。因此,根据隐藏新棘虫平均丰度、感染强度与黄鳝体长的关系,以及隐藏新棘虫寄生对宿主肠道危害的观察结果,推测隐藏新棘虫的严重感染引起了黄鳝的死亡。
胃瘤线虫的感染对黄鳝也有很大的危害。胃瘤线虫幼虫寄生于黄鳝腹腔内,在内脏器官中穿行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部分黄鳝因大量的胃瘤线虫寄生而在腹腔发现淤血块[16]。本次调查中也发现,胃瘤线虫大量寄生造成黄鳝组织器官的损伤,虫体穿过肌肉组织穿行到鳝体表皮下形成结节。各体长区段黄鳝的胃瘤线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感染丰度无显著性差异。体长小于30cm的黄鳝感染率、感染强度和感染丰度都偏低,但随着黄鳝体长的增长而逐步升高,体长超过40cm后又出现小幅降低,与王文彬等[16]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各体长区段的黄鳝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无显著差异,感染强度则以体长小于25cm的黄鳝稍偏低,而体长大于35cm的黄鳝稍偏高,这符合线虫感染的一般规律。鸟类是胃瘤线虫的终末宿主,黄鳝作为其中间宿主,只有使得严重感染胃瘤线虫的黄鳝被鸟类捕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从而有利于胃瘤线虫的传播和完成其生活史[21]。这就使得黄鳝胃瘤线虫的感染强度和感染丰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下降。锯缘叶形吸虫由于生活史尚不明确,形成如此现象的原因有待研究。
笔者对四川眉山、乐山、绵阳等13个地区所产不同规格的黄鳝共计435尾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s,larva)幼虫,隐藏新棘虫(Neosentiscelatus)和锯缘叶形吸虫(Phylldistomumserripatula)3种寄生虫为四川地区黄鳝体内感染率较高的几种寄生虫。因此,定期做好水体环境的净化和控制,灭杀水体中的媒介物和剑水蚤、水生寡毛类等中间宿主,严防鸟类捕食黄鳝等工作,对于黄鳝人工养殖中的胃瘤线虫幼虫、隐藏新棘虫和锯缘叶形吸虫等寄生虫病的科学防控有重要意义。
[1]Hii Y S,Lee M Y,Chuah T.Acute toxicity of organochlorine insecticide endosulfan and its effect on behaviour and some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of Asian swamp eel(Monopterusalbus,Zuiew)[J].Pest Biochemd Physiol,2007,89(1):46-53.
[2]Bush A O,Lafferty K D,Lotz J M,et al.Parasitology meets ecology on its own terms:Margolis et al.Revisited[J].J Parasitol,1997,83(4):575-583.
[3]刘文胜,夏志敏,雷 鸣.黄州黄鳝体内寄生蠕虫的研究[J].黄冈师专学报,1999,19(3):79-84.
[4]陈昌福,毛德华,李晓云.黄鳝的鳝锥体虫和隐藏新棘虫的流行病学调查[J].水产养殖,1993(3):17-20.
[5]方建平.大型多钩槽绦虫与隐藏新棘虫种间关系研究[J].生态学报,2000,20(4):615-619.
[6]杨代勤,陈 芳,苏应兵,等.黄鳝体内寄生虫感染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1):1331-1333.
[7]方建平,赵小华.黄鳝感染鳗鲡独孤吸虫的季节动态[J].水利渔业,2000,20(1):29-30.
[8]王文彬,曾伯平,卢耀军,等.澧水下游水系黄鳝感染鳗鲡独孤吸虫的研究[J].水产科学,2004,23(3):36-39.
[9]邹乐喜,王文彬,罗 明.衡阳市黄鳝感染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的初步研究[J].内陆水产,2007,32(8):19-20.
[10]王文彬,曾伯平,罗玉双,等.洞庭湖区黄鳝体内鳗鲡独孤吸虫的流行病学调查[J].淡水渔业,2006,36(6):36-39.
[11]邴旭文,夏 冬.江苏省黄鳝寄生虫感染的初步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4,12(1):59-61.
[12]李 莉,朱庆红,石 灵,等.豫北地区黄鳝寄生虫感染情况初步调查[J].河南农业科学,2008(10):135-138.
[13]温安祥,杨光友,张同富.四川黄鳝寄生虫的初步调查[J].四川动物,2000,19(1):22-23.
[14]文 平,曾伯平.资江水系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20(6):101-109.
[15]曾伯平,刘星辉,谭立军,等.湘江水系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91-96.
[16]王文彬,曾伯平,韩 庆,等.洞庭湖区黄鳝体内胃瘤线虫的感染研究[J].水利渔业,2003,23(3):62-63.
[17]温安祥.几种寄生虫在黄鳝体内寄生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3,21(1):43-46.
[18]杨代勤,陈 芳,李道霞,等.黄鳝食性的初步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99,21(1):24-30.
[19]魏绍君,刘路训.黄鳝肠道寄生隐藏新棘虫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水利渔业,1998(1):14-16.
[20]黄琪琰,郑德崇,邓伯仁,等.鲤鱼棘头虫病的研究[J].水产学报,1988,12(3):213-222.
[21]Vyas A,Kim S K,Giacomini N,et al.Behavioral changes induced byToxoplasmainfection of rodents are highly specific to aversion of cat odors[J].Proceed Nat Acad Sci,2007,104(15):6442-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