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推进义务植树向纵深发展
2014-06-18徐守盛杜家毫
徐守盛+杜家毫
春回大地,万物吐新。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在一年又一年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城乡绿化,成绩斐然。至今,全省森林蓄积量达到4.4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7.5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81%,人均公共绿地8.81平方米。三湘层峦叠嶂,四水清澈澄明,城乡生态同步改善。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省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义务植树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绿色湖南、美丽家园,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植树向纵深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和明确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主体是自然生态系统。植树造林是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途径,能有效维护国土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物种安全、淡水安全,改善当代人的生存发展条件,为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空间。去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习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为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湖南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改善,但经济总量扩张与自然资源有限的矛盾依然突出。全省还有133.3万多公顷石漠化山地需要治理, PM2.5等大气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还严重困扰着城乡生产生活。如何在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有效防止青山绿水掩盖下的贫穷,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迫切需要激发全社会投身植树造林的活力,深入推进城乡绿化。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植树向纵深发展,需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适龄公民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5株,是《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的法律规定,实质上是公民对享用森林生态、社会效益的一种回报。我们既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基本方针,落实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又要改革工作方式,创新投入和管理机制,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造林绿化格局。要坚持公民直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推广林木绿地认养认建、联村建绿、营造夫妇“同心林”、林木养护等尽责方式。坚持义务植树属地管理,完善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努力提高义务植树的尽责率。要充分运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林权交易,推进森林保险,逐步实现绿化效益的经济化。要将义务植树与发展绿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结合起来,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结合起来,修订完善各项规程,健全各项标准和绩效评价体系,为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植树向纵深发展,必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要形成省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国土绿化运行机制。要广泛动员,大力宣传义务植树的法定性和公益性,在全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营造植绿、爱绿、兴绿、护绿的良好氛围。要认真搞好义务植树和城乡绿化规划,全面推进“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建设。以公园、街道两侧、办公场所和住宅小区空地为重点,搞好社区绿化。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把农村所有的荒山荒地、房前屋后、空坪隙地等绿化起来。结合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把造林绿化项目向最需要绿色、生态景观和清新空气的地方集中,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造林就是造福”。要推广健康森林营建技术,采用良种壮苗,高标准造林,运用绿化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做到造一片,成一片。要加大城乡绿化保护力度,强化全民义务植树的法制意识,严格执行《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毁林开垦、乱占绿地等行为,抓好森林防火和植物病虫害防治,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加大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等的保护力度,丰富人民群众公共绿色产品。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基本色调和核心元素。只有绿化才能美化,只有山青才能水秀。让我们携手植树造林,为建设更加美丽的绿色湖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