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图》:关于人类命运的寓言

2014-06-18许伟丽

电影文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叙事方式审美价值云图

[摘要]2013年的《云图》由汤姆·提克威、沃卓斯基姐弟联合执导。影片根据大卫·米切尔的同名小说改编。《云图》这部影片描述了六个发生于不同时空的故事。虽然每个故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很大的跳跃性,而其中的人物、事件与社会背景也是大相径庭。但这些不同的事件却又互相影响和决定,跨越了几百年的漫长时光,并一直延伸至无限遥远的后末日时代。本文在分析影片的画面风格、叙事方式与主题内涵基础上,探讨了影片《云图》的独特魅力所在。

[关键词]《云图》;画面风格;叙事方式;主题内涵;审美价值

2013年上映的《云图》由汤姆·提克威、沃卓斯基姐弟联合执导,影片根据大卫·米切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由于原著取得的巨大成功,如何把扑朔迷离的文字转换成可视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成为严峻的挑战,三位导演和编剧交出了一份令人相对满意的答卷。影片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和大多数情节,同时,在电影所最擅长的视听语言方面亦表现不俗。电影充分发挥了动态的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方式,加之国际化演员阵容,使影片在很多方面带给了观众以崭新的审美体验和超越抽象文字的审美震撼。

《云图》这部影片描述了六个发生于不同时空的故事。虽然每个故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很大的跳跃性,而其中的人物、事件与社会背景也是大相径庭。但这些不同的事件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互相影响和决定,跨越了几百年的漫长时光,并一直延伸至无限遥远的后末日时代。本文在分析影片的画面风格、叙事方式与主题内涵基础上,探讨了影片《云图》的独特魅力所在。

影片通过营造逼真的陌生化视觉效果,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奇观,从而使观众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一部优秀的电影,首先要营造出视觉美感,在第一时间牢牢抓住观众的心,才能使观众有机会深入体会影片传达的内涵。《云图》包含不同时空、地域发生的六个不同故事,因此,令观众始终沉浸在影片创造的虚拟时空中,并随着影片的蒙太奇完成顺畅的转场,就更加需要影像的视觉美。影片从1849年的南太平洋群岛开始,碧蓝的海面上,金色阳光照亮了行驶的帆船,阳光同样将山谷洒下了一片金色。片中缔造了逼近真实的19世纪中叶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无论是签字盖章的火漆印泥,还是餐桌上的精致烛台,都体现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人的优雅。而黑奴在烈日下辛勤劳作,则是奴隶制度下他们的生活常态。不驯服的奴隶被捆在石柱上鞭打,其他奴隶则围成一圈观看。影片向观众展示了奴隶制度下黑人的卑微的生活画面,观众跟随这些赤裸上身的奴隶的视线,仿佛回到了奴隶制盛行的年代。影像提供的这种现实感,使观众产生融入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体会到作为白人的亚当·尤因为什么会投身废奴运动之中。这是影像真实感带来的体验,使观众沉浸在虚拟空间中达到“自我实现”的状态。

当影像不仅带给观众真实感,而且带来超出观众预期的超现实风格时,观众就可从自我实现达到“自我超越”状态。所谓 “自我超越”的体验,是人在特定情境下感受到的与外部世界充分融合、同一和净化之后的一种通透、和谐、超然以及自我力量的巅峰状态。[1]影片正是通过营造陌生化的影像带给观众殊异于现实生活的体验,使观众达到自我超越的。片中这种陌生化的营造过程,主要通过星美451的记录仪和思路刹路口两个故事中的空间场景来实现。在“星美451的记录仪”的故事中,2144年的韩国新首尔展现在观众眼前。整个城市充满了电子风格,林立的高楼大厦透出未来的科技感,造型怪异充满棱角、机械感的建筑比比皆是。建筑物的内部同样充满了科技感,再加上激光武器,悬浮在城市空中往来穿梭的汽车,闪耀着蓝色光芒的城市交通轨道等,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扑面而来。而思路刹路口这一故事,则带给观众人类文明毁灭后蛮荒的后末日场景。在这里,现代文明的一切存在迹象被消灭得无影无踪,有的只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人们住在低矮的木头搭成的窝棚里,用原始的冷兵器打斗,强壮的身体是最大的本钱。在这个最终的故事中,影片不仅带给观众蛮荒的景色,还通过莫纳克亚山上“先知人”的先进装置告诉人们曾经的高度发达的技术,由此带来的视觉冲击更加震撼,也令观众反思文明陷落的深层原因。

多线程与碎片化的叙事是《云图》这部影片最独特和最具魅力的艺术表现之一。影片向观众讲述了六个看似毫不相关但却相互影响和决定的故事。首先向观众讲述的是1850年,律师亚当·尤因在航海日记中记述着自己与一个黑人的相遇,以及亚当投身于黑奴解放的经过。当时间过渡至1931年,主人公变成了音乐家罗伯特·弗罗比舍与其同性恋人。在音乐家笔下诞生了《云图》交响曲。影片随后带观众来到1975年,记者路易莎正在调查旧金山一座核反应堆安全威胁的丑闻。时间穿梭至2012年,影片讲述了出版商卡文迪什与朋友逃出老人院的故事。此后,影片进入2144年的未来世界,讲述了克隆人星美主体意识的觉醒,并反抗被奴役的命运。最后,影片向观众呈现了一派后末日景象。人类重回蛮荒时代,原住民扎克里与高科技文明残存者互相帮助的故事。[2]影片对这六个故事的讲述过程,并没有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完一个再继续另一个,而是采用了多线程并行叙事的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众理解上的困难。同时,这种叙事方法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逼迫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不停思索,对于喜欢探究细节的观众这当然是一种享受,而不喜欢深究细节的观众也会在思考过程中对影片的思想内涵有了深入的理解。

影片的多线程、碎片化叙事庞杂而不混乱,这归功于影片转场的艺术和各故事内在精神和叙事线索的自洽。首先,充满技巧性的流畅转场使各故事之间过渡平滑,没有出现裂隙。如,影片利用画面的相似性进行转场。片中,张海柱抱着星美在两栋楼宇之间架起的天桥上小跑,追逐他们的人则在后面不断开枪扫射,场面惊心动魄。而画面在切换到黑人水手时,他正在高高的桅杆顶端同样小跑,与脚下如同万丈深渊的张海柱和星美完全吻合。船上的大副手中的枪对准了黑人,他举枪的方向与向星美、张海柱射去的激光是同样的角度,而黑人的状况也同样命悬一线,场景的相似性使各故事的转场顺利流畅。另外,影片还采用了声音转场等手段,利用声音的连续性将画面的非连续性衔接起来。如弗罗比舍给斯科史密斯的信,在旁白声中,《云图六重奏》的主题音乐响起。接着影片转场到音像店中的记者路易莎·雷寻找《云图六重奏》的唱片,而她面对的店员正是弗罗比舍的扮演者化妆之后的另一个角色形象,而他播放的音乐也正是《云图六重奏》,这种巧妙的转场方式使影片中各故事间的裂痕趋于消弭。其次,片中出现的彗星形胎记将不同故事的主角联系在一起,这条线索使各个故事不再相对独立,而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而各故事透出相同的压迫与反抗的精神内核,则使六个独立的故事诠释了共同的主题。由此,多线程、碎片化的叙事杂而不乱,成为一种充满艺术的讲故事方式,深深吸引着观众,使他们跟随影片的节奏来体验将六个碎片融合为一个整体的成就感。

影片的多线程、碎片化叙事和画面的视觉冲击,不仅仅是通过炫技带给观众感官刺激,而是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涵。首先,影片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选择”。贯穿影片的彗星形胎记出现在六个故事中的不同主人公身上,将这些不同时代的人联系起来。共同的胎记象征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没有因生死而被切断连接,是前一代人的选择创造了下一代人的现在,而下一代人的选择则影响着未来。这就明显指向了佛教中的轮回的哲学思想,影片借星美之口表达出轮回的思想,但影片着重强调的并不是轮回本身,而在与对“选择”这一过程的强调,这更像是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在“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故事中,尤因解救了一个黑奴,而自己也被黑奴所救,黑奴最终成为娴熟的水手,而尤因则为废奴运动而奋斗。在“希德海姆的来信”故事中,老音乐家雇佣才华横溢的年轻音乐家弗罗比舍充当其枪手,剥夺弗罗比舍的作品。故事结局则是弗罗比舍杀死老音乐家,并饮弹自尽。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面临选择,这种选择在单一故事中表现为因果关系,在故事之间则形成了轮回的思想。比如在“星美451的记录仪”的故事中,星美坚持选择说出人类奴役克隆人的真相最终被处决。而在她死后的后末日时代,她则成为这个时代的女神。这表明她以死来传播的自由思想,终成为人们心中的信仰而代代相传。在影片中,一个人的选择不仅关乎其个人的命运,更微妙地影响着人类的走向,甚至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因此,影片在讲述关于佛教的神秘的轮回思想的过程中,强调了世人更容易理解的“选择”这一过程,“选择”由此成为影片的主题之一。

其次,影片中六个不同故事中贯穿着压迫与反抗这一主题。在《云图》的六个故事中,压迫与反抗这一主题在不同时代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在1849年的“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中,是白人对有色人种的压迫;在1936年的“希德海姆的来信”,是创作源泉已经枯竭的老音乐家对未成名的年轻音乐家的压榨;在2144年的韩国新首尔,压迫发展到顶峰,人类对克隆人无情的奴役并欺骗,克隆人只能天真走进“极乐园”,成为廉价的蛋白质被回收利用。压迫必然带来抗争,在不同的时代,抗争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如亚当·尤因对黑奴的解救和积极参加废奴运动,弗罗比舍鱼死网破的一击,星美宁肯赴死也要讲出纯种人奴役克隆人的真相。虽然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形式,但压迫的本质没有变,皆来自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同样的,压迫招致的反抗的本质也没有变,其中包含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平等的向往。当反抗的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人类社会才得以延续下去,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才不至于倒退。影片最后以平行蒙太奇的形式将不同时空的各个故事的结局串接起来,表现出反抗作为人们的信仰对人类未来的重要影响,也诠释了压迫和反抗这一影片主题。

在影片《云图》中,不同的视觉风格、时空背景与事件相互并行、穿插与交错,并通过许多演员在不同的故事中饰演不同的角色将这些故事联结起来,形成了具有一定凝聚力的思想内核。在电影中你会感知到一种巨大的、壮观的微妙能量在发挥作用,这种联结人类的能量甚至跨越时空和时间,让你相信我们所有人都是有某种宿命关联的。[3]观众必须付出更多的解读努力,才能体会和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信息内容与精神主旨。影片所产生的视觉震撼、多线程叙事风格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观众的审美惯性与审美期待,使其获得崭新的、多层次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许金声,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

[2] 裴小蕾.《云图》叙事的碎片与精神的绵延[J].世界文化,2013(04).

[3] 安东尼·雷恩.《云图》:宏大命题的革命式叙事[J].景宇,译.电影世界,2012(11).

[作者简介] 许伟丽(1977—),女,黑龙江拜泉人,硕士,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叙事方式审美价值云图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黄强先生作品《雨后松云图》
剧情片叙事方式解析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电影《千万别丢下我》的叙事学分析
中国门神画之美
基于TV-L1分解的红外云图超分辨率算法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
从《夏洛特烦恼》看青春片叙事方式的走向